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顯仙道之妙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顯仙道之妙

清靜經

 欒樹·之禮

王菲 

00:00/05:49

11.30/2018

武漢長春觀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是道門必修的一部道學經典,此經言簡意賅,經文很直白的指出得道須得真靜,還闡明了什麼樣的狀態才是真靜,和不能真靜的緣由。可謂是修行仙道的無上真經,家有此經應恭敬奉持,要知此經是天人所習,能悟之者可成仙道。此經在太上玄門功課經中排列首位,可見其此經的重要性。

老君曰: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靜者動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所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所得,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希望得聞此經的奉道之士,誠心持誦此經,持誦不退,成就不可思議。

《清靜經》註解

道,天地之始,至公無私;無形無象亦無名相。名道非道,假名為道。道寂靜而有動,動靜既生即判有形,清而在上,為天,名為陽。重濁而在下,為地,名為陰。一動一靜上下往來,兩氣相合而生和氣,和氣即生而生萬物。

謂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故,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人之身亦是如此,男為陽,女為陰,父母交合以精血造化成形。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道德經》曰: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此句為人修真點破了玄機。

清:先天真一之氣,為天地之根,道也。

動:道寂靜而有動,動而有形,有形則名,可為天地,可為陰陽,而造化萬物。這句為自然造化的規律,順應天道自然,生生不息。人若觸動,便生妄心,升妄心便生貪求,執著於萬物,流浪生死,不出輪迴,如此生生不息,永無到頭一日。

人若修真須識天地之根,道常無欲,所以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諸位道兄聽我說來:真常須應物,應物不要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氣回丹自結。--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先天之一真氣如何得知?先天真一之氣為父母交合,以精血造化成形,生脾,生肝,生肺等等如道生萬物。人身是陰以精血造化而成,而其元陽在雙腎之內,在腎水之中,腎水有火,升之為氣。氣與心相交,元陽升舉而生真水,真水造化而生真氣,真氣造化而生陽神。氣乃神之母,神為氣之子;謂之,煉精化氣,鍊氣化神。怎麼成就天仙呢?

《清靜經》曰: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

雖然修成陽神,還應該效仿大道,惠及眾生,傳道人間,功成而弗居。如此,道上有功,人間有行,功行滿足,受天書位列仙官,是為天仙。

文首音頻/視頻:王菲《清凈經》

—END—

歡迎大家投稿,來稿不限題材,擇優選登有驚喜

武漢長春觀

微信公眾號:whchangchunguan

道教全真龍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養生三字經
真正的道教文化,算命、看風水、拜神仙?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