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給全世界裝上車輪的男人

給全世界裝上車輪的男人

隨著科技的發展,汽車已經成為我們重要的代步工具。說起汽車,便不得不說說福特汽車公司的創立者亨利·福特。雖然他不是汽車或裝配線的發明者,但他是第一個將裝配線應用於汽車製造的人。這種新的生產方式,使汽車得以大規模量產,成為一種大眾產品,對現代社會和美國文化產生巨大的影響。

天生的機械師

1863年,亨利·福特出生於美國密歇根州的一個農場。雖然成長在農場里,但他從小就對機械充滿興趣。在別人眼裡,小福特可能算是個搗蛋鬼,因為他總是喜歡拆東西以探究竟。為了了解「滴滴答答」走個不停的懷錶是如何運作的,他甚至把它拆開以探明機械構造。不僅如此,他還會修理和製造東西。他把自己的卧室當做小工廠,擺滿各種金屬片和工具,並動手製作自己的玩具。憑藉著對機械的熱愛,年少的福特便成為鄉里有名的天才技師。

改變生命歷程的時刻發生在福特12歲的時候。那年他在鎮上第一次見到不用馬拉的交通工具——蒸汽機車,這使得他激動得幾乎要跳起來。小福特仔細觀察著這個發出巨大吼聲的龐然大物。它看上去很簡單,鐵制前輪上面裝著蒸汽機和汽鍋,大汽鍋噴發著蒸汽,由此帶動引擎;後輪很高,後面還裝有水箱和煤車箱。福特看過很多用馬拉的蒸汽機,但這一台卻用一條鏈子連接著蒸汽機和前後輪。他好奇地向機械師請教,機械師不厭其煩地向他介紹車子的性能和操作方法。正是這台蒸汽機車使得他對自動運輸工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那時起,福特的夢想就是製造一種能在道路上行駛的機器。

失敗是成功之母

1879年,懷揣著心中的機械夢,福特離開農場前往機械廠的機械加工車間當學徒,後來被聘為愛迪生照明公司的工程師。雖然生活很忙碌,但他並沒有忘記心中的「無馬車」。一有空閑時間,他便埋頭於「無馬車」的研製。功夫不負有心人,福特終於成功製造出令他滿意的第一輛汽車。這輛汽車從外表上看很像馬車,但它有兩個汽缸,能產生四馬力的動力。它有四個帶橡膠胎的自行車車胎,能產生兩檔速度,但沒有倒車功能。福特並不滿足於眼前的成就,他繼續投入汽油汽車的研究。

1898年,他又推出第二輛汽車,比之前更輕,更容易駕駛和維護。但他需要大量資金支持來生產。在當時,投資汽車行業無異於一場冒險,因為它需要大量的資金和複雜的業務結構,而且城市裡也沒有汽車道,市場前景非常不明朗。福特成功說服威廉·墨菲等富商支持他。就這樣,福特離開了愛迪生照明公司之後,成立了他的第一家公司——底特律汽車公司。但由於福特專心於研究新車而忽略了賣車,導致公司經營不善,不到一年半之後便破產了。

在分析這一失敗時,福特認為主要原因是他試圖讓他的汽車服務於太多消費者的需求,以致於缺乏特定群體。如果能給他第二次機會,從輕量級和小型車著手,也許能獲得成功。於是他又成功獲得墨菲等投資者的支持,創立了第二家公司——亨利·福特公司。然而從一開始,福特便感受到來自股東們的壓力,他們希望儘快生產汽車,以收回資金,避免重蹈覆轍。福特對此很不滿,他並不希望那些對機械一無所知的業外人士指手劃腳,這種不可調和的矛盾迫使他離開了。

很多人都認為福特這次是徹底失敗了,畢竟哪個投資者還敢給他第三次機會去冒險呢?但福特自己卻不以為然。他把這些都看做是無價的教訓,每次失敗之後都會進行分析、總結,以尋求更好的改進方法。這一次的失敗,讓他決心不再受別人指揮和命令,他需要的是那種願意提供資金卻不干涉管理的夥伴。幾個月之後,他找到了理想的合作夥伴——亞歷山大·馬爾康森。這是一個在煤炭生意中賺了大錢的冒險家,他同意給新公司投資並且不會幹涉生產過程。福特便得以成立第三家公司——福特汽車公司,從此亨利·福特開始了他真正的事業。

第一輛國民車誕生

在20世紀之初,汽車是富人的玩物。大多數車型都是複雜的機器,需要一個熟悉它的司機才能驅動它。因此許多製造商都滿足於瞄準富人的消費市場。但福特卻不走尋常路,他把消費目標投向大眾,想製造簡單操作,價格實惠,人人都買得起的「國民車」。1908年10月,T型車的亮相使福特的夢想得以實現。

T型車最重要的一點是它非常簡單。只有4個結構單位:動力系統、車架、前軸、後軸,之所以這樣設計,就是為了讓人們不需要什麼特別的技能便可以對它們進行修理或更換。不出所料,這款車型一經面市便湧入大量訂單,第一年銷售量過萬,創造了新紀錄。隨著訂單量的增加,目前的生產系統已經難以滿足。於是福特開始探索能夠量產汽車的方法。經過一番研究之後,他們引入了一種移動的汽車裝配線。

事實證明,這項新技術的應用是正確的。在引入裝配線之前,汽車由熟練的工人團隊獨立製作,所有部件都要人工分揀,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而現在,傳送帶會將小部件送給工人,普通人只需要站在同一個位置,做著同一份工作。這使得生產效率大大提高,汽車價格大幅下降。T型車的裝配時間從14個小時逐漸減少到2個小時,銷售價從1000美元降至360美元。

然而新的問題又出現,日復一日的機械性工作容易降低工人的積極性,導致工人流動率提高。這可怎麼辦?福特的解決方法是提高工資。1914年,他將工人每天8小時的日工資提高到5美元,幾乎是當時業內的2倍。這種做法也為行業提供了標準。

簡單操作的T型車、量產的裝配線再加上可觀的工人薪酬,這些因素結合得剛剛好,T型車迅速成為汽車界的寵兒。1918年,美國幾乎一半的汽車都是T型車,一直到1927年T型車共售出1500多萬輛。雖然後來由於各種因素,T型車不得不面臨停產的命運,但是它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社會意義。它是世界上第一輛量產汽車,標誌著汽車走進大眾,而不僅僅是富人的奢侈品。

福特創設的生產方式不但革新了工業生產本身,而且對現代社會和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一些社會理論學家將這一段經濟和社會歷史稱為「福特主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不會吧!知識多了,反而礙事?
人類如何躲過滅世一劫的?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