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慈禧太后要立載湉為皇帝,為什麼醇親王奕譞大哭不止?

慈禧太后要立載湉為皇帝,為什麼醇親王奕譞大哭不止?

光緒皇帝載湉是醇親王奕譞的兒子,慈禧的外甥。同治皇帝駕崩,無子嗣,慈禧要從宗室近支中選一個繼承人。開始想在同治的下一代中選,後來發現沒有合適人選,於是就在同治皇帝的同輩中選。

恭親王的兒子是同治皇帝的堂弟,恭親王奕忻積極做工作,希望自己的兒子能繼承皇位。恭親王是當時朝廷中最有權勢的皇親貴族,而且恭親王的兒子已經成年,按理說恭親王的兒子繼位有很大優勢。

如果恭親王的兒子繼位,可以直接親政,以恭親王的能力,大清政權必然落到他們父子手中,那樣,之後的大清政壇也就沒慈禧什麼事了。慈禧為了滿足個人的權利慾望,實現繼續掌控大清政權的目的,她選擇了年幼的載湉,準備繼續垂簾聽政。

奕譞毫無心理準備,突然天上掉下個大餡餅,砸在了自己頭上,自己的兒子要當皇帝,自己成了太上皇,就像一個人花兩塊錢賣了張彩票,突然發現中了500萬,激動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致於經專家研究,中了大獎的人最後大多數都很悲催,那是後話,眼前的驚喜足以把奕譞擊倒,奕譞大哭不止。

奕譞哭昏過去,在現場人看來那是他在做戲,其實未必,高興的哭叫喜極而泣,不是大哭,大哭確實是悲傷的表現。

奕譞當時的這幕表現,應當主要出自政治考量。

1、在決定由奕譞之子載湉(奕譞的福晉是慈禧的親妹妹,算起來又是慈禧的外甥)入繼之前,事實上圍繞繼承人選,曾經有一場爭論在前。即恭親王非常強勢地想要以自己的兒子入繼,而慈禧太后對此堅決予以反對。恭王和慈禧當時已經是水火不容的政敵,恭王推自己的兒子入繼,就有某種逼宮的意味。此時,慈禧用恭王弟弟醇郡王奕譞的兒子拿出來當擋箭牌,讓恭王無話可說,而事實上則把醇親王架到火上烤。此後,醇王將要面臨如何面對恭王的問題,這對他來說無疑是個大難題。

此時,慈禧做出這項決策,如果醇王表現的非常淡定、從容,無疑會讓人覺得這是慈禧和醇王早就勾兌好的事情,會讓恭王一黨對醇王產生更深的猜疑。大哭、磕頭、昏迷,顯示了自己聽到這一消息非常突然,毫無預備,無疑是非常恰當的應對表演。

2、醇王的兒子入繼大統,意味著事實上醇王就變成了「太上皇」的性質,這個位置的政治特殊性不言而喻。此時,醇王也要面臨如何面對兩宮太后的問題,尤其是權力欲極盛的慈禧太后,如果醇王表現得淡定從容,甚至喜形於色,那就等著挨收拾吧。所以必須表現得驚懼,恐怖,不敢擔當。

(醇郡王府的銀安寶殿,現在中央音樂學院內。載湉被調中繼位後,這處宅子就成了誕生真龍的「潛龍邸」,奕譞表現得非常知趣,立即宣布搬家,不敢再在能夠產生真龍天子的地方繼續住下去。後來被賜了一處新王府,即現在的宋慶齡同志故居。)

在此之後,醇王的戲碼演了全出。除了一哭二怕外,醇王正經八百地上表,要求辭去所有職務,以免外人說「太上皇」干政之類的閑話。對此,恭親王的處置非常有趣。

翁同龢在日記中記載了當時讓人意味深長的一幕。

有關醇王要求裸辭的報告到達軍機處後,軍機處開會議論,恭親王發表決定性意見:「宜開去差使」,即應當把他的職務都撤掉。

而後,又討論醇王的封號。禮部認為,醇王奕譞本來是醇郡王,既然兒子當了皇帝,老子還是郡王就有點於禮制不合,於是建議應該晉為醇親王。恭親王的態度也非常有趣,說了句不咸不淡,又讓人細思極恐的話:「但願千百年永永遠遠是此名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花齊放的珠玉 的精彩文章:

慈禧喝一碗縣令母親熬的粥,賞賜金鐲子,其父知道後為何自殺了?
舊上海灘的頭號流氓大亨黃金榮為什麼沒有像杜月笙一樣去香港?

TAG:百花齊放的珠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