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省會當時設在安慶或蕪湖,如今的安徽會怎樣?

如果省會當時設在安慶或蕪湖,如今的安徽會怎樣?

省會合肥,向來是最為各市所詬病的一座城市,早前發展緩慢被指責拖安徽後腿,飛速發展被視為吸血成長。

無論哪一種說法,都會翻起一段安徽短短百年史出來。

乾隆帝正式將安慶定為安徽省會到沒落恰恰是近200年的歷史,而後的孫氏民國以及五十年代的新中國安徽省政府更屬意蕪湖。

廬州府外的合肥小縣城和這兩座有歷史底蘊的城市相比,確實是寒摻了點。

但歷史是往前走的,從以前的內陸時代到江河時代再到海洋時代,不斷的變化的社會經濟環境也決定著省會城市對整個省的帶動作用。

今天我們就解開一個命題:如果省會當時設在安慶或蕪湖,如今的安徽會怎樣?

安慶府的沒落決定了它的出局

如今的安徽,取自安慶的「安」和徽州「徽」,如今這兩字對安徽人的意義十分重大,胡適當年就發起過「婺源回皖」的運動。

而安慶人自然也對這段歷史引以為傲。甚至如今忿忿不平:安慶應該是省府首選!

但是這件事情一定要從歷史說的話,安慶的底氣就真的不足了。

安慶民國時期地位也不高的,是在一本關於陳獨秀傳記里提到的。

應該是安慶師範學院皖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陳獨秀研究的專家朱洪,在一本關於陳獨秀早年(民國不久)經歷的書里有大致這樣一段話:(船上客人)問陳獨秀,你家鄉在哪裡。陳回答:安慶。客人呵呵一笑,說此處不敢恭維啊。

雖然是文學作品,但也實質說明和側面反映,安慶在經過太平天國殘破之後,民國期間也未見得有太高的經濟水準和政治地位。

而最為安慶人自豪的當屬當年安慶有著長江五虎之稱的名號,很多史學家認為這更多是地方文化上意淫出來的一種結果,以訛傳訛。

但安慶在清朝的地位確實很高。

關於清初安徽省會選址於安慶府。清代安徽,省名取之於安慶、徽州等地承宣布政使司。

在這個「等地中」還包括今合肥市的廬州府,今縣級寧國市的太平府、今阜陽的潁州府和鳳陽府等(清代安徽八大府)。

清廷為了最終確定安徽省府還是做了不少考慮的,主要考慮對象在安慶、徽州、廬州、太平這四府中。

但是最終把天平傾向於安慶府,這其中更多歸功於清代活躍在康雍乾三朝的桐城張氏家族。

出身於安慶府桐城縣的張英、張廷玉父子對最終把安徽省府定於安慶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是不可否認廬州、太平兩府作為當時安徽的重要府縣,已經在省會的考慮範圍之中了。

清末,作為安徽省會的安慶有著比較高的首位度,從19世紀中後期開始,安慶就和武昌、江寧並稱為「長江三巔之城」。

公元1861(清咸豐十一年),清朝依靠自己力量在安慶建立起中國第一個近代軍事工業企業——安慶軍械所,一時間,容閎、徐壽、華衡芳等一流的科技專家們雲集於此,製造出了中國自己的第一台蒸汽機和第一艘機動輪船,它既標誌著安慶,乃至於安徽是整個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開端,同時也體現出當時安徽省的在全國的重要性和影響力!

直到抗戰爆發前,安徽每年所上繳的賦稅額一直可排在全國前十位。安慶府功不可沒。

遭受了太平天國和日本侵略所破壞的安慶,事實上已經從省會的甄選上除名了。

於長江水利而言,蕪湖有著更為有利的沿江環境。

建國初期,安徽省的省會位置是在合肥和蕪湖之間競選,首任省委書記曾希聖希望省會定於蕪湖(1949安慶大水,原國立安徽大學也選擇遷址蕪湖,後來成了安徽師範大學主體)。

當時曾希聖也將這個情況做成報告報告給了中央,但是太祖視察安徽期間,覺得:合肥(民國後似乎取消了廬州這個稱呼,更多是稱作合肥的「)為皖之中,定為省會似乎更恰當(原話翻譯)。

於是一錘定音,把省會定在現在得合肥。

安徽的省會,當時即使不是合肥,也肯定是蕪湖,幾乎不可能是安慶。

蕪湖和合肥,誰才有未來的趨勢

拋卻歷史和政治原因,單純為了安徽經濟發展,如果在建國初選擇一個省會城市的話,首選應該是蕪湖,其次蚌埠和合肥都可以,但不應該是安慶。

蕪湖條件得天獨厚,本身經濟在省內就是領先,地理位置也算是靠中,不光有長江水運,優良港口,在建國時就已經有淮南鐵路和寧蕪鐵路,省內與皖南和皖江幾市可以快速連接,離南京近在咫尺,與杭州也是蠻近的,區位條件比合肥好很多。

民國初年,南京國民政府雖然撤消了徽州府的建制(一同撤消的還有廬州、鳳陽等府),在安徽省設安慶、蕪湖和淮泗三道,但國民政府和安徽省府依然把安徽經濟發展的重心放在沿長江一線和江南的徽州故地。

孫中山先生在其著作《建國方略》和《建國綱要》中就提到在安徽要重點建設兩個地方:一是安慶,二是蕪湖。要把安慶建設成為武漢和首都南京之間一座橫跨長江兩岸的特大型「雙聯市」,把蕪湖建設成為長江流域主要的港口城市(1918年蕪湖海關進出口貨值就達當年全國對外貿易的3.5%)。

如果蕪湖是省會,那麼現在和南京就能連成一個超大型都市圈了,像一個小號的上海和蘇錫常那樣,整個皖江會過的比較滋潤,皖南估計也會好點。

但是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尾大不掉,皖北怎麼辦,皖西怎麼辦?

合肥曾經不適合發展經濟,沒能帶動省內發展,但不代表以後不能。

從未來的趨勢看,蚌埠的發展來源於鐵路交通,在原有的基礎上發展成為安徽的重工業城市,要知道蚌埠是沒有礦產的。

所以交通很重要,即便是建國後,這種交通的優勢都是顯而易見的,蕪湖的水利和鐵路都比合肥優越。但是在未來發展上呢?

如今的合肥,樞紐布局一成,比肩武漢還是有希望的。如今更是拼進了新二線城市的行列。

合肥的艱難是有目共睹的,做為省會,過幾十的努力,合肥的經濟總量到1984年才超過蕪湖,而到1989年才超過安慶。

如今合肥憑藉著科教優勢,並藉助大批國家工程遷徙到合肥,將自己真正地打造成了教育、科研的城市。

那麼合肥的發展憑藉的是什麼?交通,鐵路和高鐵從省會延伸,為合肥形成安徽中心城市,是具有標誌性的。

那麼蕪湖,本身是有這種優勢的,長江水利的沒落,如果蕪湖是省會,那麼鐵路交通的優勢也能獲得。

所以說,在經濟發展的優勢上,合肥並不如蕪湖。

今天來看,蕪湖和馬鞍山所形成的的城市圈對接,並不弱於安徽其他的城市,甚至來說,在缺少省政府投資和扶助的基礎上,蕪湖仍然穩穩地待在安徽第二名的成績。

如果省會當時設在安慶或蕪湖,如今的安徽會怎樣?

安慶屬於皖西南,位於南京和武漢之間,但是即便是清末最好的時候,人口也沒有武漢的十分之一,說明了南京和武漢對安慶的影響。

佔據長江之利,但本身城市的擴展性不足,今天的合肥的逐步擴張,直到巢湖,沒有什麼山地,安慶山水之多,不利於城市的擴展,想成為安徽中心城市難度有點大。

蕪湖也有這樣的問題,作為沿江城市擴展性不足。

合肥在皖中,地理位置好,從合肥到周邊的城市,巢湖、六安、淮南,都非常近,而且一路平坦,即便是大別山也跟合肥沒有任何關係。

所以合肥在地理位置的擴展性很強,不但如此,合肥作為安徽的中心,無論是鏈接皖南、皖北,皖西、皖東,都非常便利。

但如果安慶做為省會城市,省政府以安慶為中心城市,那麼阜陽和蚌埠,一定會選擇一個作為皖北的中心城市。

那時候的基本形成了,皖西南的安慶,皖南的蕪湖馬鞍山、皖西北的阜陽和皖東的蚌埠,是個四向發展的格局。

如果以蕪湖為中心,以蕪湖、馬鞍山為中心的城市交通,會出現的是皖北和皖南的分割。

事實上,一窮二白的合肥,努力地打造自己的皖江經濟帶,以合肥為中心,向安徽輻射的格局基本形成。

這就是地理位置決定城市圈的結果。

我們的老祖先曾經教導我們,天時地利人和,方能成就大事。

在以行政為劃分的主導經濟的形勢下,人和才是最重要的。

這裡說的不是人民團結,而是省政府領導下的安徽省經濟發展戰略。

沒有這個東西,一切都是扯淡。

所以你們是懂我的意思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客讀史 的精彩文章:

一個偏僻小村莊,全國無數家庭來這裡尋親,驚動中央高層立即批示

TAG:看客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