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體內濕氣增多,全因這4個行為,學會簡單的5招,用行動祛濕!

體內濕氣增多,全因這4個行為,學會簡單的5招,用行動祛濕!

冬天晝短夜長,早起的人,天還沒亮就已經醒來了,到晚上下班,基本上也已經是華燈初上了。

很多人一整個白天都要在格子間、辦公室里待著,很少能夠沐浴在陽光下,再加上冬天特有的陰冷氛圍,人體內的濕氣可以說是一觸即發了。

以前認為,因為夏天多雨水,濕氣會比較多,更容易積攢成病,可是乾燥的冬天,其實也是濕氣滋生的最佳時節。

甚至過去身體積攢起來的濕氣,因為沒有很好的去除,到了冬天,正好一次性發作,使人體出現了各種問題。

體內濕氣增多,全因這四個行為:

第一,穿著上,更講究美麗「凍」人

每個人的人生至多不過幾十年,這短短的時光里,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想要痛痛快快的過。

所以,他們要吃的開心、玩的開心、穿的開心…………

很多愛美的年輕人,為了展現身材,凸顯美麗,根本就不管是什麼季節,只要穿的好看,寧肯少穿一點。

在冬天,穿的少,意味著什麼,當然是著涼、受涼、感冒,以及被濕氣纏上。

每一個人在小的時候,都被家裡的老人叮囑過,「穿厚點,要不,老了要得老寒腿的」。

濕氣、寒氣很容易入侵關節等各個部位,如果沒有保護好這些部位,患上風濕,痛苦一輩子,也是有可能的。

第二,飲食上,「重口味」食物更受歡迎

夏季炎熱,人們更愛吃清涼爽口的食物,冬季寒冷,人們自然會選擇吃味道比較重口的食物。

燒烤、火鍋、麻辣燙、水煮肉片等油膩、辛辣的食物,是很多人戒都戒不掉的美味。

和天氣相應和,這些美味恰好能讓身體保持溫暖,從裡到外抵禦嚴寒,所以,只有多吃、常吃的份。

可是後果就是,濕氣變的越來越多,在體內肆意蔓延,侵犯每一個部位。

而濕氣過重,也會極大的影響人的腸胃功能,造成濕氣難排,還是會堆積在身體裡面。

第三,應酬中,酒類飲品不可避免

除了吃的,還有一些日常飲品,可以說是對於濕氣來說更加不利了。

喝的越多,要想體內的濕氣進行正常代謝就愈發困難,濕氣仍然是越積越多。

尤其是常常出現在應酬、酒席上的各種酒類,不但傷胃、傷肝,還會干擾脾胃正常的運化水濕。

經常在啤酒、白酒、黃酒中摸爬滾打的人,脾胃虛弱是逃不過的。

時間長了,體內水分的代謝變的越來越艱難,身體長期與濕氣共處一室,會帶來各種麻煩。

第四,工作上,佔據了更多的睡眠時間

白天屬於工作,夜晚屬於生活,日落之後,就要及時改變自己的狀態,以配合工作、生活的切換。

可是,一些人已經習慣在屬於生活的時間裡,進行工作,有的時候使用的過度,也會導致濕氣增加。

夜晚原本是用來睡眠、休息的,可是更多的人習慣了晚睡、熬夜,結果不僅五臟受傷,濕氣也會有增無減。

長期處於這種日夜生活不規律狀態下的人,很容易身體虛弱了,更加不容易祛濕了。

祛濕要落實在行動上,學會簡單的五招:

1,花洗澡的錢,做個汗蒸

經常看韓劇的人都知道,他們的汗蒸館開的到處都是,小情侶去汗蒸館膩歪、和老婆吵架了的男人去汗蒸館睡覺、老人家聚在汗蒸館嘮嗑。

汗蒸館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也給很多人提供了便利,甚至讓濕氣重的人,也能藉此解決濕氣問題。

所謂的汗蒸,無非就是使身體感受到高溫,促使身體流汗,然後濕氣就能伴隨著流汗一起從毛孔、皮膚、尿液中排出。

有人覺得去汗蒸館不一定有用,太花錢,其實不去汗蒸館,去個澡堂就夠了。

去過澡堂的人都知道,澡堂里的溫度特別高,進去之後,也會不由自主的流汗,相當於做一個汗蒸,還能順便洗個熱水澡、搓搓背。

2,木桶里裝熱水、護腳又護腿

年紀大的老人家,最典型的表現就是腿腳不便,經常爬個樓梯、走個遠路,都顫顫巍巍的。

這也給我們年輕人提前提了個醒:現在開始,保護好腿腳,老了才能走路輕快,不拖後腿。

而且腿、腳也是濕氣會比較容易入侵的部位,除了穿秋褲、棉襪保護腿腳以外,臨睡之前,給腿腳做個「養護」也是不錯的。

自然,熱水泡腳是一個好法子,好處主要在於既能溫暖腳部,又能關護腿部。

使用高度適宜的木桶,倒入40度左右的熱水,也可以放些生薑、花椒,幫助更好的吸收,蓋上蓋子,就能給腿腳沐浴一番了。

3,把「懶」丟掉,精神打起來

長輩們總是看不上現在的年輕人,成天一副死氣沉沉,像病秧子一樣的狀態。

他們覺得年輕人就該有活力、有衝勁,像個年輕人的樣子,卻不知年輕人大多都太「懶」了。

工作、學習了一整天,回到家,懶的做飯、懶的動彈、懶的鍛煉,只想一直躺著,直到第二天。

可是,濕氣就是這樣越積越多了,一開始先進入人體,再慢慢攻陷脾胃、肝臟、肺腑。

所以,最好要求他們能打起精神來,不需要一直鍛煉、運動,只要定期出去活動一下筋骨,流點汗,讓濕氣順利的排出身體外面,就足夠了。

4,小心思多用在食物上

在做飯炒菜的時候,有些人會選擇用大量的蒜、姜進行調味,這樣做出來的飯菜更有味道。

原本只是一個習慣,卻恰到好處的起到了祛濕的效果,主要還是因為改善了飯菜的寒涼性質,養護了腸胃功能。

除此以外,在飲食上的一些小心思,的確能夠起到改善消化、促進排濕的作用。

舉例來說,吃蔬菜、粗糧、各類穀物,這些清淡的食物,會自然參與腸胃的消化、吸收,甚至是水分代謝,多吃有益。

人們常用薏米、紅豆、梔子、冬瓜、白扁豆做菜、煲湯、煮粥,或者是製作成茶飲,每天定量飲用一些,祛濕效果就非常好了。

如果覺得做法比較難,可以選擇一些具體的祛濕食材,比如,烏草根、梔子、甘草、茯苓、葛根、枸杞等按比例調配即可製成一味烏草根砂仁茶。

5,排濕,最常用的三大通道

要想濕氣從體內排出去,最好能夠找到具體的排濕通道,重點關注這幾處,幫助濕氣排泄的更加通暢。

經過中醫理論的研究,把人體中的三處作為排濕常用的通道口,分別是:

腋窩處,極泉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一天按摩2、3次,疏通經絡,調理睡眠狀態,自然不是問題。

肘窩處,曲池穴,屈起肘彎即可輕鬆取穴,關節疼痛、容易受寒的人,會比較常按摩這個穴位,每一次以出現酸脹感作為結束。

膝窩處,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經,算是一個重要的排濕口,只要每天定時按揉此處,濕氣能夠順利的排出體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健康萬方 的精彩文章:

40歲後,要高度警惕:血糖過高有五個標準,記住5字,輕鬆降糖
四個因素是痛風者的大忌,預防痛風,要遠離2物,謹記「3多」!

TAG:愛健康萬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