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部分基層問責泛濫:材料標點寫錯扣一年績效,看兩次手機挨處分……

部分基層問責泛濫:材料標點寫錯扣一年績效,看兩次手機挨處分……

首發:11月30日《新華每日電訊》調查·觀察周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李雄鷹、周楠

新華社發 漫畫:曹一

未及時接到脫貧攻堅巡查組電話,被問責處分;扶貧手冊中寫錯兩個標點符號,登上「黑榜」被全縣通報,還被扣一年的績效獎勵;市領導進村檢查扶貧工作,發現一名駐村幹部在看手機,大為光火,給予處分……

這些發生在基層的真實案例,乍一聽讓人大跌眼鏡。「不幹不作為,少干慢作為,多干亂作為」,這是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日前在基層採訪時,一些基層扶貧幹部戲謔打趣的說法。

誇張用語的背後,折射出一些地方在扶貧檢查考核中存在問責「跑偏」「脫靶」的現象。對此,部分基層幹部感嘆「誠惶誠恐、又累又怕」。長此以往,既導致問責不嚴肅,更打擊了基層扶貧幹部的積極性,影響脫貧攻堅戰的順利推進。

標點寫錯要問責,看兩次手機挨處分

多地基層人員反映,部分地方幹部到基層檢查扶貧工作時,曲解中央精神,在檢查考核中不問青紅皂白,不考慮實際情況,不聽基層解釋,一拍腦袋就問責

西部某省一個貧困縣,規定每份扶貧手冊不能有填寫錯誤,塗改的地方不能超過兩處。今年上半年,在一次扶貧檢查中,縣檢查組發現一份扶貧手冊中有兩處標點符號錯誤,隨後,填寫資料的駐村幹部不僅登上「黑榜」被全縣通報,還被扣了一年的績效獎勵。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了解到,近一年來,隨著基層扶貧表格資料負擔過重問題不斷得到重視,多地督查考核、脫貧摘帽第三方評估不再一味只看扶貧表格和資料。

「關鍵還是要入戶調查,看看老百姓家裡『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問題解決得怎麼樣。」長期關注扶貧的廣西行政學院教授凌經球告訴記者。「寫錯兩個標點符號就被問責,太任性!」

西南省份一位駐村扶貧幹部同樣滿腹苦水。今年下半年,一位市領導到村裡調研脫貧攻堅工作,市領導進貧困戶家中調研時,發現這位幹部正盯著手機看,到調研結束時,發現這位駐村幹部又在看手機。市領導頓時大發雷霆,批評駐村幹部不將領導調研當回事,不好好配合,轉身「建議」縣裡給這位幹部處分。

最終,這名幫扶幹部果然被處分了。「沒有其他違規違法行為,就是市領導認為這名幹部工作不上心。」縣裡知情幹部告訴記者,上級領導提了處理意見,縣裡不敢違背。

正如日前安徽全椒縣一名扶貧幹部因未能及時接聽脫貧攻堅巡查組電話被處分一樣,多地基層人員反映,部分地方幹部到基層檢查扶貧工作時,曲解中央精神,在檢查考核中不問青紅皂白,不考慮實際情況,不聽基層解釋,一拍腦袋就問責,一不高興就給處分,問責泛濫成了壓在一些扶貧幹部心頭的一座「大山」。

部分幹部權力任性,問責簡單粗暴

一些幹部對扶貧工作並不真了解,自然抓不住扶貧督查檢查的重點,只能抓住表格資料填寫、扶貧知識背誦、是否及時接電話等枝節問題「做文章」

面對依然嚴峻的脫貧攻堅形勢,一些基層受訪人員認為,必須持續釋放「失責必問、問責必嚴」強烈信號,「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然而,部分地方出現的對基層扶貧人員的問責簡單化、粗暴化,甚至亂問責、錯問責、問錯責,無疑會削弱問責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甚至打擊扶貧人員擔當幹事的積極性。

有基層扶貧幹部表示,懾於粗暴簡單問責,部分基層幹部無所適從,無論怎麼做都是錯,「人在路上走,鍋從天上來」「不幹不作為,少干慢作為,多干亂作為」等段子背後,也有幹事創業積極性受打擊後的心灰意冷。

分析這種問責「跑偏」「脫靶」的成因,凌經球認為,首先是部分地方幹部存在權力濫用、權力任性等問題,往深層里說,還跟部分幹部的認識、能力有關係。這些幹部對扶貧工作並不真了解,自然抓不住扶貧督察檢查的重點,只能抓住表格資料填寫、扶貧知識背誦、是否及時接電話等枝節問題「做文章」,而非扎紮實實開展入戶調查,給基層扶貧工作和人員以恰當評價。

此外,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發現,在「跑偏」問責、「脫靶」問責背後,往往是部分地區的扶貧評價考核機制本身就存在問題。

比如,中部某縣一名鎮長告訴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省里組織各縣成立檢查組交叉檢查扶貧成效,進行打分排名,每個縣都怕在省里排名墊底,所以想盡辦法查別縣的問題,「有了這種心態,怎麼可能實事求是?怎麼做到全面客觀?」

對基層扶貧幹部,應嚴管厚愛相結合

要做到精準問責,既要讓參與檢查考核的幹部加強學習,深入了解扶貧現狀,補齊能力短板,也要在檢查考核隊伍中配備專業人士,精準發現問題,精準做出處置

脫貧攻堅任務無比艱巨,基層扶貧幹部是脫貧一線的主力軍。對待他們,必須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並重,絕非問責越多越重就越好,更不能通過「泛濫問責」「跑偏問責」「過度問責」來推進脫貧工作,這樣會嚴重挫傷基層扶貧人員的積極性。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認為,按照黨紀政規,追責有嚴格的規定和程序,決不能以言代「法」,不能泛化、濫用。一事當前,該不該追責、誰該被追責、怎樣追責、追責到何種程度,關乎追責的作用和實際效果,甚至關乎政府和黨組織的公信力。

庄德水認為,不能因為上級督導組的反饋或個別領導的意志,就實施不恰當的追責,應該尊重事實本身的真相,注重追責的標準、原則,進行精準追責,才能實現追責的初衷。

凌經球認為,要做到精準問責,既要讓參與檢查考核的幹部加強學習,深入了解扶貧,補齊能力短板,也要在檢查考核隊伍中配備專業人士,精準發現問題,精準做出處置。

同時,更要體察基層幹部的不易,學會約束管理自己手中的督察問責權力,不能出現「以言代法」的情況,甚至僅憑個人情緒就草率問責。

庄德水表示,問責無小事,必須嚴肅,必須建立在事實、依據、程序等都準確無誤的基礎之上。要嚴格依法依規,深入調查核實,聽取當事人解釋,綜合考慮動機態度和客觀實際,正確區分無心之失和失職違紀行為。

要在清楚了解事情前因後果後,實事求是、不摻雜任何情緒因素、嚴格按照程序開展問責處分,既不放過失職失責者,也不會讓任何一名基層幹部被委屈錯怪,既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又激勵增強幹部擔當精神,更好地履職盡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每日電訊 的精彩文章:

第一個解剖的死者居然是同學,「網紅」法醫秦明背後的故事
刷點評5元一條,虛假遊記50元一篇,網路平台放任點評造假將自食其果

TAG: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