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慈禧最寵愛的人,才是儲秀宮最大的贏家

慈禧最寵愛的人,才是儲秀宮最大的贏家

慈禧最寵愛的人,才是儲秀宮最大的贏家

慈禧最寵愛的人,才是儲秀宮最大的贏家.mp313:48來自有書共讀打開今日頭條,體驗完整音頻內容

出身小康之家,為何偏偏做太監?

祖制規定,宦官最高四品,為何他能破格晉陞到二品(相當於副國級)?

縱觀高力士、魏宗賢等同樣權勢滔天的大太監們,為什麼只有他能全身而退?

撥開疑雲,我們會發現:李蓮英,和印象中的有點不一樣。

膽有多大,官就有多大


「人有一分膽量,就有一分天意,有一分天意,就有一分官職。」

小太監李進喜,未來的李蓮英,看著景仁宮高高的宮牆,耳畔響起祖母的話。

景仁宮,意為「景仰仁德」,屬內廷東六宮之一,康熙帝就生於此宮。小李子剛從奏事處調至景仁宮,很快獲得了宛嬪的喜愛。


慈禧最寵愛的人,才是儲秀宮最大的贏家



他原名李英泰,與大多數窮苦出身的太監不同,是正經小康之家的子孫——

家裡有個生意不錯的熟皮作坊。明明可以讀書或經商,為何會甘心做太監呢?

原來七歲那年,他被算出克全家的孤寡命,只有當和尚或太監才能避禍。

當和尚吃素念經有什麼意思?還是當太監看起來比較「有前途」。李英泰決定入宮,改名「李進喜」。

1861年,咸豐駕崩,慈禧慈安兩宮太后聯手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年僅13歲的小李子抓住機會,立了大功。

他用倒泔水的借口逃出避暑山莊,成功將消息帶到紫禁城。事後,小李子得到了人生的第一筆獎金:1000兩銀子。

那麼他是否因此調到慈禧身邊?沒有,他只好重新尋找升職的機會。

聽聞慈禧因梳頭問題打死許多人的消息後,他不但不害怕,反而興奮起來:好極了!他借著回家的機會,向理髮師學藝,然後大膽自薦。

弱者錯失良機,強者製造時機。爭的第一個境界是「大膽爭」:膽有多大,官就有多大。

1864年,16歲的李進喜調任長春宮,慈禧為其賜名:「李蓮英」。

位置越高,姿態越低


專橫跋扈、喜怒無常、草菅人命……這些都是慈禧的「歷史標籤」,只有兩個太監成功地搞定她:安德海與李蓮英。

李蓮英:26歲,儲秀宮首領大太監;31歲,四品總管;46歲,破格晉陞二品。

他的火箭般晉陞,有什麼秘訣?

這還要從慈禧的「舊愛」安德海說起。李蓮英到長春宮的那會兒,慈禧最愛的還是安德海。誰知有一天,有人竟敢對太后的這位「心尖寵」下手。

安德海因「違背祖制、擅離京師」,被山東巡撫丁寶楨砍了腦袋。

他不僅是因妄自尊大而死,更是光緒帝、慈安、慈禧三方矛盾的犧牲品。

對此,慈禧暴怒卻不得不忍耐:若因此報復朝臣會引人非議。她違心誇讚並提拔了丁寶楨。

李蓮英深受震撼,從此他為自己定下規矩:

做事高調、做人低調。

奴才的工作就是討主子歡心,他把工作做到極致:


慈禧愛好書法,他暗自刻苦,寫得一手不錯的瘦金體;慈禧愛聽笑話,他勤練段子,有人評價:「雖稠人廣眾中,立編一種諧語,能面面俱到,且俱令人喜悅」;慈禧熱衷「禁書」《紅樓夢》,他就命人將長春宮繪上紅樓壁畫,討其歡心。《清宮詞》贊道:「徒倚雕欄凝睇想,真真幻幻兩傳神。」


慈禧最寵愛的人,才是儲秀宮最大的贏家

富麗堂皇的儲秀宮——慈禧卧榻


他的努力和能力撐住了他的野心:如果工作滿分100分,李蓮英就做到了500分。如此驚艷的表現,怎能不令慈禧寵愛?

古人云:「炎炎者滅,默默者存」。相較於安德海的囂張跋扈,他為人低調內斂。


《異辭錄》記載:「外廷諸臣,莫得晤其人。蓮英從不輕出,識面尤稀。」安德海的眼裡只有慈禧,而李蓮英,對誰都恭敬溫和。


八國聯軍入侵京師,慈禧攜光緒逃往西安。李蓮英悄悄探望「廢帝」光緒,發現大冬天皇帝連被褥都沒有。

他當即跪下痛哭:「奴才們罪該萬死!」立刻把自己的被褥給光緒。光緒事後常說:「若無李安達,我活不到今天」。

他對上恭敬,對下也寬容。


《宮女往談錄》說他:「對待底下人從來不剋扣」,且他也願意幫扶他人。


一次,名伶楊小樓請慈禧賜字。慈禧寫錯「福」字,多了一點。楊小樓滿頭冒汗,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此時,李蓮英巧妙化解僵局:

「老佛爺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點』呀!」

楊小樓趕緊道:「老佛爺福多,這萬人之上的福,奴才怎麼敢領呢?」慈禧便順勢下台階。他用一句話救了一屋子人。

爭的第二個境界就是不用爭:工作努力,功若丘山,不用搶,自然會有大回報;為人如水,善利萬物,不用爭,自然會有好人緣。

恪守規矩,把握分寸


雖然李蓮英非常低調,但他的一身榮寵還是引起朝臣不滿。

1886年,北洋海軍訓練完畢,慈禧派醇親王視察,後者為避嫌請李蓮英陪同。

李蓮英歸來後,御史朱一新「炮轟」他監軍干政、勾結官員、收受賄賂。

李蓮英有先見之明,之前完美扮演了奴才角色:


拒絕李鴻章的「總統套房」,蝸居在醇親王房旁的「保姆房」;醇親王巡視時,衣著樸素地跟在後頭,遞煙遞水;事畢回屋,閉門不見任何人。


慈禧找醇親王確認,後者證實李蓮英的「清白」。雖然許多人像朱一新般斥責他「干政」,但都無實據。

李蓮英真的「純潔無辜」嗎?干政是假,貪財是真。史料記載,李蓮英曾一次性接收李鴻章10萬兩,袁世凱20萬兩。對於他的受賄,慈禧真的一無所知嗎?


一天傍晚,慈禧回到樂壽宮,發現滿屋燈泡,不解:「掛這麼多茄子幹什麼?」李蓮英沒回答,而是問:「老佛爺 ,掌燈嗎?」慈禧說:「上!」頓時,昏暗的屋內亮如白晝。從此,紫禁城內便裝上電燈,李蓮英得到巨額回扣。事後,慈禧開玩笑:「回扣拿了多少?」他跪下喊冤,太后笑著放過。


慈禧最寵愛的人,才是儲秀宮最大的贏家

中西合璧的儲秀宮——玻璃吊燈


對於慈禧,干政結黨觸犯原則,貪污錢財卻不值一提。

職場上,不要把領導當傻瓜,下屬的小動作他們都清楚。李蓮英「爭」的底線是尊重製度,不犯原則性錯誤,有分寸感。

在宮53年,李蓮英斂財無數、生活奢靡:百姓三餐不繼,他的狗頓頓豬肝魚蝦。

奴才如此,主子更不用說:慈禧每餐四十道菜,還為六十大壽挪用軍費修建頤和園。而日本組建北洋海軍後,天皇每頓只吃一個菜糰子,節省開支、籌集軍費。

甲午戰敗的結局已被寫好,大清將亡,無人回天。

好聚好散,功成身退


「進得好?吃得香?歇得好?」

史料記載,慈禧晚年每天早晚起居,都和李蓮英互派太監或當面問候。此時,他們與其說是主僕,還不如說是知己。

「爭」的第三個境界就是:無需爭,因為上司早已離不開你。

1908年,在立憲請願的浪潮中,光緒和慈禧相繼離世。慈禧百日後,李蓮英向隆裕太后獻上受賞的七箱珍寶。

隆裕太后深受感動,特批他拿高額養老金退休。有人想抄李蓮英家產,隆裕太后還護住了他。

世界這麼小,無論退休還是跳槽,都要好聚好散。

李蓮英出宮後,彷彿人間蒸發,直到1911年才傳出逝世消息,死因至今是謎。

彼時帝國暮年,辛亥革命如火如荼。次年,清帝下詔辭位,閃耀兩千多年的紫薇帝星徹底隕落。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從李蓮英身上,我們可以發現為人處事的「不爭」智慧,也可以窺見晚清王朝的黑暗腐敗。

李蓮英的一生,是步步驚心的職場奮鬥史,殘酷無情的皇權鬥爭史,更是閉關鎖國的帝國滅亡史。

慈禧最寵愛的人,才是儲秀宮最大的贏家

帝國末日——夕陽下的紫禁城


「落後就要挨打」,是晚清在歷史上留下的血淋淋教訓。

如今中國日益強大,更需要我們正視這段不堪,心念國恥,奮勇前行。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共讀 的精彩文章:

親愛的老公:餘生,請多多指教
「臨終那一刻,我才知道她有多愛我!」:人生,除了生死沒有大事

TAG:有書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