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豆瓣評分9.4,這本神書為你揭秘人類思維的本質!

豆瓣評分9.4,這本神書為你揭秘人類思維的本質!

1

參差多態乃幸福本源。

——羅素

2018年的 4月下旬,一位神秘的白髮老人造訪湛廬文化,他就是國際著名的認知科學家侯世達先生,他因為一本神作而名揚天下。

那還是1979年時,重3斤、厚777頁的巨著《哥德爾、埃舍爾、巴赫:集異璧之大成》在英文世界一經問世,就受到了大量讀者熱烈的追捧。這本書為時年34歲、第一次出書的侯世達贏得普利策非虛構類作品文學獎和美國國家圖書獎。

這本書涵蓋的主題十分廣泛,從書名中就可以看出來,G代表的是數學家哥德爾(G?del)的數理邏輯,E代表的是畫家艾舍爾(Escher)充滿悖論的視覺版畫,B則對應音樂家巴赫(Bach)的賦格音樂。

書中引人入勝地介紹了包括數理邏輯學、可計算理論、人工智慧學、語言學、認知科學、遺傳學、哲學、繪畫和音樂等眾多領域的理論,探討了類比、遞歸和悖論等話題,內容之豐富令人驚嘆。

1997年,當這本書的中文版《哥德爾、艾舍爾、巴赫:集異璧之大成》在中國出版時,又引起了久久不能停息的熱潮,用豆瓣上評分最高的一句評論說就是,「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讀過此書的人,一種是沒讀過的人」,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作為中國文化的骨灰級粉絲,侯世達對這本書的中文翻譯極其重視,書名也大有玄機,集異璧分別對應了G、E、B,哥德爾、艾舍爾和巴赫三個不同領域的傳奇人物名字,同時,用侯世達自己的話說,這本探討關於心靈、意識,和自我的本質的書,是他對知識的奇異收集過程中所發現的瑰璧。

2

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可我真正喜歡乾的就是這個。

——《麥田裡的守望者》

侯世達家學深厚,他的父親羅伯特·霍夫斯塔特是著名物理學家,196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在美劇《生活大爆炸》中,男主角之一的萊納德·霍夫斯塔特就是以侯世達的父親為原型設計的形象。

左為羅伯特·霍夫斯塔特,右為《生活大爆炸》男主之一萊納德

從小,侯世達家的客廳總有一群父母親密的朋友們聚在一起,邊聽爵士樂邊談論啟發性話題,「科學和藝術的圓融」,讓小侯世達深受啟發。他好奇心旺盛,永遠不會感到無聊,對各種各樣的想法著迷。用他的話說,他的學習是「暴飲暴食」式的:他可以一連彈上7個小時的鋼琴,背誦1200行的《葉甫蓋尼·奧涅金》全詩,對於繪畫他也有著強烈的興趣。有一次,他花了好幾個星期的時間對著錄音機自學倒著說話,這樣當他反向播放磁帶時,聽著就是正常語序的英語了。

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侯世達,20歲就輕鬆拿到了斯坦福大學的數學學士學位。但他的博士卻讀得異常艱辛,起初,他的目標是成為一名數學家,他考取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那裡攻讀數學博士學位。但這段經歷並沒有他想像的那麼順利,他認為數學太抽象了,自己並沒有那麼熱愛。轉而投入物理世界的懷抱,在這個更加的具象的世界裡研究凝聚態物理,但在這裡他過得依舊不輕鬆。

由於博士論文進展無望而感到「深深地迷失了」,1972年夏天,侯世達收拾好所有東西,塞進一輛被他稱為「水銀」的車裡,從西向東穿越美國。每天晚上都在一處新的地方架起帳篷,就著手電筒的光看書。從這時起,他可以自由思考任何他想思考的事情,這次的出行也奠定了他後來數十年的研究方向——思考思維本身這件事。博士期間的經歷也讓他意識到,自己無法成為他父親那樣偉大的物理學家。儘管如此,他並沒有放鬆物理學的研究,他把數學中數論的概念,與凝聚態物理中觀察到的現象相結合,提出了著名的「侯道仁蝴蝶」的分形模型。這篇論文發表在著名的物理學期刊,一時成為經典論文,被引用次數上千。(侯道仁是侯世達的另一中文名)

由艾舍爾的名畫《相對性》製作的動圖

在科研工作之餘,侯世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寫作上,博士畢業的4年後,《集異璧》問世了,這本書的出版讓他一朝成名天下知,給他帶來了極多的榮譽,它的成功也讓他意識到,自己最感興趣的既不是計算機,也不是人工智慧,真正讓他著迷的是對思維和意識的探索。他所在的印第安納大學也因為他的影響力,給他極其開放的研究空間,不強制他教學和發表論文,他可以更自由地選擇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內容。侯世達說,「我的工作是你能想到最輕鬆的,我在做的就是我想做的事情。」

但是,就在他對諸多前沿領域提出自己的高見,就在人們期待他能把人工智慧和認知科學進一步推向前的時候,侯世達卻消失於公眾視線。這不是因為他對人工智慧和認知科學不感興趣了,而是因為他對學界主流研究方向頗感失望,他認為包括大數據、深度神經網路在內的計算機科學和技術,並沒有理解人類心智的本質。

3

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

侯世達不再去參加那些有關人工智慧的學術會議,人們也難以得知他最新的學術思想。他寧願當一個獨立思考的少數派,受不受人關注他其實並不在意。他非常喜歡《麥田裡的守望者》小說的主人公霍爾頓·考爾菲德,侯世達就像小說里的霍爾頓一樣站在山頭,獨自一人形單影隻,看著他的一幫同學活蹦亂跳地在底下踢足球。「我的想法已經有很多了,我不需要外界的刺激。」侯世達所堅持的是一條孤獨的道路,他曾表示,「我並不想捲入一些看似高大上的人工智慧項目,尤其是我本身就明白它們其實與真正的智能並沒有一丁點關係。而且我也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的人都選擇沉迷其中。」

侯世達今年73歲了,但他身上仍舊有些東西永不衰老,他永遠沒有放慢對思維本質的追逐,而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已經找到了一個他認可的正確方向。他認為,類比思維是人類智能中最核心、最本質的存在,人類思維就是在表象與本質之間,通過類比找尋規律的思維遊戲。

這位遺世獨立的老人,把他對人類思維和人工智慧的最新洞見寫在了他的新書《表象與本質:探討類比在思維中的核心作用》中。這本書將於2018年12月中旬上架,今天,哲學園聯合湛廬文化領先預售該書:

《表象與本質》

(預售)

這是一本

探討認知與思想本質的書

他將通過各種事例告訴你

為什麼類比推理是思維的本質

一部神人帶來的神書

思維本質的探索

一扇開啟認知的大門

一場綻放智慧的盛宴


【果殼網專訪】

集異璧作者侯世達

關於思考,我一直在思考

轉自:果殼網

哲學園鳴謝

計算機科學裡有一本奇書,它的作者是人工智慧領域裡不可忽視的人物;這本書的名字叫《哥德爾、埃舍爾、巴赫:集異璧之大成》,這個人就是侯世達。

「侯世達」是Douglas Hofstadter的中文名,這個1997年由他的中文出版商所定的名字,如今已是他在中文世界裡的通稱,這個名字也確實比他的父親、196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物理學家羅伯特·霍夫施塔特(Robert Hofstadter)按照姓名音譯規則對應過來的中文名要好聽。不過,侯世達還有一個更私密、也更漂亮的中文名,那就是1976年他的第一位中文老師高先生為他取的「侯道仁」。

與他的中文名字同樣精彩的,是侯世達的成名作「G?del, Escher, Bach: an Eternal Golden Braid」的譯名——《哥德爾、埃舍爾、巴赫:集異璧之大成》。侯世達的這本書在英文世界裡被簡稱為「GEB」——取哥德爾(G?del)、埃舍爾(Escher)、巴赫(Bach)的首字母,而中文則以「集異璧」應對。

《集異璧》探討了龐雜的主題,正如侯世達本人在該書出版20周年的再版前言中所寫:「……包括賦格和卡農,邏輯和真理,幾何學、遞歸、句法結構、意義的本質、佛教禪宗、悖論、腦和意識、還原論與整體論、螞蟻群落、概念和心理表徵、翻譯、計算機和計算機語言、DNA、蛋白質、基因編碼、人工智慧、創造性、意識和自由意志——偶爾還寫到了音樂和藝術,它寫到了所有的一切!很多人覺得不可能找到這本書的重點。」

但這本書還是有重點的。總體上說,《集異璧》被歸為人工智慧的經典著作,就像研究認知科學、心智哲學(Philosophy of Mind)、計算機科學、心理學、比較文學和物理學的侯世達被視為人工智慧領域不可忽視的代表一樣。上世紀70年代,侯世達痴迷於「思考是什麼?」,投身於其時剛剛興起的人工智慧領域,他在《集異壁》中對計算機、程序、思考和大腦的描繪,開啟了整整一代年輕人對AI的探索。但是,在人工智慧領域掀起一個高潮後,侯世達卻從公眾的視野中消失了。

原因很簡單:演算法很巧妙、也能完成不少實際任務,但依託這種思路做出來的計算機並沒有真正在「思考」。意識到這一點,侯世達對普通的人工智慧徹底失去了興趣,他自己的研究也轉而建立在跟常規AI完全不同的技術上面。侯世達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研究小組叫做靈活類比研究小組(Fluid Analogies Research Group,FARG),「在FARG我們沒有致力於開發實際的應用,諸如翻譯引擎、答問機器、網路搜索軟體此類的東西。我們只是在努力地理解人類概念的本質和人類思考的根本機制。我們更像是哲學家或試圖探究人類心智奧秘的心理學家,而非旨在製造聰明的計算機或機靈程序的工程師。我們是一群老派的純粹主義者,我們的動力源於內心深處的哲學好奇心,而不是製造實用設備的慾望(遑論贏得大筆金錢的慾望!)。」

這些年來,關於「思考是什麼」,侯世達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更多的還是失敗——FARG開發的程序常常得出可笑的結果,遠遠談不上「智能」。不過,侯世達看著這些失敗「很開心」,因為「要是我們的任何系統真的在其微領域中獲得了與人類相頡頏的智力,我們將痛心至極,因為那將是很可怕的:這意味著人的智力並非如我們所想的那樣複雜或深奧。這意味著短短几十年的研究就足夠人類解開人類思維的奧秘」。在他看來,程序真正具有智能將是人類的悲劇。

侯世達認為,思考的關鍵在於美、在於品味,與邏輯或真理無關。這與大數據、大演算法的現代人工智慧格格不入。「形式化的研究方法得出的是極其生硬的『智能』,毫無洞見可言。」他的人生目標是創造出許多絕美的事物。他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走的研究道路,他在路上遇到了許許多多至臻至美的事物,他說「我寧願當個獨立思考的人,不總是站在人們注意力的最前端。我覺得不被大多數人注意到沒什麼不好;但我相信最終我的想法會被更多的人知道。」

「至於有沒有可能我選錯了路,這當然是可能的,但我並不擔心這一點。人生苦短,我相信我自己的觀點,而且我會捍衛它們。畢竟,俗話說得好,你都不相信自己,誰還會呢?」

果殼網帶你走近侯世達,談談他心目中的思考、大數據、美,還有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園 的精彩文章:

「我會思考」!法國最受歡迎 兒童哲學啟蒙圖畫書!
《荷爾德林的頌歌〈日耳曼尼亞〉與〈萊茵河〉》

TAG:哲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