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不痛不癢,一旦身體三處「變色」,趁早就醫,還能保命!
肝癌,也就是肝臟上的腫瘤,是諸多惡性腫瘤中,發病率、致死率、複發率都十分高的一種癌症。
這些年,「肝癌」這個詞,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大家的視線里。幾乎每個人都能說出因為肝癌奪走生命的例子,從確診到離世可能都不到兩個月。
很多人認為肝癌可怕,覺得肝癌就是悄無聲息的,一查出來就是晚期,沒救了。
其實不然,肝癌雖然不痛不癢,但在肝癌來臨時,身體也會有明顯的警示信號!
一旦身體三處「變色」,肝癌來了!
一:皮膚變黃
人一旦患上肝病,身體就會發黃,眼睛也會有暗黃。這在醫學上叫「黃疸」。
肝癌黃疸的並發率約為29.6%~37.5%,黃疸是膽紅素代謝障礙時血漿膽紅素濃度增高引起的。
膽紅素來自體內衰老的紅細胞,其生成、代謝及排泄與肝臟關係密切。
二:手掌變紅
肝癌患者,手掌顏色會表現為暗紅色,這就是醫學上所述的「肝掌」,是肝病的一種體征表現。
一旦染上肝病,手掌就會由原本的粉紅色向暗紅色過度,尤其是大小魚際的地方,更加明顯。
三:小便變茶色
肝癌之人,小便普遍表現為深茶色,也有一部分人大便也可能是表現黑色。
這是因為肝癌,引起了消化系統功能人紊亂,引起胃及消化道出血。
遇到以上反常的狀況,一定要提前檢查。
肝癌潛伏期:1-2年
三分之二的肝癌發現時為中晚期,1年生存率僅30%~40%,5年生存率僅約14.1%。
但肝癌並不是突然出現的。一般來說,從肝癌的第一個細胞形成發展到自覺癥狀,大約需要2年左右的時間。
當然這個時間並不是唯一的,有些人肝癌的潛伏期會隨著自己的生活習慣、飲食、生活環境的變化而加快癌症的發展速度。
肝癌具有遺傳性
肝癌明顯的特徵就是家族史,肝癌也是具有遺傳性的,這已經被醫學界認可,並從基因水平證實。
肝癌遺傳易感性最明顯的臨床特徵就是家族史,即在同一個家族的數代中,有多個肝癌患者,其家族患肝癌幾率高於普通家族。
家有肝癌患者,其子女無論身體好壞都要進行一次全面的肝臟檢查,如肝功能全項、B超等。
預防肝癌,養護肝臟,謹記「三不三多」
生活中,要想遠離肝癌,養護好肝臟健康,謹記「三不三多」,肝臟會越來越好!
「三不」:
1、不吃發霉的食物
流行病學研究證據顯示,糧食污染黃曲霉毒素和肝癌的發生有密切關係。
用霉變的花生、玉米喂飼大鼠,成功地誘發了大鼠的肝癌,也進一步證實了霉變的食物可以誘發肝癌。
我們食用的玉米、大豆、花生等容易被黃曲霉毒素污染,如長期食用含此毒素的食物容易發生肝癌。
保存好家裡的食用糧食、防止發生霉變。堅決不吃黃曲霉素污染的稻米、麵粉、玉米、大豆、花生等。
2、不吃或少吃腌菜
腌菜當中含有的亞硝酸鹽非常多,我們最好要不吃或者少吃,不然有可能會增加患上肝癌的風險。
酸菜、鹹菜、鹹魚等腌菜爽口開胃,很多人喜歡以腌菜下飯。但腌菜中含有較多量的亞硝胺,實驗證明與肝癌的發生有關,最好不吃或少吃。而且切記,一定要腌透之後才能吃。
3、不飲酒
喝酒時主要攝入的乙醇,在進入肝細胞後會迅速氧化為乙醛,這種成分有一定的肝毒性和致癌性,隨著喝酒的時間越來越長,就會傷害我們的肝臟。
據研究表示,肝病的發展與喝酒時的酒精濃度有著很大關係。一般成年男性的肝臟每天40g酒精量就已經達到極限,女性則少於男性。
「三多」:
1、多α-亞麻酸
現代研究發現,α-亞麻酸是細胞膜構成的主要組成部分,有益於肝細胞的再生,並提高了肝細胞膜的抗病毒性,防護肝細胞免除病毒的損害。
同時,α-亞麻酸在體內參與脂肪代謝,糖代謝等,增加多種酶類的活性,恢復機體對胰島素的利用,降低血脂和肝內脂肪沉澱,減輕肝細胞負擔,增加蛋白質合成,穩定膽汁分泌,排除有毒物質,促使肝細胞功能的復活。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年版中首次將a-亞麻酸加入,推薦a-亞麻酸每日攝入量為1600-1800毫克。
富含α-亞麻酸的食物有蘇子油、核桃油、有機亞麻籽油等植物油,其中以蘇子油的含量最高,約為67%左右,每天食用5-10ml即可。
2、多維生素A
研究發現,維生素A可抗肝癌。肝臟是人體儲存維生素的「倉庫」。當肝臟受損時,「倉庫」儲存維生素的能力也會下降。
而維生素A能保護肝臟,阻止和抑制肝臟中癌細胞的增生,能使正常組織恢復功能,降低化療病人的癌症複發率。
人體每天需要攝入維生素A的量為:男性800微克,女性750微克,千萬不要超過3000微克,以免損害肝臟。
含大量維生素A的食物主要有:胡蘿蔔、金槍魚、番茄、菠菜、動物肝臟及乳製品等。
3、多喝水
多喝水幫助排出身體的毒素減輕對肝臟的負擔。
因為肝臟排出有毒物質過程需要大量的水才能順利進行,如果水分不夠體內毒素容易滯留在體內對肝臟健康極為不利。
註:所有圖片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


※40歲後,想健康,堅持早起3要,睡前4不要,做好5件事
※冬季「痛風」高發,遠離三物,常飲二水,做好一件事,更健康!
TAG:營養師雪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