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故事與戲曲

三國故事與戲曲

原標題:三國故事與戲曲

日推送之《三國故事與戲曲》錄自《京華感舊錄》,作者李克非(1924-1995)。《京華感舊錄》一書為李先生的隨筆集,書中回憶了很多關於老北京的雜聞軼事,我們將此書中與梨園有關的內容分期連載推送。

三國故事與戲曲

以東漢末年魏、蜀、吳相互間的鬥爭為題材的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影響深遠的著名長篇巨構。而三國故事,遠在《三國演義》成書以前,就已廣泛流傳民間。


南北朝時的裴松之為陳壽的《三國志》作注所徵引的一些史傳雜記和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都曾輯錄了一些傳說中的三國人物的奇聞軼事。



言菊朋之《空城計》

據杜寶《大業拾遺錄》載:


「煬帝……以三月上巳日會群臣於曲水,以觀水飾。有……曹瞞浴譙水,擊水蛟;劉備乘馬渡檀溪……皆刻木為之。」所以,至隋代,煬帝觀賞水上雜戲表演,已有《曹操譙水擊蛟》、《劉備檀溪躍馬》的節目。


唐代詩人李商隱的《驕兒詩》中有兒童「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的描寫(《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七回採用了這一情節)。這足以說明到晚唐時期,三國故事已經在民間有很大影響,連孩童們都很熟悉這些情節了。


宋朝市民文藝進一步發達,「說話」(講唱故事)的「講史」類中,有「說三分」(即說三國故事)的專門科目和專業藝人。


蘇東坡的《志林》記載:

「王彭嘗云:塗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說古話。說至三國事,聞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


當時的南戲、院本、傀儡戲(木偶戲)、皮影戲也都表演三國故事,可見三國戲在民間的感染力量。宋元戲文《宦門子弟錯立身》中提及南戲有《劉先主跳檀溪》、《關大王獨赴單刀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二十五「院本名目」中載有《赤壁鏖兵》、《襄陽會》、《大劉備》、《罵呂布》等。


元朝雜劇中的三國戲,目前知道的就有四、五十種,內容更為豐富。《三國演義》中的一些重要情節,如:桃園結義、過五關斬六將、三顧茅廬、赤壁之戰、單刀會、白帝城託孤等,在雜劇里都有。所以,元、明之際的羅貫中,正是在這樣長期的群眾創作的基礎上,寫成書面文學作品《三國演義》的。羅貫中吸取民間話本戲曲中的三國故事的精彩內容,參照大量歷史資料。結合他自己的生活鬥爭經驗,寫成二百四十回、七十五萬字的長篇巨著《三國演義》。



楊小樓之《灞橋挑袍》

單以京劇傳統劇目而論,以三國故事為題材的,數目極為可觀。如:《甘露寺·回荊州》、《群英會·借東風》。《斬華雄》、《斬顏良》、《華容道》、《走麥城》、《黃鶴樓》、《漢陽院》、《長坂坡·漢津口》、《臨江會》、《灞橋挑袍》、《陽平關》、《定軍山》、《戰宛城》、《三顧茅廬》、《擊鼓罵曹》、《天水關》、《鐵籠山》,《捉放曹》、《徐母罵曹》、《鳳儀亭》、《轅門射戟》、《讓徐州》、《水淹七軍》、《虎牢關》、《夜戰馬超》、《卧龍弔孝》、《百騎劫魏營》、《戰長沙》、《連營寨》、《白帝城》以及由崑曲移植的《古城會》、《單刀會》等,真是不勝枚舉。足見中國戲曲與三國故事的淵源,是久遠的。


懷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梨園雜志 的精彩文章:

余叔岩、筱翠花合演《坐樓殺惜》
侯喜瑞真是個「大忙人」

TAG:梨園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