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非修莫證」——《金剛經》研習(16)

「非修莫證」——《金剛經》研習(16)

「非修莫證」——《金剛經》研習(16)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研習——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學習

【經義之主體雖顯】

前面一段顯體。

【非修莫證】

前面講的實相般若,要不是真修,事實真相還是見不到。讀經、聽講,聽說有這麼回事情,自己沒見到,那個不管用;聽說不管用,一定要自己親自證得,你才能得受用。

【讀經聞法,必以如說修行為主。】

經要讀得熟,為什麼要熟讀?世尊在經典講這些道理、方法,我們要牢牢記住,時時刻刻不忘記,這是我們修行的標準。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想想跟佛在經上講的相應不相應?跟佛講的一樣,我們很歡喜,我們的知見、解行正確。如果我們的想法、看法跟佛經上講的不一樣,要記住,我們錯了,佛沒錯。佛教給我們要生清凈心,要生平等心,要生慈悲心,有人說「不行,這什麼事都不能辦了」,到底是你錯,還是佛錯?什麼事都不能辦,那不是佛錯了?說實在話,佛沒錯,你錯了。你今天認為辦事情要狠心、要辣手,你的事情才能辦成功,殊不知佛辦事情比你高明多了,你今天辦事辦成功了,你的屬下對你,害怕你,心裡並不服;佛菩薩辦事叫人心服口服,甘心情願替他做,豈不比你高明多了,你哪裡比得上佛!本經須菩提尊者說過,「深解義趣」,你對於佛的經典,解得淺不行,要深解。深解之後你才曉得如何運用在生活上,如何用在你的工作上,用在處事待人接物,那才是高明,高人一等。一定要深解義趣,如教修行。所以,佛法是以修行為主。

【修學唯以自悟心性為主】

禪家所講的,明心見性。修行以什麼為主?以明心見性為主,這個非常重要。但是要明心見性,一定要修清凈心。禪家是用禪定的方法,使心恢復到清凈,到相當深度的禪定,這才能開悟。《楞嚴經》上說得很好,「凈極光通達」,心凈,凈到極處就放光明,那個心起作用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你的性德完全恢復了,禪宗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是我們修學主要的目的。心性顯露了,不但智慧透出來,福報也現前了。福報雖然現前,佛菩薩不受。像釋迦牟尼佛一樣,成佛了,佛的福報圓滿的,他不享受,他每天還出去托缽,還出去當他的苦行僧,不受。這個不受是大慈大悲,做一個修行的榜樣給大家看,要這樣才能夠明心見性,才能夠達到究竟圓滿。如果諸佛菩薩在果地上,福報現前他都享受了,他是可以享受,但不能教化眾生。眾生一看佛菩薩,你們都享福,你叫我們修苦行,誰相信?都不相信了。佛叫我們修苦行,他要先修苦行,給我們做個樣子,我們才會心服口服。我們吃苦,以為真的吃苦;佛修苦行,佛苦不苦?沒有。為什麼?佛的心清凈,佛的心平等。還有苦樂就不清凈、不平等。佛在苦中沒有苦受,佛在樂中沒有樂受,他的心永遠是平等的,永遠是清凈的;不像我們凡夫心,真的有苦有樂,他沒有,那才叫真樂。離苦得樂,這個苦裡面包含我們所講的苦樂,樂還是苦。苦樂兩邊都離開叫真樂。所以,離苦得樂的樂,不是苦樂之樂。苦樂的樂還是苦,還是有問題的。

◎文據:

  • 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
  • 凈空法師「金剛般若研習報告」講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門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破「三惑」的方法——《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46)
無明幻出六道依正,當知本自不有——《地藏經綸貫》參學(25)

TAG:沙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