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起名「禤靐龘」引爭議,外國如何處理「奇葩名字」?

起名「禤靐龘」引爭議,外國如何處理「奇葩名字」?

資料圖:江蘇一場馬拉松活動中的百家姓方陣。(圖據中新網)

「禤靐龘」,如果不加拼音xuān bìng dá,相信很少有人可以念出這三個字形複雜的漢字。大家的第一反應可能會猜測這個晦澀難懂的詞語出自哪本古舊典籍,不過這其實是香港一名初中生的姓名。這名學生坦言,父母因迷信而請算命師傅起的這個這名字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困擾,難認、難讀、難寫,老師會尷尬叫錯、同學也取笑他。

近年來,奇葩名字惹笑話的新聞不少。有的包含生僻字,還有的名字因為諧音而惹人聯想,如杭州一對小學生兄妹,哥哥叫謝祖隆恩,妹妹叫謝祖聖恩。這樣的名字讓人一開口就成了「謝恩」,多少讓人感覺缺乏對旁人的尊重。

伴隨著曾被貼上「新新人類」標籤的一代人成家立業、為人父母,在給孩子起名字這件事上,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新手爸媽選擇不走尋常路。有報道稱,近年來中華書局版本的《康熙字典》,每年有6000冊左右的銷量;進一步調查得知,這批《康熙字典》有不少是賣給為孩子取名而絞盡腦汁的年輕父母的。

的確,像張王李趙這種大姓,起名字很容易重名。有調查顯示,叫「張偉」、「王偉」的中國人都各有近30萬人。名字寄託著父母對孩子最深切的美好祝願和期盼,父母費盡心思、求新求異無可厚非,但父母也要考慮取名太任性最受影響的還是孩子本人。有媒體曾報道,山東一名高考考生在報名系統登記時,因名字生僻,詞庫查無此字,只得急忙去派出所改名字,申請臨時身份證,才能趕上報名截止日期。還有媒體報道,一市民為在重慶買房子,在銀行辦理按揭時,五筆、全拼、智能輸入法都打不出他名字里的生僻字,結果不但按揭辦不了,房子沒買到,就連之前接洽時繳納的中介費也打了水漂。

名字是人們融入社會過程中個人身份的標示。它的確是自我意識的展示,但也需承載與人交往中基本的社交功能。父母硬是要給孩子冠以常人不認識、念不出的名字,這讓孩子進入學校、乃至將來走上社會,與人打交道時平白多了一道坎兒,從自我介紹開始就多了不便,不只是給身邊人添麻煩,更是給自己的孩子添煩惱。

父母取名不能太任性,已經有了法律的「紅線」。2009年,山東濟南市的呂某夫妻,給女兒起了一個既不隨父姓,也不隨母姓的名字——「北雁雲依」,但派出所不予登記戶口。為此,呂某以被監護人的名義向濟南市歷下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聲稱公民有權改變自己姓名。雖然這是一件起名字的小案,但一路驚動了省高法、最高法,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罕見地通過釋法一錘定音。作為全國首例姓名權行政訴訟案,該案2017年入選最高法指導性案例。這也就意味著,該案例對類似的姓名權行政訴訟案具有指導意義,取名不能任性隨意。取什麼名字是自己的權利和自由,但不能違背國家法律和公序良俗。

其實,對公民姓名進行一定規範性要求,是國際通行做法。在澳大利亞,出生和婚姻登記處有權對他們認為不符合要求的名字說「不」,無論是姓還是名,最長分別不能超過38個字母;在俄羅斯,總統普京2017年簽署了一項新法律,禁止家長給孩子登記姓名時使用數字、髒話、標點符號和職務等名詞,該法律已被列入俄羅斯聯邦家庭法典。

在一個有著悠久文明歷史的國度里,中國人歷來注重自己名字的意涵。現如今雖早已不是一板一眼地遵循家譜、族譜起名字的時代,但一個簡潔明了、寓意深遠的好名字,無疑仍是家庭血脈傳承、民族文化基因傳承的重要載體。想對那些用奇葩名字「坑」孩子的家長們說一句:放過你的孩子吧。(人民日報海外網 吳正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印度女子見不到莫迪惱羞成怒 朝載客大巴放火
反轉!剛被特赦回國的英學者打算起訴阿聯酋了…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