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百戰百勝」是修辭手法?不,這位戰神打了100次都贏了

「百戰百勝」是修辭手法?不,這位戰神打了100次都贏了

作者:王劍

我們經常形容一名將軍,說他是「百戰百勝」,打一百次,一百次都勝了。但說這話時,我們心裡也都知道,這只是一句吹捧,放眼古今中外,那麼多名將,又有誰能真的「百戰百勝」呢?即便是真有這個水平,又哪有這麼多仗讓你打。

我們較個真,真的有人做到「百戰百勝」了嗎?答案是,還真有,史書明確記載有一個人,他是真的「百戰百勝」,提起此人,可謂「家(沒)喻(人)戶(知)曉(道)」,放到今天,幾乎沒幾個人聽過他的名字,而且他還是個文官。

他叫楊善會,注意此人和楊家將一點關係都沒有。楊家將是宋朝人,楊善會是隋末人。

字敬仁,是弘農華陰縣(今陝西華陰)人。父親楊初,也是文官,官至毗陵(今江蘇常州市)太守。隋煬帝登基後,楊善會出任鄃縣(今山東夏津縣)縣令,以清廉正直而聞名,如果不是風雲突變,楊善會就會像許多文人一樣,從地方小官,一步一步地慢慢地往上爬,和當時整百上千的縣長一樣,最終默默無名地淹沒於歷史長河。

「百戰百勝」是修辭手法?不,這位戰神打了100次都贏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圖1 楊廣(569年-618年),即隋煬帝

楊善會的轉折,開始於大業七年(611年)隋煬帝下令,遠征高麗。一時間,大量田地荒蕪。造成谷價大漲,民不聊生。朝廷哪管百姓死活,繼續命令百姓往遼東運糧,一路上道路險阻,所運的糧食,還不夠自己在路上吃的。官員們又藉機魚肉百姓,處於饑寒交迫中的貧苦農民再也不能忍受了,於是各地紛紛有人帶頭,揭竿而起,百姓應者雲集,義軍聲勢漸大。

「時所在盜起,齊郡王薄、孟讓、北海郭方預、清河張金稱、平原郝孝德、河間格謙、勃海孫宣雅,各聚眾攻剽,多者十餘萬,少者數萬人」。此時只有縣令楊善會苦苦支撐,常常「以左右數百人逐捕之,皆克捷。」

在這些起兵的人里,有的有錢,有的會收買人心,有的會忽悠,有的自己就是官員,而其中最厲害的要數清河人張金稱。張金稱本就是個農民,要錢,要文化,要出身,什麼都沒有,就有一條,能打、夠猛。

「百戰百勝」是修辭手法?不,這位戰神打了100次都贏了

圖2 隋朝三征高句麗

當時張金稱靠著能打,從小聚大,最後擁兵數萬,「屠城剽邑」,充分發揮流寇的特點,走一地吃一地,一時間沒有郡縣能夠抵擋的,別看楊善會只是一名小小的縣令,只有他鼓勵所領屬的人馬,敢於與義軍搏戰,有時一天要遭遇多路義軍,一天要打好幾個回合。

面對義軍風起,朝廷也不是完全坐視不管,派大將段達剿滅張金稱,也是張金稱太能打,段達「數為金稱等所挫,亡失甚多。」義軍瞧不起段達,還給他起了個外號「段姥」。

除了義軍勇猛,段達失敗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段達遠道而來,不了解當地情況,自以為自己率領的正規軍,只要官軍一到,剿滅義軍手到擒來,而沒有聽取楊善會的意見。義軍中最強的就是張金稱,張金稱是鄃縣人,義軍中也很多都是清河郡的百姓,作戰地點也是河北一帶,義軍是本地人在本鄉本土作戰,段達等於是遠道而來。

失敗後的段達十分後悔,這次終於想明白了,楊善會就是鄃縣當地的縣令,趕緊向楊善會致歉,深謝楊當時為自己獻策,後來段達又與金稱軍戰鬥,果然楊善會只進獻了一條計策,段達就大大地打敗了金稱軍一次。

「百戰百勝」是修辭手法?不,這位戰神打了100次都贏了

圖3 隋末農民起義形勢圖

雖然官軍軍事上取得了勝利,無奈,老百姓實在是活不下去,義軍雖然敗了一次,但很快又聚起來。這時渤海人孫宣雅聚眾十萬餘人,稱「齊王」,拉起了一支軍隊,與高士達一起投靠了張金稱。這次張金稱又有了幾十萬人馬,一起攻破了儲存軍糧的黎陽倉(今河南省浚縣),一時聲威大震,轉頭返回河北,沒想到幾十萬大軍,綿延不絕,首尾難顧,被楊善會率領精銳部隊千人突然從半路截擊,聯軍大亂,四散奔逃。因為這場勝利,朝廷因功擢升他為朝請大夫、清河郡丞。當時的清河郡地跨今天的河北、山東。

張金稱也非等閑之輩,雖然失敗,但並不甘心,料到官軍大勝必然放鬆戒備,而自己的部隊熟悉地形,正好可以趁機率小部隊到處遊動作戰。自己雖然失敗,但部隊多是潰散,只要有時間,就還可以重新集結。所以張金稱又一遍收攏部隊,但沒等完全集結完畢,就率一支幾百人的輕騎兵,奇襲冠氏縣(今山東冠縣),冠縣西邊是河北邯鄲,南面是河南濮陽,東面是山東聊城,是今河北、河南、山東三省交界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張出擊冠縣,可謂是「攻敵必救」,企圖以此來分散楊善會的注意力,為大部隊集結修整贏得時間,自己再突然折回,與主力匯合,利用自己的機動調動別人。

「百戰百勝」是修辭手法?不,這位戰神打了100次都贏了

圖4 山東冠縣的地理位置

當冠氏縣救援信遞到楊善會手上時,楊善會知道張金稱機動速度很快,自己前去救援,根本趕不上張金稱,等自己率援軍到了冠縣,張金稱早跑了,等於被牽著鼻子跑。最終不為所動,任你怎麼引誘,我只對你主力,不給你主力集結修整的喘息機會。雖然在各路圍剿的官軍中楊善會官職最低,但他力主全力迎戰當面之敵。最終與平原通守楊元弘率領步兵、騎兵幾萬人馬,攻打張金稱的大本營。此時義軍正在集結,雖沒有完全集結,但依然有兵力上的優勢,戰場一時形成僵局。正在這時,雙方的援軍都來了,官軍的援軍是武賁郎將王辯,義軍的援軍是張金稱趕回來的輕騎兵。兩部突然遭遇,張金稱是騎兵部隊,一下就衝垮了王辯的官軍。此時雙方主力都在張金稱大營前僵持,兩邊誰的援兵能先到,誰就能士氣大振,贏得最後得勝利。

這時的楊善會果斷從前線抽調了五百精銳,前往救援王辯,同時截擊張金稱回營,本以為擊破了王辯就可以回到大營的張金稱,看到楊善會作為一名文官,親自帶著五百敢死隊,終於心理防線崩潰了,不敢與之交戰,撤退了。而王辯軍看到楊善會親自帶隊,也因此士氣大振,重整部隊,殺向義軍大營,義軍大敗,不過因兵力懸殊,官軍最終沒有能成功殲滅義軍。

「百戰百勝」是修辭手法?不,這位戰神打了100次都贏了

圖5 隋朝的畫磚

大業九年,失敗了的義軍依然到處遊動,四處搶掠,歷來古代農民起義軍都不重視根據地建設,走一處吃一處,這也是黃巢、李自成等農民軍失敗的重要原因。義軍知道一時打不過官軍,就和官軍玩起了躲貓貓,四處游擊,不斷擴充,隋將馮孝慈也被張金稱殺死在清河境內。史載「時山東思亂,從盜如市,郡縣微弱,陷沒相繼。能抗賊者,唯善會而已。」

這時的張金稱因缺乏政治遠見,已經不是帶領百姓反對暴政的那個人了,而是到處殺人,用司馬光《資治通鑒》的話來說,就是「金稱比諸賊尤殘暴,所過民無孓遺」!各地紛紛陷落,只有楊善會所守的清河地區,從沒有被攻陷過,不是義軍不敢打楊善會,義軍都想打楊善會,都知道只要打下了楊善會,就沒人能剿滅義軍了,因為楊善會是唯一一個了解義軍的人。義軍的每次進攻,都被楊善會擊敗,三年里前後共「七百次」打敗前來攻城的義軍,七百次一次都沒敗過,不是吹牛,作為一個文官,史書稱「前後七百餘陣,未嘗負敗,」但楊善會是清河郡丞,有守土之責,不能隨意調動,「每恨眾寡懸殊,未能滅賊。」

就這樣一直堅守到大業十二年,朝廷再派太僕楊義臣率官兵一萬多人前來討伐張金稱,楊義臣又是遠道而來,「深入匪區」,結果又是被張金稱打敗,好在「匪區」中,還有一個楊善會堅守的清河,便率兵退到清河以南自保。楊善會與其合兵一處,並給楊義臣獻了一個「勒兵不戰」之計。

「百戰百勝」是修辭手法?不,這位戰神打了100次都贏了

圖6 隋代分郡圖

張金稱是流寇,糧草不支持長期對峙,急於速勝,所以每次張率兵前來挑戰,楊義臣就率領士兵整裝列陣,約定交戰卻不作戰,直到義軍返回營地,以此消耗義軍。這樣相持一個多月後,張金稱糧草不濟,對隋軍逐漸放鬆警惕。楊義臣趁夜派兩千精騎埋伏在張金稱軍營一側,當第二天張金稱再次帶兵出營後,楊義臣的精騎突然猛攻張的軍營。張金稱聞訊回救時,楊義臣又尾追猛擊,義軍腹背受敵,傷亡十之八九,張金稱帶領十幾個親身隨從大敗而逃回故鄉。

此次慘敗,使張金稱受到重創,但他並未就此罷手,而是潛到老家屬清河郡漳南縣,打算召集舊部,伺機東山再起。清河郡楊善會已經在此經營多年,怎會給張金稱翻盤的機會,伺機逮捕了張金稱,《資治通鑒》卷183大業十二年十二月條記載,「金稱大敗,與左右逃於清河之東。月余,楊善會討擒之。」因張金稱之前殺人太多,「吏(楊善會)立木於市,懸其頭,張其手足,令仇家割食之,未死間,歌謳不輟」。張金稱自起兵至敗亡,共計5年。楊善會將張金稱的首級報送江都,隋煬帝「賜以尚方甲槊弓劍,進拜清河通守。」

「百戰百勝」是修辭手法?不,這位戰神打了100次都贏了

圖7 隋朝版圖

不過關於張金稱的死,諸史記載各異。《舊唐書》卷83《蘇定方傳》載云:「蘇定方,冀州武邑人也。父邕,大業末,率鄉閭數千人為本郡討賊。定方驍悍多力,膽氣絕倫,年十餘歲,隨父討捕,先登陷陣。父卒,郡守又令定方領兵,破賊首張稱於郡南,手斬金稱。」

《新唐書》卷111《蘇定方傳》曰:「蘇烈字定方,以字行。冀州武邑人,後徙始平。父邕,當隋季,率里中數千人為本郡討賊。定方驍悍有氣決,年十五,從父戰,數先登陷陣。邕卒,代領其眾,破巨賊張金稱,楊公卿,追北數十里,自是賊不舍境,鄉黨賴之。」

綜合上述記載,估計蘇定方當時可能已歸屬在清河、信都兩郡主持征討的太僕楊義臣和清河郡丞楊善麾下,而且直接參与了追捕張金稱之戰鬥。並且蘇定方之父蘇邕就死於張金稱之手,楊善會追捕緝拿張金稱就是蘇定方最後抓住的。之後,蘇定方也是「令仇家割食之」的「仇家」之一。後來的蘇定方終成為中國古代一代戰神。

斬殺張金稱之後,馬不停蹄,楊善會又與楊義臣一起「斬漳南賊帥高士達」。但高士達的部將竇建德趁機籠絡人心,收編殘部,整肅軍紀,安撫百姓,又禮賢下士,優待士卒,很快河北許多郡縣都來投靠竇建德。到大業十三年(617年)正月初五,擁兵十多萬的竇建德在河北樂壽縣設壇,自稱「長樂王」。

而楊義臣因「帝(楊廣)惡其威名,遽追入朝,賊由是復盛。義臣以功進位光祿大夫,尋拜禮部尚書。未幾,」在官任上氣死。楊義臣的隊伍也被解散了,只剩下楊善會獨立支撐。

「百戰百勝」是修辭手法?不,這位戰神打了100次都贏了

圖8 蘇定方(592年—667年)

最後竇建德大軍圍困清河郡城貝州城,楊善會堅守四個多月,最終城破被俘。竇建德非常賞識楊善會的才能,而且竇自己就是清河郡貝州人,深知楊善會在清河郡深得民心,便「釋而禮之,用為貝州刺史,」楊善會不為所動,大罵道「老賊怎敢規劃朝廷之士!我只恨自己力量不足,不能捉拿你們這些人。又怎能與你等同流合污!」義軍又拿兵器威脅他,楊善會依然「氣不撓、凜然有節」。竇建德見其臨危不懼,如此有骨氣,還是捨不得殺他,「猶欲活之,」但竇的部下請求殺了楊善會,「又知終不為己用,於是害之。清河士庶莫不傷痛焉。」

楊善會身為一文臣小吏,卻能在清河盡忠職守,堅持到最後一刻,而身為皇帝的楊廣,卻喪失信心,自暴自棄,躲在揚州每日酒色取樂。一年後,隋煬帝楊廣被殺於江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專家發現:早在一千年前,古代典籍中就有美人魚的記載
5分鐘讀懂:廟號、謚號、年號,到底有啥區別?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