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三北工程建設40年後 黃土高原年入黃河泥沙量減少4億噸

三北工程建設40年後 黃土高原年入黃河泥沙量減少4億噸

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

11月30日,封面新聞記者從三北工程建設40周年總結表彰大會上獲悉,工程建設40年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3014.3萬公頃,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了現在的13.57%,活立木蓄積量由7.2億立方米提高到33.3億立方米。

20世紀70年代以前,三北地區森林植被稀少、生態狀態脆弱、風沙危害嚴重,沙漠化土地面積以每年15.6萬公頃速度擴展,年風沙天數達80天以上。水土流失嚴重,最嚴重地區每年每平方千米侵蝕模數達數萬噸,沖走氮磷鉀肥2800萬噸,土地生產力極低,每公頃農田糧食產量僅2000公斤左右,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1978年,黨中央、國務院做出在西北、華北、東北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點地區建設大型防護林的戰略決策,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正式啟動實施。

三北工程建設期從1978年到2050年,共73年,分三階段八期工程實施。建設範圍東西長4480千米,南北寬560千米—1460千米,包括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51個縣(旗、市、區),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設總面積406.9萬平方千米,占我國陸地總面積42.4%。

經幾代人努力,三北工程在北疆築起了一道抵禦風沙、保持水土、護農促牧的綠色長城。中國科學院發布的《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40年綜合評價報告》顯示,三北工程40年累計營造防風固沙林788.2萬公頃,治理沙化土地33.62萬平方公里,保護和恢復沙化草原1000多萬公頃,工程區年均沙塵暴日數從6.8天下降為2.4天;營造水土保持林1194萬公頃,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4.7萬平方公里,重點治理的黃土高原林草植被覆蓋度達59.06%,年入黃河泥沙減少4億噸左右;營造帶片網相結合的區域性農田防護林165.6萬公頃,有效庇護農田3019.4萬公頃,工程區年增產糧食1057.5萬噸;營造各類經濟林463萬公頃,年產值達到1200億元,營造用材林摺合木材儲備量達18.3億立方米,經濟效益達9130億元。2018年,三北工程被授予聯合國森林戰略規劃優秀實踐獎。

下一步,三北工程將以建設美麗三北為目標,以推動林草資源總量、精準提升森林質量為重點,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構築更加穩固的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力爭到2020年,工程區森林覆蓋率提升到14%左右,草原質量繼續提升,北方生態安全屏障骨架基本建成;到2035年,提前15年完成工程總體規劃目標,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5%以上,林草質量明顯提升,三北地區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三北目標基本實現;到2050年,在風沙區、西北荒漠區、黃土高原區、東北華北平原區建成功能完備的生態安全屏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老人手臂骨折無法取下手鐲 遂寧消防敲碎手鐲方便治療
國慶長假西南鐵路旅客發送938萬人次 居全國第四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