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AWS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AWS

作者 | InfoQ 特約編輯楊賽

InfoQ 的編輯們昨天討論了很久,該用一個什麼詞來準確地形容 AWS 這雲計算的鼻祖,後來大家覺得「天生驕傲」這四個字也許更能概括:第一家雲計算廠商、公有雲市場佔有率第一、雲計算的標杆與風向標……AWS 有足夠驕傲的本錢,但現在的他們,卻開始為滿足用戶需求做出種種妥協,而這種妥協,卻是開發者們樂於見到的。

聽聞,AWS 發布了怎麼看怎麼像是一體機解決方案的 Outposts。聽完發布後,筆者身邊的記者朋友表示:AWS 終於向現實妥協了,過去那麼多年堅持只做公有雲服務,不肯碰私有雲部署這一塊業務,現在終於還是下水了。雖然說,AWS 仍然避免使用「私有雲」和「混合雲」這樣的業界通用名詞(而是叫做「私有架構」和「混合架構」),堅持把「雲」這個詞留給公共 Web;但似乎除了 AWS 自己之外,別人都不是這麼想的。

那為啥 AWS 要不惜啪啪打臉也要做這麼一個一體機?這至少說明了一件事:

現在的 AWS 一定非常想要拿下某些點名要求私有部署的客戶。

客戶要啥你就給啥?這也太老土了吧?以前那個敢對客戶 say no 的你怎麼變啦?

又,聽聞 AWS 發布了 FSx for Windows File Server。其實 Andy Jassy 自己都說了,Windows 伺服器實例的市場份額已經在幾年間從 40% 多掉到 30% 多了,以後只會越來越不流行,就連微軟家自己的 Azure 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 Linux 伺服器上了。

那為啥 AWS 還要發布這麼一個文件系統服務?這至少說明了一件事:

現在的 AWS 一定非常想要拿下某些點名要求 Windows 文件系統的客戶。

客戶要啥你就給啥?這也太老土了吧?

又,聽聞 AWS 發布了一個 SFTP 服務。業界眾所周知,在今天的軟體研發領域,代碼管理有 Git,文件管理有雲存儲服務,哪兒哪兒都是 Web API,要不然就太 out 了。還在用 FTP 管理文件?還在用 FTP 管理代碼?請問你是史前程序員嗎?

那為啥 AWS 還要發布這麼一個 SFTP 服務?這至少說明了一件事:

現在的 AWS 一定非常想要拿下某些點名要求 FTP 服務的客戶。

客戶要啥你就給啥?這也太老土了吧?

又,聽聞 AWS 發布了區塊鏈託管服務。就在去年的 re:Invent,AWS 還說沒決定做區塊鏈,因為看來看去,沒覺得有什麼真實應用。結果過了一年,比特幣都跌到這個份兒上了,幣圈鏈圈都玩過好幾輪了,現在 AWS 跑出來說,經過我們這幾年對區塊鏈的觀察研究,我們認為區塊鏈還是存在兩類真實需求的,一類叫做中心化信任機制的賬本,一類叫做去中心化信任機制的賬本。並且我們還發現,現有的關係資料庫也好、開源區塊鏈框架也好,都不是很適合做這個事情,要麼效率低下、要麼配置神煩、要麼價格昂貴,所以我們還給它配套了一個新的 QLDB 資料庫。要不要來試試?

拜託,等你發布的時候,這兩個詞在中國早就連買菜大媽都知道了。都說互聯網的一天要當一年用,你這研究來研究去的,算什麼互聯網速度?

不是熱點的領域你還投入?這也太老土了吧?

又,聽聞 AWS 發布了 DynamoDB on Demand,「讀寫吞吐量的按需使用」。以前開發者用這個東西需要預測讀寫吞吐量,但這個誰能預測的了啊?只能按照經驗把預估峰值吞吐量填進去,把讀寫帶寬佔了再說。現在按需了之後,就不需要預測讀寫吞吐量,系統會自動按照你的實時需求,實時把讀寫帶寬分配給你。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省錢。

什麼,這樣也算 Keynote 級別的新發布嗎?這也太老土了吧?

以上這些都還不是最老土的。本次 Andy Jassy 在 Keynote 上大力發布了一個「懶人三件套」:

Control Tower,把賬號管理之類的功能按照最佳實踐做成幾個模板給管理員用。

Security Hub,把各路安全服務整合到一個界面里給管理員進行統一管理。

Lake Formation,把原本製作數據湖的過程中需要手動操作的一些步驟,如搬運數據、監控數據流、設置分區、數據加密、許可權管理等步驟,按最佳實踐搞幾個腳本把它們自動化了,可以節省一些製作時間(據說製作時間可以從幾個星期縮短到幾天吧)。

這裡面用到的技術都是現成的,只不過按照一些最佳實踐重新組合拼湊了一下而已,算不上有太大的技術含量。

這樣也算 Keynote 級別的新發布嗎?這也太老土了吧?

AWS re:Invent 難道不是一個以創新創業為主題的炫酷極客大會嗎?

你別說,還真不是。

AWS re:Invent 說到底還是 AWS 的發布會。

但,也不全是。

眾所周知,AWS CEO Andy Jassy 是個樂迷。今年,他的 Keynote 繼續邀請了 re:Invent 樂隊同台演出,唱了五段經典曲目作為每一個小節的開篇。其中的第一節唱了這麼一段:

I want it all and I want it now. 我全都要,現在就要。 ——皇后樂隊 《I Want It All》。

本次的幾個文件系統服務,包括 Windows 文件系統服務,就是在這一小節發布的。發布之後,本小節還邀請了 Guardian 作為客戶代表上台分享他們的遷移經歷——這是一家成立於 1860 年的保險公司。也就是說,該公司成立的時候世界上還沒有計算機這種東西,更不用說雲計算了。有 158 年歷史沉澱的公司,遺留系統的數量是相當驚人的。不過,Guardian 是屬於比較「激進」的類型,一年時間就把 200 多個應用遷移到了 AWS 上,連自己的數據中心都不要用了。

但如果是比較保守的客戶又當如何呢?

Andy Jassy 在記者問答會上表示,AWS 當前所做的事情,是要幫助客戶以一種「真正可銜接(truly consistent)「的方式進行遷移。所以,如果 AWS 的服務與客戶的現狀之間還有距離,並且客戶對於跳過這一距離仍然心存疑惑的話,那麼就只有 AWS 多走一步嘍。

歌詞里的這一句「現在就要」,到底是客戶不願意再等下去的意思,還是 AWS 決定不再等下去的意思?無論怎樣,我們都可以認為 2018 年是一個重要的年份——

2018 年就是歌詞中的「現在」。

筆者在會場吃飯的時候遇到兩位參會者聊天,其中一位是開發者,另一位並不是。那位開發者比較年輕,那位非開發者比較年長。於是,年輕的開發者問年長的非開發者:「您為什麼來這裡?」

年長的非開發者回答道:「我是我們公司里的開發者們的老闆。他們本周都來這裡參會了,所以我決定我也過來看看他們在搞啥。「

AWS re:Invent 早已不僅僅是一群技術人的聚會,大量的非技術人也在越來越多的來到這裡。技術人有技術人關注的事情,非技術人也有非技術人關注的事情。

在 InfoQ,我們相信軟體改變世界,我們相信專業技術人員對世界的推動力。但是,軟體的能力不能僅僅是軟體工程師們的特權。軟體的能力應該服務於所有的人類——無論是技術人還是非技術人。

對於這位年長的非開發者而言,他即使不了解 DynamoDB on Demand 這樣的服務在技術上的實現難度,也一定能夠了解它的價值。而如果他有機會可以使用 Lake Formation 這樣的技術來親自感受建立一個數據池的過程,這樣一種可能性給他的公司帶來的價值,可能遠遠超過他手下的一位開發者去折騰這些技術實現的事情。

其實,「老土「是一件好事。「老土」的東西,大多數人都能用,才是最有價值的東西。

不過話說回來,我們還是可以在 re:Invent 看到一些比較酷的東西的。比如:

SageMaker Ground Truth。這個東西的作用是,如果你要做機器學習建模,但是又懶得去折騰標記數據的事情,那麼就可以用這個東西幫你自動標記數據,這樣你就有自己的數據集可以拿去訓練啦。

SageMaker RL。這個東西是用來在 SageMaker 上做增強學習的。增強學習懂不?據說現在特別流行,很複雜很牛逼的一種模型,好處是不用大數據就能學習,目前在各類機器學習的研究當中主要用來讓電腦學習……打電子遊戲。

Personalize & Forecast。你不用懂得機器學習,也可以在你的應用里加入個性化推薦服務和預測服務,並且它們的質量跟 Amazon.com 是完·全·一·樣的!因為這本來就是 Amazon.com 自己用的兩套引擎,被 AWS 拿出來服務化了。

當然,目前為止最酷的發布,莫過於這個小傢伙:

DeepRacer 自動駕駛賽車!現在預定只需要 249 美刀哦!

此外,還有一個更炫酷的發布來自 AWS 的客戶。F1 方程式的神級老爺子 Ross Brawn 登台分享他們基於 SageMaker 做的 2019 F1 insights,可以幫助賽車手和他的團隊在比賽期間根據實時數據作出各種決策(比如:下一圈要不要去換輪胎了)。

本文彩蛋

每年的 AWS re:Invent 大會,InfoQ 都會派特約記者去做全方位的報導。AWS re:Invent 大會,就像是雲計算領域的標杆與風向標,所有雲計算玩家都在關注 AWS 在做什麼、AWS 產品的動向是什麼。AWS re:Invent 2018 已經進入第四天,是 Werner Vogels 主題演講的一天,也是大會最後有主題演講的一天,也是晚上將迎來 re:Play 之夜的一天。InfoQ 中文站將繼續進行現場報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foQ 的精彩文章:

FreeWheel業務系統微服務化過程經驗分享
一文剖析區塊鏈現狀:叢林法則下的勝者

TAG:Info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