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上不能匡社稷,下不能安黎民,書生坐而論道,空談誤國

上不能匡社稷,下不能安黎民,書生坐而論道,空談誤國

原標題:上不能匡社稷,下不能安黎民,書生坐而論道,空談誤國


孔融文採風流。其詩辭文章體氣高妙,文句整飭,辭采典雅,引古論今,比喻精妙,氣勢充沛。魏文帝曹丕很喜歡孔融的文辭,把他列為「建安七子」之一,說孔融的文章可與揚雄、班固媲美,還曾下令懸賞徵募孔融所遺留的文章。


孔融十歲時就能把太中大夫陳煒辯駁的啞口無言,在其為官生涯中亦常常「引正定議」,朝廷諸位公卿大夫「皆隸名而已」。比如在關於馬日磾喪禮規格、是否恢復肉刑、是否行禁酒令等方面之辯論,以及在曹操勸孔融與郗慮和解後的答覆等等,孔融都能旁徵博引、引經據典,可謂雄辯滔滔。


孔融文採風流、雄辯滔滔,那麼,他的軍事才能和為政才能又如何呢?


軍事才能


孔融接觸到軍事,主要是在擔任北海相期間。董卓專權想要廢少帝立獻帝,孔融反對,因而得罪了董卓,被董卓派出黃巾軍活動最為猖獗的北海擔任郡相。

孔融志在靖難,所以他到任後,「收合士民,起兵講武,馳檄飛翰,引謀州郡」,召集士民,聚兵講武,下發檄文,又與各州郡通聲氣,共同謀劃,準備大幹一番。然而,等到黃巾軍將領張饒從冀州還回時,孔融率部迎擊,結果卻反被張饒所敗,只好收拾散兵退保朱虛縣。



在朱虛縣,孔融加固城邑,設立學校,表顯儒術,薦舉賢良,頗有政聲,時人稱其為「孔北海」。然而,等到黃巾軍打來時,孔融屯兵於都昌,結果被管亥圍住,一籌莫展,只好派太史慈去平原向劉備求救。劉備驚曰:「孔北海乃復知天下有劉備邪?」率兵來救,黃巾軍這才解了對孔融的包圍,逃散而去。


值得注意的是,劉備去救孔融的兵力只有三千人,而能解了黃巾軍對孔融的包圍,可見當時黃巾軍的兵力也不多。


建安元年,袁紹之子袁譚攻打由孔融坐鎮的北海。打到後面,孔融的戰士僅剩數百人,城內已經短兵相接,袁軍的箭矢像雨一樣射來,而孔融卻打腫臉充胖子,裝出一副運籌帷幄、能征善戰的儒將風範,仍然憑几讀書,談笑自若,直到晚上城陷,孔融這才逃走,妻兒被袁譚所擄,北海為袁譚所奪。


總之,孔融在北海為相六七年,雖然也積極聚兵講武,加固城牆,但逢戰必敗,最終連北海都守不住,可見其軍事才能確實很菜。


為政才能


司馬光曾批評說,孔融以才氣出眾而自負,立志要平定漢末禍亂。但他志大才疏,故而一直沒有成效。他高談闊論,盈溢官府,談吐優雅,可使人玩味傳誦。但如果真把他的議論具體落實實施,卻很難全行得通。他只會口出大言,而漏洞很多。他一時可得人心,但久而久之,人們便不願再依附。他所任用的官員,好標新立異,多數是耍小聰明的輕浮之人。


孔融設立學校、推崇儒術,這在兵荒馬亂的情況下,明顯是未能區分輕重緩急、不識時務。

孔融尊奉大儒鄭玄,以子孫之禮對待鄭玄,把鄭玄所居住的鄉改名為鄭公鄉。對其他有名望的清俊之士如左承祖、劉義遜等,全都只當作賓客奉陪在座而已,並不與他們討論國家政事,讓他們發揮各自的才幹。



孔融所舉薦的賢良,除了鄭玄外,還有彭璆、邴原、禰衡等人。這些人要麼剛正有餘、智謀不足之人,要麼桀驁不羈、言行乖張。


如果是治世,孔融所舉薦的這些人或許還有點作用;而在亂世,這些人顯然就不是急需的人才了。何況,像邴原這種稍微有點能耐的人,也並不完全認同孔融的為政舉措,邴原後來就離開了孔融,去了遼東。

正因為如此,所以孔融在北海為相六七年,幾乎毫無成就,最後還把北海丟了。


上不能匡社稷,下不能安黎民。喜好高談闊論,卻手無縛雞之力、不識時務,這不正書生坐而論道,空談誤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簡歷史 的精彩文章:

官渡之戰前田豐獻給袁紹什麼計謀,令曹操忌憚不已
三國孫堅、孫策及孫權的成功,與這位背後女性有莫大關係

TAG:至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