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寵物 > 在法國,我養過一隻有護照的貓 | 每日書

在法國,我養過一隻有護照的貓 | 每日書

原標題:在法國,我養過一隻有護照的貓 | 每日書


文 | 小石


編輯 | 二維醬


你問我後來的日子裡想不想瑪莎?當然想,一直到現在我都很想她。


有一天晚上,我夢見瑪莎在我之前住的房子的陽台窗台上,夕陽把她的皮毛染成金黃色,我叫了她一聲,她回頭看了我一眼,就從窗台上跳下去了。

我要是再不把我和瑪莎的故事寫出來,真的很怕多年後會忘記它。



誰說國外就沒有虐貓的變態呢?


2011年10月的某一天晚上,我和當時的男友D從超市回來,經過小區門口的垃圾桶,聽到旁邊「嘩啦」一聲垃圾被撥開的聲音,還有一個幼小的生物向我們走過來,天色昏暗,D打開手機電筒才發現這是一隻小貓,大概只有兩三個月大。


大概是聞到了購物袋裡麵包的香味,小貓繞著我們的腿,似乎想討一口飯吃,這時我發現它的後腦勺脖頸處有一道很大的傷口,憐憫之心頓時爆棚,把小貓放在裝畫材的袋子里背回了家。


在此之前,我對於小貓的印象是活潑好動又愛叫喚的,但是這隻小貓從我把它放在畫袋裡開始,一路上一聲不吭,安靜到我在回去的公交車上時常要打開袋子看看它,它就睜著亮亮的眼睛在昏暗的燈光中堅定地看著我,至今寫到這裡,還會想起那時候的感覺。


我和D帶著小貓回到了家,但是超市都已經關門,沒法給它買貓糧了,當務之急還是先處理一下傷口吧。


撥開小貓的毛,我們吃驚地發現它的脖子上勒著一個黑色的塑膠圈,很硬又毫無彈性,明顯不是家貓該用的項圈。而且這個塑膠圈應該是它很小的時候被人套上去的,現在已經快要勒進肉里,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今晚不把它撿回家,它長大後就會慢慢被塑膠圈勒到窒息而死,至於脖子後面的傷口,不處理的話也會漸漸感染潰爛。


這感覺光是想想都生不如死,誰說國外就沒有虐貓的變態呢?!


我和D找來鴨嘴鉗,小心翼翼地幫小貓剪斷了這惱人的束縛,好在皮膚沒什麼大礙。我用鹽水為它清理了傷口,D翻出藥箱里的雲南白藥輕輕撒在傷口上,小貓疼得輕輕「喵」了一聲,但還是很配合,不跑也不撓人。

塗完葯,D還用之前體檢的X光片做了個簡易伊麗莎白圈,防止小貓撓傷口,忙完這些已經快12點了。


戴著伊麗莎白圈的小貓倒是不怕生,神氣活現地在家裡聞來聞去,燈光下我也看清楚了它長什麼樣——腦袋是虎斑貓的腦袋,但身上的花紋參差不齊,基本是黑灰橘三色的混雜,又短又粗糙的毛,尾巴細細長長毫無氣勢,完全不算是一隻漂亮小貓。


「今晚你沒有貓糧吃啦,明天一早去給你買。」我摸著小貓的腦袋對它說,想給它一點安全感——不知道它知不知道自己和死神擦肩而過,到了安全地帶。


第二天早上我起床拉開落地窗的窗帘,發現小貓就蹲在我腳下,看著外面的風景。這是個晴天,金桔色的朝陽從窗外撒進來,照在小貓雜色的毛上。


發覺我在低頭看它,小貓輕輕地仰起頭「喵」了一聲,明明昨晚才進家門,但感覺它已經和我們相處了很久很久。


買好貓糧去上學的路上,我和D幾乎同時問出一個問題:給小貓起什麼名字好?那時候D很喜歡五月天,覺得其中的貝斯手瑪莎特別酷,索性就用這個朗朗上口的名字給小貓賜了名,中文和法語念起來都朗朗上口。


就這樣,我——或者說我們,開始了有貓的日子。



瑪莎有了自己的歐盟護照


瑪莎是我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隻貓,養了它之後,我發現歐洲人對待動物的態度遠比國人寬容得多,公共汽車和地鐵上經常可以看到牽了繩子的狗和裝在籠子里的貓,即使是坐火車,也可以根據不同的重量和體型給小貓小狗買張票,我記得貓和小型犬的價格是6歐元左右,戴上嘴套有主人看管的大型犬則要十幾歐元,大家對於車廂里出現的貓狗從不驚訝,小朋友們更是喜歡與它們互動。

帶瑪莎去獸醫診所的時候,更是全面考驗我法語水平的時刻,我在家附近的診所里給她辦了「身份證」,並向醫生諮詢了她該做絕育的時間。


醫生告訴我,如果瑪莎一直待在法國境內,只需要在耳朵上紋一個編碼就行,這樣萬一走失,撿到她的人只要到附近的寵物診所便可通過編碼查得主人消息。如果她之後要出法國甚至歐盟境外,就必須要植入電子晶元——這也是一些國家對於動物入境的強制要求,這兩種方案都請我考慮清楚,等到了絕育的時候再來溝通。


我們周圍也有留學生在養貓,有些是在leboncoin(法國很流行的一個二手商品交易網站)上看到送或者出售小貓的消息——這個渠道一般是家裡繁殖的普通小貓,也有品種貓和普通家貓的混血;有些是去寵物店裡以高價購回——這個渠道得來的一般是血統純正的品種貓,拍起照片發在人人網倍兒有面子。


在法國養寵物其實不是一筆小開支(其實我後來回國以後發現國內更甚),單拿貓的疫苗來說,一針就要60-80歐元(如果我沒記錯),絕育的費用在100歐元以上。


秋天來到,瑪莎一歲了。按照之前獸醫的囑咐,已經到了為她做絕育的日子,大約是11月的某天,我去寵物診所預約了一個沒有課的早晨,準備把瑪莎送去絕育。


貴歸貴,寵物醫院的服務都基本上不錯。我把瑪莎送去之後,獸醫給她做了非常詳盡的全身檢查,除了基礎的量體溫,翻耳蟎,還給她檢查了口腔,摸一摸骨骼,在確定瑪莎身體沒有問題後,一個胖胖的很可愛的女大夫讓我簽了一份手術同意書,和我約定了下午來接瑪莎的時間,就把她抱進了手術室。


和絕育後的瑪莎一同遞到我手裡的,還有一本瑪莎的歐盟護照,這本印著歐盟星星標誌的藍皮小護照看起來和我自己的中國護照別無二致,裡面有她的性別、品種、毛色、大致生日、疫苗記錄、晶元編號等,「回去你可以貼一張她的照片在首頁上,不過不用像人一樣正式,全身的照片就可以啦。」大夫笑著說。「別忘了20天以後帶她來拆線!」



瑪莎,你再不出來,就永遠見不到我了!


我離開後不久,我們共同的朋友F的同學Z來到巴黎讀書,F也是完全出於好心想讓大家認識一下,在國外有個照應,但Z和D見面以後就由相見恨晚到乾柴烈火,我這個想法簡單的人反而成了局外人。

在距離畢業還有兩個月,做畢業設計正是焦頭爛額的時候,我和D分手了。那天晚上D親口哭哭啼啼地在視頻里告訴我這件事,請求我原諒的時候,我覺得他的樣子可笑極了。


這件事情對當時的我打擊可以說是毀滅性的,不僅是因為當時和D有數目不小的資金牽扯,更多是心理上的折磨,就像前一秒你還覺得信心滿滿未來充滿希望,有人和你一起並肩作戰,後一秒什麼都沒了,別人已經找到更有利的戰友大踏步往前走,回過頭一起向你扔一個手榴彈,目的是炸醒你。


我開始酗酒,除了做衣服畫圖就開始瘋狂寫東西,每天在學校神神叨叨,這一秒強迫自己不去想,下一秒糟心事又湧上心頭。


這樣的日子大概持續了一個月,我瘦了很多很多,黑眼圈佔了半張臉,每天還要強行給自己打雞血。


我腦子裡一直有一個聲音:畢業設計還得做,巴黎還是要去,因為瑪莎在巴黎。


安頓好新家的生活後,我找到了一份臨時的工作,和自己的專業沒關係,但至少能掙到吃飯的錢。為了省下10歐元的快遞費,我決定親自把D的東西送到他家裡去,其實也是有私心,想去順便看一看瑪莎。


到了D家裡,我不想和他再多說話,放下東西寒暄了幾句就去和瑪莎玩。瑪莎沒胖也沒瘦,還是像之前一樣親熱,繞著我的腿呼嚕呼嚕打轉。


輕輕摸著瑪莎脖子上的傷疤,我心裡像是打翻了五味瓶。我把之前給她打疫苗和晶元的材料,以及她的身份證都給了D,並且囑咐他空閑的時候去辦一下換主人名字的手續。因為實在是不確定自己今後的打算,擔心自己四處奔波會照顧不好瑪莎,而D已經找到了穩定工作,起碼有了收入和相對穩定的住所。


臨走時我忍住哭腔,對躲在床下面的瑪莎說:「瑪莎,你再不出來,就永遠見不到我了!」


瑪莎不知道為什麼一直躲著,D趴在地上想把她從床下面趕出來,我說不用了,就這樣吧。

說完我就關上了D的門,默默流著眼淚走出了那個曾經有過很多故事的小屋。



「我寧可相信,Z真的是把瑪莎送人了」


我當時不知道自己的決定是錯還是對,我也非常恨自己為什麼沒有一畢業就找到工作,更恨自己當年的愚蠢,把未來都押在一個如此不靠譜的人身上,而我的小貓瑪莎,卻要因為這些行為和我分離,下一次見面遙遙無期,也可能是再也無法見到了。


再怎麼後悔也沒用,瑪莎就這樣離開了我。


2014年初,我回國開始了新的工作。一年多以後我再次去巴黎旅行,住在之前上學時認識的一位朋友家裡,晚上我們買了酒和火腿,坐在沙發上聊天,不免說到兩年前那件令人難過的事情。


「D自從和Z在一起以後,其實很少和咱們之前這幫朋友一起玩了,我因為工作原因倒是和他們倆吃過幾次飯,他似乎很聽Q的話,但你也不要太往心裡去啦,誰知道他們私下裡怎麼樣呢。」朋友告訴我。


「他有和你提起過家裡那隻貓嗎?」我終於還是忍不住,問了最想問的問題。


朋友笑了,「你想聽誰的版本?D和Z都和我說過這件事。」


「你都告訴我吧,從D的版本開始說。」我喝了一口酒。

「D和我一起喝酒的時候,曾經向我抱怨家裡的兩隻貓不停的掉毛,把他的衣服弄髒了,我問他你又養了一隻啊?他說是Z把原本自己的兩隻貓帶來了他家裡,把之前他養的那隻貓偷偷送掉了。」


我還沒問出口送給誰,朋友接著說:「但我有天中午和他們吃飯,他們倆好像是因為家裡的什麼問題不大開心,一直在頂嘴,Z似乎很生氣,對D說了一句"你再這樣就把你和那隻貓一樣扔到大街上去"這樣的話。D聽到這句以後很緊張,給Z使了一個眼色,我也趕緊打圓場,那頓飯沒吃完他倆就氣呼呼地走了。」


「我知道的就是這些,都告訴你了。」朋友說。「我寧可相信,Z真的是把瑪莎送人了。」


和瑪莎這隻小貓的故事,差不多就是這樣。雖然她不是什麼名貴的貓,卻在我的留學生涯中給了我最珍貴的陪伴,她曾經是我的寵物,也是陪我生活的朋友,是我不會忘記但再也無法見到的朋友。


如果瑪莎還活著,今年她已經8歲了。



本文編輯自每日書。 來這裡,以筆會友吧。倒計時?五小時來搭上十二月每日書的末班車。點擊此處了解每日書,或直接聯繫三明治明仔報名(微信:ming30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三明治 的精彩文章:

喝酒似乎是山東人與生俱來的本事 | 每日書
我差點和德國前財長家的公子成為同事 | 每日書

TAG:中國三明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