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濕氣一重,毛病多多!祛濕前,勸你要弄清這1件事

濕氣一重,毛病多多!祛濕前,勸你要弄清這1件事

「食欲不振,腹部脹滿,毛孔粗大,出油長痘,都是濕作怪!若不趕緊祛濕,各種臟腑病症甚至惡性腫瘤都隨之而來!」

上述這段話,看著是不是覺得很眼熟。

這是一些祛濕茶、祛濕粉等產品的常用營銷話術,虛虛實實,確實唬人。

搞清楚箇中玄機,我們可淡定許多。

文:石磊(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治未病中心)


濕氣,有外來,也有內生

濕氣一重,毛病多多!祛濕前,勸你要弄清這1件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濕氣,有外來的,也有內生的,界限並沒有很清晰,可以互相招引。

  • 外來的濕氣來自自然界。

風、寒、暑、濕、燥、火都是自然界中的氣候,但一定情況下,可侵襲人體。其中,濕性黏膩重濁,最容易悄無聲息滲透到人體里。

濕為「陰邪」,而脾為至陰之臟,喜燥惡濕,因此,濕邪侵犯人體後最易傷害脾陽,脾陽的虛弱又使得濕邪進一步乘虛而入。

  • 那內生的濕氣從何說起?

人體的臟腑功能(主要是肺、脾、腎)的正常運作,對水液代謝具有重要作用。

脾臟最易受到濕氣的侵襲,其所主的水液運化隨之失常,就導致濕從內生,可見食少納呆、腹部脹滿、大便溏泄、便後不爽、舌邊齒痕,苔厚膩等。

臟腑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其他臟腑受到牽連,如腎氣不足會導致夜尿頻多,等等。

生活上的一些細節,也會可助生濕氣:貪涼(飲食生冷、夏日空調冷風對吹),飲酒過量,頭髮濕漉漉未吹乾就睡覺等等。

濕氣一重,毛病多多!祛濕前,勸你要弄清這1件事


不同情況,針對性祛濕

除了內外兼雜,濕氣還特別黏膩難纏。怎麼說?

它從來不孤軍戰鬥,總是勾結致病因素:

  • 與寒邪在一起,被稱為寒濕;
  • 與熱邪在一起,被稱為濕熱;
  • 與風邪在一起,被稱為風濕;
  • 與暑邪在一起,被稱為暑濕。

對於不同的情況,應該採取有針對性的調理方法——

寒濕

常見如胃脘、關節冷痛,關節酸困屈伸不利,遇冷或夜晚加重,舌質淡,苔白膩或水滑。

要解決寒濕之邪,需祛濕散寒。飲食上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以免傷脾加重濕寒。 平素可對不適部位進行艾灸治療。

濕熱

常見如口苦、口乾、口黏,渴不欲飲,面赤唇紅、口舌生瘡,頭痛身重,厭油、不思飲食,上腹脹滿,腹痛、小便燒灼熱痛,排便後肛門熱痛,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數、濡數。

少吃甜食、甘甜飲料、辛辣刺激的食物、肥甘厚味,忌飲酒(濕熱之性最大)。宜食清熱祛濕的食物,如綠豆、冬瓜、絲瓜、赤小豆、西瓜、綠茶等。

濕氣一重,毛病多多!祛濕前,勸你要弄清這1件事

風濕

此處與西醫學中風濕是兩種不同概念,常見於外感疾病,如感冒,可見惡寒(或惡風)、發熱(或自覺無發熱)、頭身及皮膚酸痛、鼻塞、流清涕、噴嚏、咽喉癢痛、微咳、脈浮、苔薄白為主要表現。

此時可予疏風勝濕,使用祛風濕藥物使風濕之邪從肌表外解,可用生薑、蔥白、荊芥、防風、白芷等藥物熬湯溫服。

暑濕

尤以南方暑夏潮熱天氣為多見,常見身熱不揚、汗出不暢、頭身沉重、胸脘痞滿不適、不思飲食、噁心欲嘔,苔膩、脈濡數等症。

可選用藥食兼用中藥材香薷、山藥、扁豆、芡實、蓮子、薏苡、荷葉、蘆根等煲湯、煮水飲以祛暑化濕等。

濕氣一重,毛病多多!祛濕前,勸你要弄清這1件事

更專業的祛濕,建議找中醫師幫忙,辨明是哪個部位的濕邪(如肺、脾胃、肝、經脈、肌膚等),進行相應調理。不宜盲目購買被吹噓誇大的祛濕產品。

同時提醒:沒有濕邪困擾的人群,不要偏信「祛濕氣能變美、能防病」就擅自祛濕。美與不美,健康或生病,並不是濕氣能全然決定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醫生雜誌 的精彩文章:

不是胃癌的胃腫瘤,少見但不可忽視!早發現才能早治療
有這種體質的人,秋季進補等同火上澆油!不要不以為然

TAG:家庭醫生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