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楊躍進教授攜GAP-CCBC走過十年:繼承傳幫帶傳統,培養智慧醫生

楊躍進教授攜GAP-CCBC走過十年:繼承傳幫帶傳統,培養智慧醫生

楊躍進教授攜GAP-CCBC走過十年:繼承傳幫帶傳統,培養智慧醫生

2009年12月17 日,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成立。那個時候,GAP-CCBC也起步,到如今已經相隨相伴走過十年。

楊躍進教授攜GAP-CCBC走過十年:繼承傳幫帶傳統,培養智慧醫生

過分依賴指南會影響預後

「GAP-CCBC 這個想法是被逼出來的。」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副院長楊躍進教授說。

在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成立之初,作為主任委員,他就一直思考如何圍繞「加強兩岸學術交流,促進學術交叉融合,縮小指南實踐差距,共同提供臨床水平」的辦會宗旨來踏踏實實去開展工作,更好地促進兩岸四地民眾的健康。

作為一位臨床權威專家,他看到了循證醫學和經驗醫學的碰撞,看到了指南和實踐的差距。

他認為,循證醫學在目前尚不能完全替代經驗醫學,雖然循證醫學已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對目前許多臨床問題尚沒有重要的循證醫學證據,在臨床實踐中仍不能離開臨床經驗,在我國更是如此。

循證醫學得出的證據進行評價並最終應用於臨床,還需要臨床醫生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做出決策。

他指出,建立在循證醫學的指南,只能回答臨床中「該不該做」的問題,而不能指導「如何做」、「如何做最好」的問題。而且指南太多,更新太快,醫生對諸多知識「消化不良」,導致過分依賴指南,反而不太會看病了,甚至會影響療效和預後。

而當前眾多學術會議談理論多、談實踐少。而醫學又是實踐性很強的學問,推廣學術規範是重要的,但單純講授理論,沒有針對具體臨床危重急救和疑難病例,不結合互動和討論的形式往往收效不明顯。

「管理可以減少醫療差錯,但不能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因為醫療是實踐科學,而高水平的臨床專家通過傳幫帶,對臨床的實際病例進行針對性的討論,對於基層醫生,以及年輕醫生的培養,提高其臨床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他強調。

而且海峽兩岸四地的特點又是如此分明:港台地區雖然人口和面積無法與大陸相比,醫生的數量也相對較少,但他們與國際接軌很早,診療很規範;大陸則病例資源豐富。

因此,兩岸四地醫療資源互補性很強,如果兩岸四地的專家能坐在一起,各自拿出在臨床上遇到的疑難、危重或有教育意義的病例來分享,來自五湖四海的有不同培訓背景的專家能夠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不論是提供病例,還是點評病例一定很精彩,也很有趣,有的放矢的討論效果也是最好的。

就此綜合,楊躍進希望打造一個新型學術交流平台,讓老中青幾代醫生都能在這個平台上唱好戲。而 GAP-CCBC 這一名稱就此產生。

他介紹說,指南(Guideline)的首字母為 G,實踐(Practice)的首字母為 P,指南和實踐(Guideline And Practice)縮寫就是 GAP,GAP 正好就是差距的意思。指南的制定基於循證醫學證據(Evidence-based),臨床實踐則基於個體醫學(Casebased),指南和臨床實踐之間存在著差距,消除二者的差距則是全球醫生面臨的重要問題。基於病例研討的方式用 CCBC(Clinical Case-Based Conference)表示。

醫生是時代的產物

楊教授的想法得到全國很多專家的支持和贊同。

「醫生是時代的產物。」上海第十人民醫院徐亞偉教授認為,「現在這個時代已經培養不出像顧復生和邵耕這樣的臨床功底如此深厚的專家了。

事實證明,在 GAP-CCBC 論壇上,老專家和中青年專家同時坐在主席台上,共同點評病例,起到了良好的互補作用。

楊躍進表示,提高醫生的臨床水平,要以病例為基礎,綜合循證醫學和個體化醫療的經驗(醫生的智慧),而不能言必循證、動輒路徑。對基層醫院或低年資醫生來說,強調規範、按路徑走是對的,對全國醫生進行規範統一的醫療培訓有助於提高整體醫療水平。

但同時必須看到,對大醫院、高年資醫生這麼要求,就可能會抑制其主觀能動性甚至扼殺其創造性,不利於臨床專家的培養。

因此,就醫生的成長規律而言,培養專家只按「固定知識」灌輸式培訓和實踐遠遠不夠,在醫生成長的不同階段,培訓標準和要求應不斷提高。

除遵循指南和規範等大的原則外,應該積極主動地緊密結合臨床實踐,積累個體化解決臨床工作中疑難、複雜問題的經驗。在反覆學習、實踐的過程中,永遠要保持傳、幫、帶的優良傳統。

另外,醫生是醫改的主體,如果醫生技術水平低下,不能滿足患者日益增長的需求,也會影響醫改的成功。

十年 GAP-CCBC:出發的又一個新起點

十年里,GAP-CCBC 的概念已在全國蔓延。無論在中國南方國際心血管病學會議(SCC)、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年會、中國心電學論壇、東方心臟病學會議(OCC),還是在世界心臟病學大會(WCC)、中國心臟大會和長城國際心血管病學術會議上,都有 GAP-CCBC的身影。

十年來,學會共舉辦了百餘場 GAP-CCBC論壇。GAP-CCBC 已經成為一個跨越海峽兩岸、覆蓋大中華區心血管醫生的重要學術交流平台之一。

全國各地醫院的醫生已經站在 GAP-CCBC 這個舞台上,講述自己在臨床實踐中的問題、困惑、經驗和教訓,這對中國醫療的發展、兩岸交流和民眾都有獲益。

建設「健康中國」,「強基層」和「保健康」是兩大重點,但目前中國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缺乏,阻礙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提高,這種不同地區、不同級別醫院存在的不完善診療之處和較大的診療差距,嚴重妨礙了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

為了讓 GAP-CCBC在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傳播更快,海醫會還發起了「千縣走單騎,實踐出真知——千縣萬醫工程」。該工程自 2012 年以來,已經走過 23 個省份逾百個城市和地區,超過 12000 名基層醫生從中獲益。

路漫漫其修遠兮,仍將上下而求索。十年,是 GAP-CCBC 出發的又一個新起點。

百餘名醫生臨床實踐智慧:歡迎購買《GAP-CCBC精彩病例薈萃2019》「疑難、危重病例的詳細分析講述了不一樣的臨床實戰,成功、失敗、誤診、漏診盡在其中。」

長按圖片,顯示識別二維碼,或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購買流程:

楊躍進教授攜GAP-CCBC走過十年:繼承傳幫帶傳統,培養智慧醫生

歡迎關注「阜外說心臟」微信公眾號

「阜外說心臟」—患者教育大講堂由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診治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推出,採用網路直播的方式,向廣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學、規範、靠譜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識。

直播時間請關注本微信號「阜外說心臟」。網路直播視頻也會以微視頻的形式在本公眾號發送,以滿足不能觀看網路直播患者的需要。

每天一個微視頻,助您心血管健康。

關於非法網站冒用我刊名義進行徵稿的特別提醒

近期我們發現一些網站冒用「中國循環雜誌」名義徵稿,並承諾「職稱論文權威快速發表」。

我刊鄭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國循環雜誌》投稿,一定要登錄中國循環雜誌官方網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進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聯繫電話:010-68331974

【雜誌訂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循環雜誌 的精彩文章:

阜外學者稱,瓣膜術後亞臨床溶血仍普遍存在
JAMA子刊研究稱,如果給醫生和患者獎金,獎勵用藥降「壞」膽固醇,實際上還可省錢

TAG:中國循環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