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喝茶久了,生活久了,內心世界你還記得嗎?

喝茶久了,生活久了,內心世界你還記得嗎?

美好的初冬下午,爐子生起了炭火,一壺柑普咕嘟咕嘟地慢燉。一屋子的桔香茶香,聽著張繼青老師的《牡丹亭》,恍恍惚惚有一夢浮生之感。

時光就在這樣的生活間隙里,偷偷溜走。生活看似越平淡,內心卻越該絢爛。

就像這壺柑普,沉苦時要配點清涼的陳皮,激越時要加點內蘊的普洱,無論高山還是低谷,看清道路,從容渡過。

現在不管在哪一家茶樓飲茶,幾乎都有柑普茶

我常常在喝柑普的時候想,第一位將陳皮和普洱放在一起的人一定是生活藝術家,因為它們的融合就像「最佳拍檔」

普洱濃沉,陳皮鮮活普洱含蘊內斂,陳皮香氣清揚

我也曾喝過菊花普洱茶、蜂蜜普洱茶、奶茶普洱等,但滋味都差強人意。唯有柑普的搭配,好似天造地設,令我眼前一亮,欣喜雀躍。

普洱茶大家都不陌生,除了綠茶外已成為當下人群最喜愛的茶類之一

清朝,皇宮裡就有夏天喝龍井、冬天喝普洱的傳統,皇族喝的普洱是將茶葉放進銀壺,以玉泉山的水合煮,加牛奶飲之。

似乎是清朝皇族將普洱帶「出名」,但其實在普洱還未「成名」前,南方的百姓是將其當葯喝的。

人們認為它有「解油膩、清胃生津、消食化痰、利尿散寒,止咳化痰」等功效,所以茶攤出售的藥茶都以普洱茶為原料,甚至大家熟知的茶葉蛋也是用普洱茶。

《雲南志》記載唐代時,普洱當地的居民就採茶葉與椒、姜、桂等香辛植物合煮而飲,驅寒暖胃。故而普洱早早成為了冬日飲茶的寵兒。

很多茶葉都是越新越好,宋代唐庚在《鬥茶記》中說:「吾聞茶貴新,江井水貴活。」

唯有普洱是例外儲存越久,越醇越美。時間有時不是殺豬刀,而是試金石,被留下的都是歲月的饋贈。

人生也是如此,那些看透生活本質卻依然熱愛生命,愛一株花、一棵草的人才真正懂得「人間不值得」

若問有什麼可以令普洱不那麼沉悶,那一定就是陳皮了。

陳皮辛散通溫,氣味芳香,長於理氣,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氣壅遏,又能行氣寬中,用於肺氣擁滯,胸膈痞滿及脾胃氣滯,脘腹脹滿等症。

陳皮遇味則調味道,同茶則助茶性。

由於陳皮的滋味甚好,自古就有入茶一說。最早在唐代陸羽《茶經》里就提到加入橘皮煮茶。

相傳:

清代新會進士、棠下良溪人羅天池在雲南做官,受茶葉吸味的啟發,將家鄉的新會大紅柑挖了柑肉後,填入雲南的普洱茶,經長期陳放後,普洱茶葉吸收了新會陳皮的氣味,故成「柑普茶」。

陳皮加普洱,不只是個性上絕配味覺與視覺也是絕配,有一種均衡從容之美。

我們的人生起起伏伏,或清或濃,不就像這柑普一般,唯有調和到平衡才是最佳風味。

我一直認為人的狀態與年齡無關,與態度才有關。

現在年輕人多數舉著「喪文化」的旗幟,消解過日,不過韶華就有枯萎之勢;倒是許多中年人卻懂得了平衡取捨,反而活出了自我。

人活著的本質該是做自己,去擁抱美好,而不是被焦慮的洪流裹挾著一路遠去。

《敦煌歌辭》里寫人生百歲的一組詩,寫到三十歲是這樣的:

「三十朱顏美少年。紗窗攬鏡整花鈿。牡丹時節邀歌伴。撥棹乘船采碧蓮。」

正是盡情快活的好時光,古人尚且明白,我們也該好好審視生活。

在寒流來襲的日子裡,煮上一壺柑普,品味平衡調和的滋味。

生命的茶也該如此,方能越陳越醇,越泡越香,不管人間值不值得,但你值得

周遭如何不重要,守護住內心的平衡,不管是手捧的茶還是生命的茶都將滋潤著我們。

煮一壺柑普,回看內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香記生活家 的精彩文章:

穿透歷史、穩鎮茶席,這款建水你等了多久?
滋味升級,進階版「貴族」單叢,了解一下!

TAG:茶香記生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