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掐指一算,今天適合吃火鍋!來個2000年前的小火鍋?

掐指一算,今天適合吃火鍋!來個2000年前的小火鍋?

原標題:掐指一算,今天適合吃火鍋!來個2000年前的小火鍋?



讓文物活起來,


讓國寶會說話!


——《徐州寶藏》

天兒冷了


吃貨們


可以約火鍋了



我覺得徐州人對火鍋的鐘愛程度


完全不輸給重慶、四川人滴撒



都說


火鍋和燒烤一樣


是一種由來已久的烹飪方式

好呀,我信了


你拿出證據來啊!



我竟無言以對……



不過2000年前的「火鍋」和現在我們的火鍋,還是有些區別的。


首先,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它還多個弟弟,


名字不叫火鍋!


那叫什麼呢?

烹爐、溫爐、鍪、熏爐、溫酒爐、染爐


難倒一批專家老司機


50年代在湖南長沙發掘出一套這樣的爐具,時代為西漢晚期。發掘者認為爐具可直接放在食案上,用於溫熱肉羹食用,因此名之為「烹爐」。不久,在河南陝縣也出土一套,定名為「溫爐」;也有專家曾將爐上的杯稱為「鍪」,定性為烹飪器。


到80年代,同類爐具又發現了好幾套,有的爐盤內還遺有木炭,也有專家將之定名為「熏爐」,以為作熏香之用。


又有學者提出:耳杯是漢代常用的酒器,既然下面加火,那麼它是不是用來溫酒的器物呢?因此河南洛陽金谷園出土的兩套、陝西茂陵附近的一座從葬坑出土的兩套都被認定是「溫酒爐」,一時間在考古界還相當流行。


雖然爐上的杯在漢代是一種通用的酒具,雖然漢代流行飲溫酒的做法,但這樣判斷則面臨著兩難的境地:


1、把酒杯直接放在爐子上加熱,酒固然是熱了,但酒杯也燙手啊,怎麼端起來喝呢?


2、如果加熱過後,把耳杯晾涼了再去喝裡面的涼酒,那何必要溫酒呢?更何況漢代溫酒有專制的酒鎛,熱源是溫水而不是炭火。


此後,庚先生根據另外兩件傳世爐具的銘文「平安侯家染爐」、「史侯家染爐(染杯)」,將此類文物正名為染爐和染杯。


西漢染爐

徐州博物館館藏


它的構造可分為三個部分


主體為炭爐,下部是承接炭灰的盤體,上面放置一具活動的杯。




去年備受公眾關注的海昏侯劉賀墓的主槨室東室南部,也出土了一組,由長方形火盤、火盤上面的圓角方形支座和支座上面的耳杯組成。



{ 染爐 }


海昏侯劉賀墓主槨室東室南部出土


{青銅 染爐 }

海昏侯劉賀墓出土



染布、蘸醬


傻傻分不清楚


「染爐」這一命名逐漸被學界認可了,但問題又來了……


這個是做什麼用的呢?


有些人由銘文的「染」字開始望文生義,認定這爐具是漢代貴族家庭染絲帛的工具。


然而細想想,如果它真的是用來染布的話,染出一丁半點的布能有什麼實用價值呢?


山窮水盡之時,有專家讀到了《呂氏春秋·當務》所記載的一則「花樣作死」的重口味寓言。

齊國有兩個自負為勇敢的人,一天在路上偶遇,相約去尅[kēi ]兩杯。酒過三巡,一人說:「老闆上份肉。」另一人阻止道:「你身上帶的都是肉,我身上帶的也是肉,還要另外點肉乾什麼? 」於是「具染而已,因抽刀而相啖,至死而止。」漢代學者高誘注此處所說的「染」為「豉醬」,是染醬而食。

徐州墓山二號墓前室漢代畫像石「宴飲圖」上也隱約可找到類似染爐的圖形。圖上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左邊一人拿著能轉的扇子疑似在扇火。



徐州墓山二號墓前室(局部)


應該說染爐和染杯是餐具應該沒有異議。


但是具體用法是怎麼樣的呢?


先「冷」後「熱」還是先「熱」後「冷」?


答案是C


有專家用染爐和染杯做了一些實驗,結論是:吃肉時,先在染爐青銅盤上的爐具里添上木炭,在耳杯中加入醬和醋等調料,然後將提前製作好的肉乾蘸著熱的調料食用,適於隆冬時節使用。這種吃肉方法名為「染食法」,特點是用冷的肉蘸熱的調料。


但也有專家指出:按《禮記·曲禮》的說法,古人食醬慣於涼食,並不需要溫熱。再讀「具染而已」四字,說的是二人迫不及待,邊割邊染,這方法應該與我們知道的涮羊肉差不多,特點是用熱的肉去蘸涼的調料——因此,染爐嚴格說不是涮肉用的大火鍋,而是加熱醬汁的小火鍋。


《禮記·內則》有載:「欲濡肉,則釋而煎之以醢。」也就是說:第一個步驟即「烹之」,於鼎鑊內先煮好一鍋白煮肉;第二步即「以汁和」,染杯中盛的就是調味的醬汁,與上述二說都小有不同的是,當時慣用較燙的調料,所以須以染爐加溫。將煮好的熱的白煮肉再在熱醬汁中濡染,即所謂煎(不是用油煎),然後進食。

與「染」有關的著名典故


染 指


春秋時期,楚國送給鄭靈公一隻甲魚。


當時鄭國大夫公子宋公子家二人正在入朝,突然,超級吃貨公子宋「食指大動」,說:「這預示著今天我會大飽口福。」看到廚子正在料理甲魚,兩人相視而笑。


心理陰暗的鄭靈公知道原委後,沒事找事(謚號為「靈」的通常都善於沒事找事)等到把甲魚燉好賜給大夫吃的時候,故意把公子宋招來卻沒有分給他一份吃。


公子宋強壓怒火,「染指於鼎」,也就是把手指「蘸」在鼎里嘗了嘗味道回家了,意思就是鬥氣:「你不給我吃,可我偏要吃。」鄭靈公生了氣,想處死公子宋公子宋聞訊,後發先至,殺死了鄭靈公——成了永垂青史的吃貨「反殺哥」。


吃貨們為了「大小火鍋」也真真兒是用了心了!


話說這「火鍋兄弟」一涮就涮了2000多年


並且涮鍋也在不斷的更新換代……


三國:鴛鴦鍋的鼻祖——五熟釜

據說,魏文帝曹丕就是個火鍋愛好者,


他喜歡用一種叫做「五熟釜」的炊具來煮火鍋。



/五熟釜/


唐代:人見人愛的陶制暖鍋


火鍋發展到唐代,


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飲食。


富人設家宴的時候,一般都會備上火鍋。


唐代的火鍋,大多是用陶燒成的,


還有個極其溫暖的別稱——「暖鍋」


/唐代火鍋/


宋代:火鍋走上平民化路線


到宋代,火鍋的吃法已十分常見,


民間更有「暖冬」風俗。


每到農曆十月初一,


當時的人們便舉辦「暖爐會」。


暖爐會上,有吃燒烤的,也有吃火鍋的。



/宋代暖爐會/


清代:全民皆愛的冬日佳肴


清代,各種涮肉火鍋已成為宮廷的冬日佳肴,


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


清朝幾乎每個皇帝都喜歡吃火鍋,


尤其是咱們的大豬蹄子乾隆皇帝,


據清宮御膳房的膳單記載:


乾隆四十四年八月十六日到九月十六日,


僅1個月,乾隆皇帝就吃了27種火鍋,


共計60多次...


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火鍋死忠粉了...



/清代火鍋/


編完這期


我真的要去約火鍋了



徐州廣播和徐州博物館聯袂打造文博探索類節目《徐州寶藏》


播出時間:


【本周六】


FM103.3—8:50 18:50 20:50


FM91.6— 12:00 20:00


【周日】


FM93— 10:55 14:55 18:55


FM105— 22:45


本期撰稿:陳釗播制:張強|編輯:智慧


『 合作媒體 』


轉發之後你會發現,你比以前更有文化了!


「 特別鳴謝 」


徐州博物館







百變之君「五十煉」



為其像人始作俑



通於天述金帶



北洞山彩繪儀衛俑



2000歲的明星絕唱



金縷玉衣—一個千年的破滅神話



美玉成蟬聲自遠



有酒酌滿卮,對飲不須辭



碩果僅存楚王印



鍾情「SPA」養生的楚王后趙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徐州交廣 的精彩文章:

徐州一代楚王是個胖子?!佐證的竟然是……
哈哈哈!太像了!徐州這件文物撞臉好萊塢!

TAG:徐州交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