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關於普洱茶年份的知識

關於普洱茶年份的知識

念舊一直是很多人引以為榮的品質,同學聚會、好友聚會總是懷揣著昔日的情分,在普洱茶界,老茶也一直被茶人追捧,因為喝一片少一片,歲月的味道無從複製,猶如老友見一面少一面一個道理,那麼今天要說的是老茶和中期茶是否一定比新茶好?另外再普及普洱茶年份的知識。


關於普洱茶年份的知識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老茶和中期茶是否比新茶好?

老茶通常的定義是陳放了10年以上的茶,而十年以下五年以上的茶我們成為中期茶,新茶是不足3年的茶。

存放老茶,就是隨著時間慢慢感受茶葉變化的一個過程,可能隔一年味道就不一樣,也可能隔上三年發生一次變化。這種期待的感覺正是老茶客們的鐘情於老茶的原因。

普洱茶年份久了,確實會形成獨特的陳香,普洱熟茶經過了渥堆發酵來加速發酵過程,就是想要提前感受十年二十年茶品的滋味。而生茶未經發酵,自然存放慢慢陳化而成的天然陳香同樣是非常迷人的。


關於普洱茶年份的知識



二、假設老茶比新茶好,好在哪裡?

其實老茶比新茶好,絕對不會好在口感方面,你能說全熟的牛排比7分熟的還嫩的嘛?

老茶真正比新茶好的地方,可能主要有三個層面,精神層面、營養內涵、金融價值,我們依次一個一個來分析。

1.精神層面:

任何產品只要貼近精神層面,就很難用一個具體的價格來衡量,說到普洱茶,例如女兒茶,就是女兒出生的時候買來存著,等到女兒出嫁的時候拿來招待賓客,一存就是十多二十年,這就是一個精神層面的問題,試想一下,一個人村一款茶存了十年之久,這個茶的意義已經不僅是品飲,更是一種情感,一種精神陪伴。

2.營養內涵:

營養物質其實新茶和老茶的變化不是特別大,只是口感方面,新茶的強刺激性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被鈍化,此起彼伏就體現了醇厚和香甜,其實老茶的過人之處就是陳香,像極了傳世的老舊傢具,很多人喜歡老茶的口感,也有人不喜歡,覺得喝著就有一股過於陳舊的味道,但是對於味覺喜好來說,大可不做評價,適者為佳就是最好的。

3.金融價值:

老茶一直以來都被炒得很貴,原因只有一個——物以稀為貴,再者屯茶的風險和長久保持一個良好的倉儲環境也實屬不易,一個人堅持一個習慣堅持10年都非常難得,更別說存那麼多茶了。

這裡需要強調一下的是,老茶市場比較混亂,而且不好鑒別,所以真是想喝老茶還是自己存比較靠譜,一是存儲環境自己可以完全把控,另一方面是真實茶齡了如指掌。


關於普洱茶年份的知識



三、老茶的營養價值相比新茶如何?

普洱茶的營養物質我們主要說三個,即茶多酚、氨基酸、咖啡鹼;陳化以後的普洱茶,經過科研報告其酶類物質不斷被氧化,轉換成高含量的黃銅以及茶氨酸,所以能看到的就是湯色由金黃轉成紅亮,滋味也會變得更柔和醇厚。

任何一種食品都有一個最佳的黃金時期,這個階段產品的內質呈現上升趨勢,但是一旦達到頂峰,品質就會逐漸下降。所以說,如果普洱茶存儲到湯色明亮,陳香味濃、葉底已經有了黑褐色的跡象,那麼這樣的茶繼續再存儲下去也只能起到精神層面的價值了,因為茶葉中的有益成分會逐漸氧化、分解、進而失去茶本來的滋味。所以我們得出一個結論,任何茶無限期的存放,最終的品質必然也會下降。較為理想的普洱茶生茶的黃金期起始於儲存3-5年後,普洱熟茶的黃金期起始於儲存3年後。


關於普洱茶年份的知識



四.普洱茶轉化的階段


關於普洱茶年份的知識


新茶期(1-3年)

茶湯黃綠或黃色,香氣中生青味較重、帶甜香,口感苦澀稍重,干茶墨綠色,沖泡之後葉底黃綠色,有經驗的茶人們分得出是那個茶區的茶,品得出渾厚的山韻。

中期茶(3-10年)

茶湯黃紅,香氣中生青味減弱、蜜甜香開始明顯,口感苦澀較輕,干茶黑綠色,沖泡之後葉底黃色。

老茶(10-20年)

茶湯紅色,香氣中已無生青味、蜜甜香混合著陳香,口感幾無苦澀,入口苦澀味化得很快,茶湯濃稠有點像米湯,干茶黑而油亮,沖泡之後葉底黃中帶褐色。

老祖茶(20-40年)

茶湯深紅色,香氣樟香濃郁,口感無苦澀,入口爽滑,湯濃稠似米湯,干茶黑褐油亮,沖泡之後葉底淺褐色, 茶湯入口即化。

綜上所述,老茶在不考慮口感的情況下,確實比新茶有一定優勢,但是任何食品都有黃金期,最好能夠在黃金期內開始使用為最好,存一些茶是極好的,精神和身體都會受益匪淺。


關於普洱茶年份的知識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懂茶妹交流哦~】

喜歡喝茶和懂茶是兩回事,喜歡並不代表一定懂,你愛喝茶,那麼請你也要懂得如何正確挑選茶買茶,正確泡茶喝茶。喝茶不是一種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會自然的懂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茶源地理 的精彩文章:

不要以為蓋碗那麼簡單,姿勢不對得燙手!
淺顯講解茶道的根基流程

TAG:中國茶源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