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生活不要太自我

生活不要太自我

生活不要太自我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有些時候,我們總是用自己那份要求、訴求和索求去應對生活,卻缺失了對自我的一種反思、規範和警惕。生活不要太自我,這個自我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的隱患。

首先要嚴防負面情緒的膨脹,負面情緒是一種對生活的懷疑,或是對生活缺乏一種包容。總是感覺到生活的意義不大,當自己的負面情緒出現的時候,總是認為自己是一個被害者,總是認為自己受到了別人的壓迫,那麼它反彈的力量就大,它衝擊的力量就大,對自己內心的這種情緒失控作用力也大,負面情緒的膨脹,是對自我人生的一種巨大傷害。

總是用一種受害者的心理去感受,總是用感覺到對自己不公平的眼光去看,總感覺到別人是針對我,用一種負面情緒的作用力,讓自己成為連自己不想看到的那種人生狀態,焦躁、狂躁,甚至是不可理喻。

生活不要太自我,嚴防負面情緒的膨脹,反思自己的負面情緒來自於哪裡,為什麼,嚴重嗎,如果說嚴重的話,如果說很嚴重的話,就是一種情緒狂躁症,需要自我的洞察和警惕。

其次要嚴防自己行為方式的失檢。生活當中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有些時候放鬆了對自己這種行為方式的檢點,比如說高鐵上佔個座兒。自己有票有座不坐,卻一定要佔別人一個座,不要以為佔座好似就是一個行為瑕疵,其實不是;也不要以為它就是一個行為失檢,也不是;也不要認為僅僅是做法上不太規範,只違反了道德而沒有違法,其實都不是。

這種傷害真的非常不可預料,「占」經常關聯的一個字叫貪,貪占。貪是什麼,盲目的,不顧行為規則,不顧法律道德,不顧公序良俗的想要擁有。《紅樓夢》里有一句話說,貪到多時人沒了。何苦了。有句話說「爭者必失也」,失了什麼,失了自己做人的風度風格,失了做人的規範,失了做人的德行,失了做人的行為根本、道德根本。

生活是什麼,生活是承擔,生活也是分享,生活是創造,生活也是付出,是一種得失之間的平衡,是一種承擔和放手之間的最好呈現,是一種平衡狀態,而不是一種佔有狀態,拚命的佔有、佔有。

大家互相禮讓一下,這個社會雲淡風輕,山水祥和,你也占我也占他也占,這個世界終會是一個混亂、擁擠和衝突。世界如此寬闊,做人何苦太自我?讓一步,海闊天空,禮幾分,水天自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延參法師 的精彩文章:

正面應對生活的那些紛擾
一年又是丹桂飄香時

TAG:延參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