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風水故事之——吳末主挖深溝泄墓中「王氣」

風水故事之——吳末主挖深溝泄墓中「王氣」

原標題:風水故事之——吳末主挖深溝泄墓中「王氣」



清人陳文述曾寫過這樣一首詩——


金陵王氣肯終埋,辛苦經營水一涯。試問孫吳開直瀆,何如嬴政鑿秦淮。


陳文述為何大發這麼一通感慨?原來,到了東吳時,「王氣」又惹禍了,孫權的孫子、吳國末主孫皓,又製造了一起風水事件。

這是一樁很糟糕的事件,最後「王氣」泄了,既遭「鬼」怨,又亡國。好在秦始皇斷金陵王氣,成就了名水秦淮河,孫皓這起事件也給南京留下了一條水道——城北的直瀆。


第一猛將死後墓上有「王氣」


說起孫皓製造的風水事件,就要提到一個人——甘寧。甘寧,字興霸,是吳國折衝將軍,曾任西陵太守。據《三國志 ·吳書 ·甘寧傳》(卷五十五)載,甘寧少有氣力,為人仗義,時人稱之為「錦帆賊」。他似乎真是個賊頭兒,身邊常有一批「小痞子」跟著他。他這行為在亂世很吃得開,後率八百健兒投附劉表。再後得到周瑜和呂蒙的共同舉薦,得以被孫權接見,並受重用,成長為吳國一員猛將。


公元 222年,吳國和蜀漢為爭奪戰略要地荊州八郡,爆發了著名的「夷陵之戰」。此戰也是三國時三大戰役之一,另兩起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戰役爆發前的導火索應該是關羽被殺事件。


話說孫權設計殺掉了劉備的大將關羽及其子關平。孫權殺關羽並非一時衝動,他早就對關羽有恨。據說,孫權想與關羽結為兒女親家,想娶關羽的女兒做兒媳婦。但關羽根本看不起孫權,聽媒使遊說後,關羽稱,「我虎女豈能嫁給犬子(孫權屬狗) 」,拒絕與孫氏通婚,孫權因此心懷不滿,惱怒不已。劉備聽說愛將被殺,遂發兵攻打吳國,為關羽報仇。雖然諸葛亮之前曾為劉備分析了不利的形勢,但最後戰爭還是打起來了。吳方由陸遜任總指揮,朱然、潘璋、韓當、徐盛、孫桓、甘寧等吳將悉數率部參戰。甘寧就是在這次戰役中,不幸中箭受傷病死。


孫權曾說,「孟德(曹操)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可敵矣。」所以,在甘寧死後,孫權很難過,史稱「權痛惜之」。甘寧死後葬於時南京東北郊的岩山(今直瀆山)附近。


孫權曾擔心南京「王氣」不存


吳國皇帝對「王氣」的迷信是有傳統的,當初孫權就因為諸葛亮說南京是「帝王之宅」,風水好,才定都南京的。


黃龍元年(公元 229年)正月,孫權即帝位,立壇南郊,柴燎告天,都城時在武昌。六月份,蜀國派使者到吳國,慶賀孫權當皇帝。並在今南京城北立祭壇,與蜀使訂立同盟合約,聯合滅魏,中分天下。


既然是兄弟盟國了,劉備也為孫權著想,希望他遷都到南京這塊能成帝王霸業的風水寶地(另見本書「卜擇傳奇·南京的『風水八字』」一章)。劉備當時據他夜宿金陵時所見景象,力勸孫權遷都。孫權遂與謀士張紘合計一番後,將都城從武昌遷至秣陵,並易名「建業」。

實際上,事情並不這麼簡單。據《建康實錄》轉引《江表志》(卷二)載,當時張紘對孫權說的話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南京先後被楚威王、秦始皇壞過風水,孫權擔心南京沒有王氣。


張紘告訴孫權,秣陵的「王氣」並未被鎮壓掉,「今據所見存,地有其氣,象天之所會,今宜為都邑也。 」


在遷都前,民間還出現了兩首歌謠,一首是:「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就武昌居。」另一首出現於孫家的發祥地蘇州,「黃金車,班蘭耳,闓昌門,出天子。 」


孫權覺得,這些都應該是遷都的天意。於是,孫權在公元 229年「秋七月(《三國志》記載是秋九月),乃遷建業,以陸遜為上將軍,輔太子(孫登)留守武昌」。後來,劉備聽說孫權遷都後,還調侃了一句,「智者意同」。這話與人們常說的「英雄所見略同」,有異曲同工之妙。孫權遷都建業是影響南京歷史的重大事件,他在此建造了南京第一座都城。


據楊寬《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載,此城「北依雞籠山、覆舟山,周圍二十里十九步」,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是仿東漢洛陽、北魏鄴城城制,規劃而建。城牆為土築,門用竹籬製作。


孫皓挖鑿深溝「泄王氣」


吳國龍椅轉到孫皓的屁股下面,是公元 264年。孫皓的前任是吳國第三位皇帝景帝孫休,孫休 30歲時病死。病重時孫休就不能說話,幸好還能寫字表達。有學者推測,正值壯年的孫休,可能是服食壯陽葯過量,中毒而死的。


孫休死後,大權在握的張布等人迎立孫休的侄子、孫和的兒子「烏程侯」孫皓。此時,司馬炎的勢力已不可一世,在孫皓當皇帝的次年,即公元 265年十二月,司馬炎代魏建晉。此後,日益強大的西晉對吳國構成了致命的威脅。


孫皓這個皇帝當的並不順意,他唯恐孫氏天下被別人取代,所以對「王氣」很敏感。可能是覺得南京孫氏「王氣」轉移了,孫皓初當皇帝便有遷都的想法,正好西陵督步闡上奏此事,孫皓准了,於是甘露元年十一月,便將都城從建業回遷至當初的吳國都城武昌,留御史大夫丁固、百將軍諸葛靚,鎮守建業,但不久建業就亂了,一年後孫皓只得又遷回建業。


巧合的是,這之後有道士說,城東北郊出現了一股「王氣」,起於甘寧墓。

孫皓一聽,這可是不得了的大事。但如何泄掉這股「王氣」卻不能隨便來,因為這是吳開國功臣甘寧的墓,如果是一般人,挖掉就是了。於是道士獻出招術,在墓後挖一條深溝,就能從地下將這股王氣泄掉。此溝要挖得直直的,通向江邊,不能改向,也不能彎曲,方便直泄。孫皓這一挖形成了一條水溝,即今日尚存的南京城北的直瀆河。


此事見於晉人伏滔的《北征記》(《景定建康志》轉引),原文如下——


吳將甘寧墓地此,或言墓有王氣,孫皓惡之,乃鑿其後為直瀆。


挖溝遭「鬼」怨


吳國似乎有「挖溝」的傳統——赤烏三年(公元 240年)十二月,孫權使左右侍御史郗儉,監鑿城南的一條新河,此河自秦淮到倉城,名「運瀆」。


赤烏四年(公元 241年)五月,太子孫登病死。這年十一月,孫權下詔,再挖鑿一條河,此即青渠,又名青溪。再在城北開鑿潮溝(南朝時陳後主易名「珍珠河」)一條,將水道連接。


赤烏八年(公元 245年),孫權欲廢太子孫和,大臣陸遜極諫反對,孫權大怒,結果把陸遜氣死了。這年孫權又開作屯田,動用了三萬兵力,在秦始皇當年「斷王氣」的地方,鑿破崗瀆,立方山埭。


孫權挖溝鑿河可能是考慮到了當時都城的水運,幾條內河挖成後,建業城內水路暢通,東南方向的物資也能直運城裡,同時也讓建業城免受水患,奠定了南京今天的內城水系。


對孫皓的鑿河行為,恐怕就不太好這麼正面評價了。


孫皓挖的那條斷王氣溝到底有多寬多深呢?史稱,「闊五丈,深二丈。」看來,孫皓當時真是夠狠的,想徹底挖斷甘寧墓的王氣。但甘寧墓附近多是堅固的岩石,此溝挖鑿起來並不容易,工程量巨大。

這條溝挖得很艱苦。傳說,這條溝一開始挖了一年也未挖成,白天挖好了,一夜過後便自動堵塞了。


有一個民工因為挖溝傷了腳,收工未能回家,夜宿工地。半夜時竟然看到小鬼前來填溝,這些小鬼可能也累慘了,對孫皓所為有怨言,說為什麼不把挖出的土用布袋裝起來,扔到江里去,免得讓我在這裡費力氣?


這民工一聽,覺得很奇怪,天亮以後把夜裡所見所聞,告訴負責開溝的官員。官員覺得奇怪,依言把挖出的土不再堆放在附近,而是裝進布袋運往江邊扔掉,不久溝就挖成了。


南宋詩人馬之純因此賦詩——


直瀆如何計得工,長江雖遠欲相通。比嘗開鑿不勝苦,已復淤填還似空。聞鬼夜中皆有語,棄泥江里解成功。有司號令才依此,袞袞波流漸向東。


王氣泄掉成「歸命侯」


小鬼埋怨孫皓挖鑿直瀆一事,完全是「鬼話」,不可相信。但其中透露出的信息還是頗有價值的,即當年為了開挖此溝,幫助孫皓泄「王氣」,官方曾組織了大量的民工,勞民傷財,不少人因此受傷,甚至喪命,民間因此怨言頗多,這才借所謂的「鬼」之口說了出來。


但孫皓的深溝挖成了,甘寧墓中的「王氣」也泄了,卻未能改變吳國滅亡的命運。


其實早在孫權死後,吳國便發生問題了,既有內憂,又存外患,繼位的三個皇帝命都不好。如孫休當皇帝時,年景欠佳,天災人禍,出現了不少怪異現象。


據《三國志 ·吳書 ·三嗣主傳》(卷四十八)載,大雨、雷電、平地湧泉等自然災害頻發,民間鬧了嚴重饑荒。如永安四年,有一個叫陳焦的人,死後20被埋葬六天後又復活了,自己從土裡爬了出來;永安五年,皇城白虎門北樓失火燒了。到了公元 279年,西晉派大將王濬前來攻打吳國。次年,吳國支撐不下去了。在無奈之下,看到大勢已去的孫皓把象徵皇權的印綬送給了司馬伷(zhòu),之後給自己打了一副大棺材,自縛投降晉軍。他為何帶著棺材?原來打算降後被殺,就地收屍入殮。幸好王濬還算仁慈,並沒有殺他,還親自給他鬆了綁。

後來孫皓帶著一家老小西遷晉都洛陽,含恨離開真的失了「王氣」的舊都。晉武帝司馬炎,當初僅打算免他不死,看孫皓依順歸附,遂起了憐憫之心,賜封他為「歸命侯」。


太康五年(公元 284年),孫皓客死洛陽。斷王氣者,最後把自己的命斷在他都,可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水大咖龍雨泰 的精彩文章:

風水大師傳奇第二十九篇之葛洪仙翁點玄機
在風水上五種招財的實用小方法

TAG:風水大咖龍雨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