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冬季祛濕,需分「濕熱」與「寒濕」,自己動手做杯茶,祛濕又健脾

冬季祛濕,需分「濕熱」與「寒濕」,自己動手做杯茶,祛濕又健脾

濕,為萬惡之邪,冬季祛濕,很重要,切莫忽視!

很多人,都知道,夏季,雨水較多,容易導致體內濕氣重,會很重視祛濕。

而到了寒冷的冬季,氣候比較乾燥,此時,人們便「忽視」了祛濕事宜。

但是,你知道?冬季,依然要重視祛濕。

一方面,冬季雖然氣候乾燥,但是,冬季進補,吃得過於肥甘油膩,容易損傷脾胃,導致內濕嚴重。

另一方面,濕氣一旦與寒氣結合成寒濕,對於人體健康,危害重要。

此外,如果體內濕氣重,還會影響冬季進補的效果,不利於身體對營養的吸收。

所以,冬季,同樣要注意祛濕。

祛濕,需分「濕熱」與「寒濕」

濕氣,分為濕熱與寒濕。

是在疾病形成過程中,有濕邪從寒而化,也有從熱而化的。

1、環境所致

高溫高濕,或天暑地蒸,或嗜食酒酪,濕邪多從熱化,形成濕熱之症。

居於陰冷卑濕之地,或嗜食生冷,濕邪多從寒化,形成寒濕之症。

2、體質差異

面赤陰虛之人,濕易從熱化,成為濕熱之症。

面白陽虛之人,濕易從寒化,形成寒濕之症。

3、脾胃狀態

胃中積熱火盛者,感濕易於熱化,成為濕熱之症。

脾胃虛弱者,感濕易從寒而化,形成寒濕之症。

如何區分「濕熱」與「寒濕」?

濕熱:口臭、口苦、舌紅、舌苔黃膩,容易煩躁、排便不暢、大便黏滯。

寒濕:舌苔白、舌質淡、胃口不好、容易睏倦、怕冷。

自己動手做杯茶,祛濕又健脾

體內濕氣中,尤其是內濕,主要是脾虛所致。

所以,祛濕,不能單單祛濕,同時,還要注意健脾。

因此,用健脾祛濕的食材,做成祛濕茶飲,泡水喝,祛濕又健脾,效果加倍。

木丹陳皮茶

食材:蒲公英0.5g、薏苡仁0.3g、木丹0.3g

砂仁0.2g、赤小豆0.2g、茯苓0.2g、山藥0.2g、甘草0.2g、綠豆0.2g、葛根0.2g、黑豆0.2g、百合0.2g

陳皮0.1g、乾薑0.1g、芡實0.1g、冬瓜皮0.1g、淡竹葉0.1g、馬齒莧0.1g、桔梗0.1g、荷葉0.1g、人蔘0.05g、金銀花0.05g、菊花0.05g、紫蘇葉0.05g

做法

1、以上食材,分別烘乾,炒熟;

2、按照克重,搭配在一起,然後,全部碾碎;

3、準備茶包,碾碎後的食材,裝入茶包,做成一個小茶包;

4、每次取一包,熱水沖泡代茶飲,即可。

適合人群:

濕熱者、寒濕者、二者兼具者,皆適宜。

解析

以上24種食材,具有健脾、祛濕、利水、排毒之效。

其中,即有可以去濕熱的食材,也有可去寒濕的食材。

這樣搭配在一起,泡水喝,對於濕寒或者濕熱,甚至是二者兼具之人,祛濕健脾,效果尤佳。

其中,木丹,可清熱祛濕、利水滲濕,健脾止瀉。赤小豆,健脾利濕、消腫解毒。

蒲公英,擅長祛濕熱,可瀉火、利尿、除濕,改善濕熱所致噁心、舌苔發黃等症。

馬齒莧,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濕之效。淡竹葉,以滲濕泄熱見長。

陳皮,健脾、降逆止嘔、調中開胃、燥濕化痰。

紫蘇葉,其發汗力比較強,可發汗解表,生氣寬中,健脾祛濕。

生薑,有散寒的作用。芡實,歸脾、腎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

山藥,健脾胃、止瀉痢。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調和諸葯

這些食材,搭配在一起,健脾又祛濕,不妨試一試。

冬季祛濕,還要做好這幾點:

1、適當運動

越不愛動,體內濕氣就越容易堆積,所以,即便是寒冷的冬季,也要注意,進行適當的運動,十分有必要。

2、不吃生冷

生冷之物,要少吃,否則,易損害脾胃,影響其運化水濕之效,導致體內濕氣加重。

3、少吃油膩

冬季進補,要注意少吃油膩之物,以免加重脾胃負擔,影響運化,不利於濕氣的排泄。

4、少喝酒

酒精,是濕氣的加速器,所以,想要很好的祛濕,一定要少喝酒,能不喝最好。

5、多泡腳

寒冷冬季,經常用熱水泡腳,不僅可驅寒暖身,還有益於排除濕氣,助力身體健康。

6、曬太陽

曬太陽,有助於調補身體陽氣,陽氣一足,對於體內濕氣的排除,十分有益。

尤其是,晒晒後背、腰部、頭頂,效果更佳。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師雪姐姐 的精彩文章:

血管堵,難長壽,秋季,做好「3個字」,通血管,更健康!
腸癌,多半是「吃」出來的,這5種食物,再喜歡也要少吃,莫貪嘴

TAG:營養師雪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