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現代耗資18億修建的大橋一年就垮塌,宋朝修的大橋卻至今仍在!

現代耗資18億修建的大橋一年就垮塌,宋朝修的大橋卻至今仍在!

俗話說的好,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進入21世紀以後,很多現代人都自詡智慧、科學比古人不知道強了多少倍,但是真的都強么?這可不見得,就拿前幾年的事情來說,耗資18億修建了一座大橋,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垮塌了,而在千年前的宋朝年間修建的一座大橋至今仍在,不得不說有時候古人真是厲害。

哈爾濱陽明灘大橋在經過18個月緊張施工後,連接哈爾濱四個新區、跨江、跨河、跨鐵路的高難度大橋順利竣工,在當時來說這個橋可謂是非常風光的存在,無論是難度還是竣工速度在國內都是屈指可數的,按理說耗資18億修成的這座橋應該能用很長時間才對,可讓人想不到的是九個月後就坍塌了,當時橋上只有四輛重載貨車而已,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沒對比就沒傷害,在泉州有個洛陽橋,雖然歷經千年,但這座橋至今仍在,而且至今還能用,洛陽橋原名叫做萬安橋,在泉州市東郊,這座橋長834木、寬7米,橋上有兩座亭子、兩尊石將軍和五座石塔。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修建完成,當時主持修建的是泉州的知州蔡襄,這座橋當時共耗資1400萬兩白銀,與北京盧溝橋、河北趙州橋、廣東廣濟橋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橋。

之所以建造這個橋還得追溯到唐朝,唐朝初年社會動蕩不安,中原(河南、洛水一帶的人)大量人口南遷,當這些人口來到泉州的時候,感覺這裡的地勢很像洛陽,於是將這塊取名為洛陽,萬安橋也就成為了這個「洛陽」的洛陽橋了。

早年間,洛陽江水勢滔滔,人們只能根據船隻往來對岸,要是遇見什麼大風大浪的天氣,連人帶船翻進江中的事件屢見不鮮,當地人只要過江往往都會祈福「萬無一失的平安過渡就好」,所以這個渡口也叫做「萬安渡」,在這修建的橋也叫「萬安橋」了。

古代科學技術、造橋技術確實沒有現代發達,想要在這洶湧的江上建一座橋,那可是相當有難度的,打下橋基後,很快就被江水給沖沒了,根本無法建橋。在經過能工巧匠們苦思冥想後,才終於想出一種解決的辦法,那就是採用「筏型基礎」和「種礪固基法」來克服江水衝擊的問題。

筏型基礎就是把橋柱做成了船的形狀,這樣就可以將江水的衝擊降低到最小,整座大橋的壽命自然會延長很長時間。種礪固基法就是利用牡蠣的天性(繁殖力非常強、無孔不入),當作橋身石塊之間的「結構膠」,然後試石塊之間就沒能被牢牢地粘在一起。

正是因為建造這座大橋的難度非常難,所以洛陽橋也是泉州的象徵,是泉州百姓的驕傲,因為洛陽橋的成功建造,所以當時的建橋技術達到了空前的提升,著名的平安橋、順濟橋和盤光橋陸陸續續建造成功。

在這將近一千年的時間裡,洛陽橋總共被修復過十七次,原因當然不可能是什麼重物壓塌,均是自然災害,無非是颶風、漲潮、地震和戰爭因素,1993-1996年期間,洛陽橋再次修復,恢復了古橋的樣式,現在洛陽橋已經屬於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與歷史 的精彩文章:

道教聖地武當山火了幾千年,直到飛機出現後,人們發現了一個秘密
為什麼很少有人學魯班書?因為這本書第一句話就讓很多人望而生畏

TAG:文化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