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最年輕的草根兩江總督上任,江南大營頓起波瀾

清代最年輕的草根兩江總督上任,江南大營頓起波瀾

今天,小編接著講得罪領導的余萬清如何抱住大腿,從而鹹魚翻身的故事。

人生就像一群猴子爬樹,往上看都是屁股,往下看都是笑臉。然而,1857年的余萬清爬在攻打鎮江這棵大樹上,往下看,也是屁股不說,還是一片血光衝天的屁股。

太平天國之所以發生、發展,本就是底層人民的不滿集聚、醞釀,由量變引發質變,最後來了個總爆發。既然已經與余萬清維護的清帝國勢不兩立,這些下面的猴子也就不用對高高在上的清軍提督余萬清再裝出虛偽的笑臉了。

最令余萬清心驚膽戰的自然是下面那隻名叫吳如孝的猴子,他不僅向自己亮出了屁股,而且他的屁股還攫取了黃蜂的基因,突變出一根直指蒼穹,冒著毒液的刺。

這麼一來,余萬清就只有向上看了。然而,因為得罪了領導,抬頭望去,頂頭上司和春如泰山壓頂般坐將下來,隨時要把余萬清壓到吳如孝的毒刺上,戳個對穿。

就在這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危急關頭,一個大神自江北而來,他渡過長江,來到了鎮江。

清代最年輕的草根兩江總督上任,江南大營頓起波瀾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此人就是新上任的兩江總督何桂清。在1860年之前,何桂清絕對算得上是有清一代官員中的升遷大神。

拿曾國藩來說,儘管很多以文正公為主角的雞湯書中,特別喜歡說這樣一個故事:

曾國藩帶領湘軍從太平天國手中拿下了武昌,咸豐皇帝一高興,光速賞了他一個湖北巡撫。誰知,皇帝身邊有人進讒言,說曾國藩一個漢人,剛剛辦湘軍就這麼厲害,你再提拔他當封疆大吏,保不住曾國藩歪歪心思一動,就會造反。咸豐一聽,有道理,又光速收回了巡撫。

這個故事一旦祭出,文正公懷才不遇,宦海蹉跎的形象立刻就立了起來。其實,在小編看來,曾國藩已經是清代官員中升遷的佼佼者了。然而,在1860年之前,他還是遠遠比不上何桂清。

清代最年輕的草根兩江總督上任,江南大營頓起波瀾

那麼,曾國藩如何在百官中脫穎而出,他又是如何比不上何桂清的?小編把他們做三個比較:

一、曾國藩與何桂清金榜題名的pk

道光十八年,曾國藩在北京金榜題名,中了同進士。那麼,什麼叫做同進士呢?原來,在清代的科舉制度中,最後,也是最高級別的考試是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殿試按成績高低分為三等,最末一等就是曾國藩考上的同進士。

熟悉曾國藩的人,自然都知道「同進士與如夫人」那個梗。說的是有人譏諷曾國藩的進士成色不足,就如同老婆編製中的小妾。然而,你以為清代的同進士就象擴招的大學生一樣,滿大街都是嗎?殊不知,在科舉社會,象洪秀全一樣,一輩子都考不上半個秀才的才是廣大考生正確的打開模式。能在千軍萬馬中廝殺出個同進士來,真好比買福彩抓大獎一樣稀缺。

清代最年輕的草根兩江總督上任,江南大營頓起波瀾

而且,曾國藩來自湖南。在道光年間,如果把當時的十八省按照GDP排出三個等級,湖南和三甲中的同進士一樣,屬於墊底的那一批。GDP墊底,教育水平自然也就落後。殿試之前,皇帝分配各省進士的名額,以曾國藩那屆來看,象山東、直隸、浙江、江蘇、江西這種科舉昌盛的大省,都分到了17個名額,湖南呢?它與同樣經濟文化落後的邊遠省份四川、貴州、雲南和廣西一樣,掃到了同進士大省之列,進士名額都分不到人家的零頭。

這麼一看,曾國藩的這個同進士,就更是物以稀為貴了。

不過,早在曾國藩金榜題名的三年前,一個19歲的少年同樣通過了殿試,他的成績比曾國藩要好一點點,是三甲中的第二等——進士出身。這個少年,叫做何桂清,來自另一個同進士大省——雲南。

二、曾國藩與何桂清擔任封疆大吏之前的pk

清代最年輕的草根兩江總督上任,江南大營頓起波瀾

27歲的曾國藩,如果來到相親市場上納如夫人,自然得划到大齡男青年之列,但作為新晉的同進士,卻是如假包換的青年才俊。因此,道光皇帝對曾國藩進行了重點培養。道光二十九年,從擔任禮部右侍郎開始,曾國藩正式廁身於清帝國高官之列。此時,他年僅38歲。在清朝,尤其是在因循守舊的道光皇帝手下,真是年輕到不像話。

不過,何桂清卻是在道光二十五年,以擔任光祿寺卿為起點,開始帝國高官之旅的。那時,他29歲。

推崇曾國藩的人,都會說他在六部中的五個部都做過侍郎,工作經歷豐富。比較起來,何桂清只擔任過四個部的侍郎。不過,何桂清還做過管理漕糧的倉場侍郎。pk侍郎,二人能將將打個平手。

然而,在成為封疆大吏之前,曾國藩沒有做過侍郎之外的高官。何桂清卻不僅做過管理祭祀的光祿寺卿與太常寺卿,還做掌管教育的山東和江蘇的學政。職場經歷比曾國藩要豐富得多。

很顯然,清朝皇帝是以辦事人員的方向培養曾國藩的,而對何桂清的培養則更加全面,更加綜合。

三、曾國藩與何桂清封疆大吏之路的pk

清代最年輕的草根兩江總督上任,江南大營頓起波瀾

這麼一比較,在陞官之路上,曾國藩一直在何桂清身後拚命追趕。然而,太平天國之戰令曾國藩在封疆大吏的起點上超越了何桂清。咸豐四年,43歲的曾國藩克複了長江重鎮武漢,咸豐御筆一揮,爽快的賞了他個湖北巡撫的頂子。

不過,我們都知道,這個巡撫來得快,去的也快。咸豐皇帝很快反悔,曾國藩在巡撫的位置上僅僅坐了7天,頂子就如擊鼓傳花,戴在了下一任湖北巡撫陶恩培的頭上。

就在曾國藩黯然告別巡撫寶座之際,38歲的何桂清被皇帝提拔,成為了浙江巡撫。

我們再來看一看他倆的總督之路。

在清代,直隸總督和兩江總督一北一南,都是帝國最為位高權重的總督。何桂清與曾國藩的總督之旅,都是從兩江起步的。

曾國藩擔任兩江總督時,年齡是49歲。小編曾經總結過有清一代兩江總督的上任年齡,除去生年不詳的,在81位兩江總督中,比曾國藩年輕的僅有15人。所以說,一直給我們一種老態龍鍾印象的曾國藩居然是個非常年輕的的兩江總督。

清代最年輕的草根兩江總督上任,江南大營頓起波瀾

清代最年輕的草根兩江總督上任,江南大營頓起波瀾

不過,何桂清擔任兩江總督時,比曾國藩還要年輕,是41歲,曆數有清一代的兩江總督,比他年輕的只有三人。這三人分別是康熙朝的章佳·尹繼善、乾隆朝的西林覺羅·鄂容安與道光朝的博爾濟吉特·琦善。三個人都是滿人,且都是來自滿族世家大族的官二代。何桂清就是一個來自窮省雲南的草根,他是完全靠著個人奮鬥爬到高位的。比起曾國藩,1860之前的何桂清更像是一碗熱氣騰騰的勵志雞湯。

小編一直認為,在咸豐的寵臣中,何桂清是一個特別的例外。因為咸豐自登基以來,就格外重用和提拔滿人,他很少肯對漢臣開金手指。試想,如果不是對何桂清能幹到壓倒了皇帝心中狹隘的民族意識,咸豐怎麼肯把兩江總督這樣一個高位交給一個漢人。

清代最年輕的草根兩江總督上任,江南大營頓起波瀾

那麼,何桂清是怎麼來到鎮江余萬清的軍營中的呢?

何桂清本是浙江巡撫,咸豐六年十一月,他因病解職,病好後回北京聽候安排。行至半路,兩江總督出缺,皇帝立即想到何桂清正是合適的人選。於是,兩江總督的委任狀就像一張從天而降的大餡餅,結結實實砸在了何桂清頭頂。

話說,在太平年代,兩江總督的轄區是安徽、江西和江蘇,總督府設在南京。然而,由於太平天國之戰,安徽和江西被太平軍佔了不少,而南京總督府里現在住的是洪秀全。作為1857年的兩江總督,最要緊的任務是為攻打南京的江南大營籌餉。所以說何桂清新官上任,第一件事自然是去視察駐紮在句容的江南大營。不過,他已經渡過了長江,想去句容,必須先去鎮江。

清代最年輕的草根兩江總督上任,江南大營頓起波瀾

兩江總督喜從天降,余萬清自然是熱烈歡迎。他看著何桂清,兩眼溢滿了心形的星星。老天,這不就是他心心念念的那個貴人嗎?他要趕在領導和春之前,搶先抱住何桂清的大腿。

看過小編之前文章的,自然知道余萬清天生就自帶好人緣。而且,余萬清是從道光朝的粉飾太平中混出來的,他打仗不行,骨子裡卻自帶幾分儒將氣息。所以說,比起粗鄙貪財的和春,何桂清自然是對余萬清更有好感。

話說,何桂清雖然是被滿清皇帝提拔的,但他要想在兩江總督的位置上呼風喚雨,那是肯定要排滿的。

排哪個滿?

自然是江南大營的一把手赫舍里·和春了。

何桂清與和春,都是咸豐皇帝的寵臣,天生就存在著競爭關係。何桂清當兩江總督,當然是要當一個手握實權的兩江總督,這就需要兩江所有的官員作為小弟,圍著他何桂清轉。以和春的資歷、地位、民族、家世,那是必然不肯屈居何桂清之下的。以清代的政治格局,不是東風壓倒了西風,就是西風壓倒了東風。日後,何桂清沒少排擠和春。不過,這都是後話,暫且不表。現在的何桂清最要緊的是招募願意以他馬首是瞻的小弟。

所以,當余萬清張開雙臂,何桂清配合的伸出了大腿,他把余萬清認作了小弟。

清代最年輕的草根兩江總督上任,江南大營頓起波瀾

鎮江之行後,何桂清又視察了和春所在的句容大營,作為一個精明能幹的官員,他很快就看出了余萬清的癥結所在。既然當上了余萬清的大哥,何桂清自然是要拉小弟一把的。

於是,何桂清給咸豐皇帝寫了一道奏摺。他當然不會在奏摺中大談特談余萬清,而是在報告兩江轄區的軍情中順便提了幾句鎮江的情況。進士出身的何桂清那是寫奏報的大手,他的話不多,卻句句都在點上,絕對勝過余萬清自我吹噓戰鬥力的千言萬語。咸豐皇帝立刻知道,余萬清招降納叛工作做得很出色,而鎮江戰況之所以不佳,那是和春把余萬清的手下都調到了句容。

「唉,這個老東西也不容易!」咸豐皇帝這麼一想,頓時打消了換掉余萬清的念頭。

余萬清職業生涯的第n次危機就這樣有驚無險的渡過了。

事實證明,有大腿抱和沒大腿抱絕對不一樣。

何桂清雖然不是余萬清的頂頭上司,但他是兩江總督,負責給江南大營籌餉,等於握著江南大營的命脈。有了何桂清做靠山,和春再想欺負余萬清,即使不看在兩江總督的面子上,也得看在錢的面子投鼠忌器。

於是,余萬清的日子變得好過起來。他的日子好過,鎮江城中吳如孝的日子,立即變得難過。很快,投降余萬清的兩湖籍太平軍又登上了鎮江城外的山丘,他們躲在掩體之後,繼續向城裡的做「太平天國把人餓成鬼,大清帝國把鬼撐成人」的系列報告。

於是,鎮江城中的太平軍又趁著夜色用繩子從城頭把自己放下去,跑到清軍的大營投效。想像吳如孝的抓狂,余萬清每天做夢都會笑醒。

清代最年輕的草根兩江總督上任,江南大營頓起波瀾

不過,此時的吳如孝並沒有抓狂。經歷了這麼多風風雨雨,他已經徹底打消了投降的念頭,變得心止如水。吳如孝知道,自己今生今世都要與太平天國這個政權捆綁在一起了。而且,他也知道,鎮江城的最後時刻到了,他即將迎來與余萬清的決戰。

然而,在決戰之前,吳如孝打算先做一件事。只有做完這件事,他才能心無旁騖,坦然的用自己的胸膛迎接可能降臨的死亡。正是這件事,差點把他拖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幸好,他的對手是余萬清。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