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知閑閑,小知間間——修口則是非不生
《莊子》中有一句話:大知閑閑,小知間間。這裡的知,指智慧。意思是說,大智慧的人總是很悠閑,他們或靜坐於小河之畔,或踱步於綠山之間,即便在俗世做個老闆,也是一個甩手掌柜,品香茗笑談事務,居高宅指點江山。這裡體現了老子「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的思想。
而小智慧就不一樣了,他們沒有一點空閑,整天忙忙碌碌,滿腦子裝著各種事情,似乎地球是因他而轉,天空因他而藍。
我們身邊總有那麼一些人,整天忙呀累呀的,從早忙到晚,沒有一點時間。白天忙公司的事,晚上忙著應酬,半夜三更歸家。我們仔細想想,我們真的有那麼多事可以忙嗎?我們每天都在忙些什麼?就算不那麼忙又能怎樣?當我們走大街上,每個人行色匆匆,手裡拿著手機在不停地打電話、刷微博、刷微信。我們似乎進入一個陌生的世界。其實,大部份的忙碌都與現實無關,或者說,是在逃避現實。
很多時候,我們選擇忙碌是因為想極力擺脫空虛,而並非真正的日理萬機,而致使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靜下來思考,因此,慢慢地便成了瞎忙。俗話說,君子動口不動手。我姑且把君子理解成有智慧的人,也就是說,做事動腦子、用智慧的人是不用整天忙忙碌碌的,動動嘴巴就好了,因此,他們才是真正的腦力勞動者,而其它的人則變成了體力勞動者了,因為,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以後才發現,實際上大多數人的工作與學校里所學的知識毫無關聯,因此,上班以後,大部份工作反倒成了體力活。
世人認為,一個人很忙碌說明他重要,一個人話語多說明他懂得多。真的是這樣嗎?在莊子的眼裡,這充其量是小智慧罷了。這些人不知道自己生,不知道自己死,只知道在短暫的生命中忙乎,整天在各種事務中奔波,猶如在一個巨大的泥潭中掙扎而不能自拔。這也就是莊子「大言炎炎,小言詹詹」的含義。大言就是聖人之言,猶如太陽一般普照大地,但默默無語,也就是老子所說的「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
當然,小言就是俗人之言,那可就啰嗦了,猶如農家的小媳婦,三人一聚,就是好戲一台,整日喋喋不休,費盡心機,浪費生命,卻全無意義。道教有一句話叫做: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說話不僅會傷神,而且還是產生是非的一個根源。小智慧的人最愛用言語爭高比低,靠談吐顯示自己,以突顯自己已經很薄弱的存在感。細細想來,我們每天所說的話當中,有多少能真正傳達有效信息呢?大多都是些廢話而已。
老子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可以說,老子的這句話完全可以作為我們為人處世的格言,也是明哲保身之道。慈,即愛人、愛物,即所謂的慈心於物,且不應該有差別。儉,即對外節用自然,對內節用精力。生活力求節儉,便會少了很多累贅、減少更多不必要的慾望,使內外皆儉。然而,那些忙碌、多言之人,不是在節用精力,而是在浪費精力,所以莊子和老子一樣是反對的。老子認為,我們要清凈無為才能精神內守,則神氣不散。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另外,不敢為天下先,即要求我們謙讓,隱藏自己。保全自己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呢?就是隱藏。就好比一滴水,保全的最好辦法就是把自己隱入大海,而不是暴露在太陽底下。忙碌、多言都是爭先、顯己的表現,其結果只能是讓自己暴露在危險之中。這些都是莊子所說的短命法門。而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在利慾面前爭先恐後?又有多少人用明槍暗箭傷人、然後又被人以明槍暗箭所傷?
道家講「大隱隱於市」。唯有在茫茫人海之中,才能得以長久,不會成為眾矢之的。不過,這裡所講的並不是消極處世之道,而是有意隱藏自己。而隱藏自己並不是捨棄一切,是一種以退為進、出奇制勝的策略。這也是老子極力主張「功成身退」及「不爭,則天下莫能與之爭」的用意。自古以來,「不敢為天下先」成就了多少賢人上士,我們既非賢人,也非上士,又什麼可以爭的呢?
因此,在日常修行之中,我們常講既要修心,又要修口。修心的智慧明凈,修口則是非不生。須知慾望從心起,禍自舌尖生。這是修行的必經之路。心正在行正,神氣自來;不多言則氣息不漏,口德自來。若我們真正做到了,也許,我們便能體會箇中奧妙,真正算有智慧了呢?
(文/龍泉道人)
※嗣漢天師府二〇一九年元旦奏授文昌寶籙的通告
※古人的一日養生方法
TAG:龍虎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