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野莧三兄弟

野莧三兄弟



作者 | 謝決明


形色註冊名「期野益智花」,自然愛好者




莧菜是一種很有特色的蔬菜,對栽培的要求不高,甚至可以散播且不需要田間管理也能收成。小時候吃莧菜,特別喜歡莧菜湯把米飯染成洋紅色的樣子,但是稍老的莧菜會有澀味,在料理的時候人們習慣於放蒜頭或蒜泥祛除澀味。如果莧菜老到一定程度,浙江等地的人還會將莧菜梗腌製成霉莧菜梗,因為這種菜富含蛋白質,腌制後有一種特別的酸臭味,但口味極鮮,是浙江人嗜好的下飯菜,酸臭的菜汁還被用來做臭豆腐的滷汁。


莧菜所在的莧科有幾百個成員,大多數都是以雜草的形式存在的,長勢旺盛的情況下對農作物幼苗的抑制作用很嚴重,在很多地方已經成為對農業生產有危害的植物,主要危害棉花、豆類、花生、瓜類、薯類、蔬菜等多種旱作物。莧科植物花朵密集的穗狀花序加上可以風媒授粉成熟,胞果種子數量極多, 在我國南北各地都可以見到莧科成員的蹤跡,下面就談談三種國內最常見的野生莧菜及其野外識別。

皺果莧

Amaranthus viridis,種加詞viridi有「翠綠」的意思,它的葉子是綠色的,沒有紫紅色,所以也有綠莧的別稱。種子成熟後黑色或黑褐色,直徑僅1毫米左右,具薄且銳的環狀邊緣,這也是它大名的由來。觀察如此細小的種子形態,對於非植物學專業的人士來講都是很枯燥的事情,好在有現成的圖,就不用枯燥的文字來描述了,上圖。



皺果莧


凹頭莧

Amaranthus lividus,種加詞lividus有「藍黑」的意思,但是從植物外形來看,看不出植株有藍黑的具體表達,第一眼看上去跟皺果莧區別不大,但仔細看會發現它的莖往往是伏卧而上升的,整體感覺上要比莖稈直立的皺果莧更矮,葉子也更圓大一些,從中文名字上來看,凹頭指的是初生葉先端具凹陷,但是別被這個名字誤導了,很多莧科植物,包括莧菜和皺果莧,有時候也能看到凹頭的葉子,所以「凹頭葉」不是判定它身份的鐵證,它的細小種子相對光滑,邊緣具環狀邊,要想確認,還是要看細節的差別。


凹頭莧


反枝莧

Amaranthus retroflexus,是三種常見野生莧菜中最粗獷,最容易辨識的一種,植株高大,粗壯的莖幹會變成半木質化。葉子比較尖,莖葉帶絨毛(前兩種是沒有絨毛的),一般人不容易將它跟我們吃的莧菜聯繫起來。種加詞Retroflexus的意思是「向下反轉」,這大概它就是中文名的由來,但我查遍了各種資料,沒有找到關於這種植物起名 「反枝」的由來,有哪位知道的朋友請告訴我一聲!



反枝莧


莧屬植物在不同的生長時期和環境條件下,都具有積累硝酸鹽的能力,植株越老,硝酸鹽濃度集聚就越高,所以這些野莧菜在嫩的時候可以用來作為牛羊飼料,甚至我們也能將它們當野菜吃,但

開花結籽後就不適合食用了

,喂多了牲畜還有可能造成它們的中毒!


我把三種野莧的形態特徵羅列在下面的表格中便於大家比較,最重要的差別還是在微小的胞果和種子形態上!對於一般愛好者來說,這樣要比爬檢索表更直觀些。鑒於圖片都是用手機拍的,沒有辦法表現這些細部的特徵,感興趣的朋友們最好帶個放大鏡,實地去觀察比較,才會有更深的印象。



最後再發幾張圖複習一下:




反枝莧的葉子粗糙而具有柔毛

葉子前端通常比較尖



皺果莧的葉子形態更柔和


莖幹無毛,葉子基部比較平截


有的資料稱葉子上經常有對稱的白斑


這不是固定的鑒別特徵


很多植株上就看不到


另外請注意這片葉子的前端也是凹的


但不能由此認定它就是凹頭莧


植物的名字有時候真讓人凌亂


把反枝莧(左)和皺果莧(右)放在一起比較


可以很直觀看到但難以用文字精確描述的差別



凹頭莧是最像莧菜的種類,通常比較矮小


因此野莧這個別名最適合它


它和皺果莧的形態差別比較小


並且不是每一片葉子都是凹頭的


需要耐心比較胞果和種子等細節特徵



開花莧菜的正照


它的葉子形態更接近反枝莧

基部不很平截,但莖是光滑的


葉子上常有標誌性的紫紅斑


這跟反枝莧有顯著區別


-END-




編輯 || 刀刀




重 拾 自 然


— 

讓科普更加科學  讓科學更接地氣 —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微信號:

zhiwufenleiqun


新浪微博:

重拾自然


註:本公眾號由重拾自然工作室運營


重拾自然工作室長期承接:


野外科學考察 | 物種鑒定 | 科研材料採集 | 戶外拓展活動與博物旅行


家庭園藝 | 自然、文創課程分享 | 自然類自媒體運營與主題影展


基礎農產品推廣與自然農業傳承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重拾自然工作室

,了解更多活動和產品

聲明:本文為原創內容,歡迎閱讀者在個人網路媒介進行由原文鏈接轉發的全文轉載;謝絕改編、摘錄、部分轉載,謝絕全文複製或重新編輯後自創新的鏈接發出。轉載時保留能夠跳轉至原文的鏈接,並保留本聲明。超出上述許可的範圍如其他微信公眾號或印刷品等,如需轉載或使用,請先發函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聯繫。如有非法轉載,將追究一切侵權行為。公眾號長期接收自然類原創文章,投稿可發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拾自然 的精彩文章:

水黃 | 長在水邊的苞葉大黃
牽牛花 | 這幾朵「小花牛」可不是隨便「牽」的

TAG:重拾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