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棣繼位後,為朱元璋準備了一份「大禮」,不料竟成爛尾工程!

朱棣繼位後,為朱元璋準備了一份「大禮」,不料竟成爛尾工程!

原標題:朱棣繼位後,為朱元璋準備了一份「大禮」,不料竟成爛尾工程!


我們到一些人文景觀如故宮、孔廟參觀旅遊時,經常可以看到一些石碑。石碑是古人的紀念物或者標記,一般都刻有文字,上面寫的這塊碑因何而立,紀念的什麼人、什麼事。一般的石碑,都由碑首、碑身和碑座三部分構成。


其中,碑首顧名思義就是一座碑的頂端,多為圓首或者尖首。而碑身是碑的主體,上面刻有文字,而碑座是安放石碑的石座,相傳,龍生九子,九子之一的贔屓非常愛負重,所以,好多石碑下面都有此物。


雖然古代的中國石碑眾多,數不勝數,而要說體積最大、最氣派的石碑,非明成祖朱棣為自己的父親朱元璋所制的陽山碑莫屬。


明成祖朱棣,雖然雄才大略,但終其一生,心裡都有這麼一個糾結,那就是朱元璋並未將他作為皇位繼承人。這讓文武雙全的他非常窩火,甚至不惜起兵自己來奪。但是,皇權易奪,但人心卻不好收拾。


比如,明代大儒方孝孺,寧肯被誅十族,也不肯向朱棣低頭,而除了方孝孺,當時有氣節的人也是不少,可能殺都殺不完,弄得朱棣十分苦惱。

為了堵住天下人的口,除了暴力,還要收買人心。於是,朱棣決定繼續扛起「孝道」的大旗,準備給父親朱元璋獻上一份「大禮」,在明孝陵為父親朱元璋修建一座「超級」石碑,以彰顯父親的功績,同時也來標榜一下自己的正統性和合法性。



朱棣為自己的父親立塊碑,本來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別說是皇帝,達官貴人甚至布衣百姓都可以辦得到,但朱棣為了給自己正名,決心要做就做古往今來的第一,他要立一塊天下第一大的石碑!


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位於南京紫金山南麓,而選造一塊超級石碑,最合理的方式就是就地取材。為此,明朝工部的官員遍訪了南京城,終於在距離明孝陵50里外的湯山鎮,找到了一塊很好的碑材。原來,湯山鎮的西北有一座陽山,而陽山南坡的山體,正好可以開採出巨大的棲霞灰岩,可以作為石碑的上好材料。


可石材找好了,但朱棣對石碑尺寸的要求,卻讓工部官員們犯了難。原來,經過測算,皇帝理想中的超級石碑,高78米,預估重量達到了駭人的31167噸。這種將近30層樓高的龐然大物,在當時沒有起重設備的情況下,怎麼能夠立起來呢?


然而,朱棣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工部馬上召集各地上萬名囚犯來到工地,開始了耗時長達9個月的採石工程。由於工程浩大,一般一名囚犯每天需要上交石屑三斗三升,才能證明自己完成了工作量。隨著工程深入,不斷有人不堪重負,死在了工地里,而他們直接被葬在了附近的墳頭村。


可是,這還僅僅是開採階段,剛剛我們還在考慮怎麼把碑給立起來,實際上,我們是想多了。因為當時的運輸方法十分落後,石碑即使鑿成,怎麼運出去也是一個在當時解決不了的問題,更何況還要把如此龐然大物立起來組裝成一塊?而即便是立起來了,又如何能夠保證它不會發生歪斜傾倒呢?



一位名叫解縉的大臣,冒著殺頭的罪過,將以上的問題全部拋給了朱棣。朱棣雖然心狠,但並非昏庸之輩,於是他也搖了搖頭,收回了成命,只讓工部拿一塊8.78米的石碑交差即可。這一下,任務量下降為原來的1/10,瞬間變得合理多了。而這塊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就這樣被立在了明孝陵,直到今天。

今天許多人會想,這朱棣真是「拍腦袋決策」,根本不切實際。而實際上,他之所以這麼做,恐怕還有自己的「心機」:為了孝道,我可以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哪怕是整整一座山,我也願意為了父親去搬來。


只是,孝心表達到位了,一位大臣適時出來給朱棣一個台階下,君臣二人相視一笑,一出「孝心大戲」也便成功落幕,78米的大石碑終成爛尾工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真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朝只有兩皇后被廢:一個被多爾袞連累,一個死後不如低級官員!

TAG:真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