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面對大陸的崛起,韓國擔憂3年後喪失7個產業的優勢,開始出陰招?

面對大陸的崛起,韓國擔憂3年後喪失7個產業的優勢,開始出陰招?

原標題:面對大陸的崛起,韓國擔憂3年後喪失7個產業的優勢,開始出陰招?


一場「無聲的戰爭」早已打響,現在進入爭奪陣地階段。


近日,據路透社報道,白宮正在考慮針對大陸留學生採取新的背景調查和設定新的限制措施。如果新規通過,那麼以後從通訊記錄、社交平台的個人賬戶都將被納入審查範圍,美方將搜集儘可能多的資料來驗證留學的真實意圖。


在2018年6月,美方縮短了在航空、機器人、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簽證有效期,時間從5年驟降為1年。白宮表示,此舉是為了遏制產權風險和間諜行為。美方還準備向相關學術負責人提供培訓,教會他們偵測所謂的「網路盜竊」行為,確保美國利益不會受到損害。


11月19日,美方建議在晶元、量子計算、機器人等14個領域實施出口管制。此外,美國借經貿大戰的掩護封殺大陸的高科技產業,除了中興通訊外,福建晉華也遭打壓,生產受到重創,供貨暫停。據英媒報道,美國還考慮把大陸監控設備生產商海康威視列入出口管制名單,並禁止美企向其提供晶元。


緊隨美國之後的是韓國。11月29日韓方宣布,將起訴「尖端科技」公司的1名主管和8名僱員,因為他們涉嫌以155億韓元(約合1385億美元)的價格向大陸公司出售三星顯示器公司的相關圖紙。而這些關於有機發光二極體的資料是三星顯示器公司用時6年投入1500億韓元才取得的成果,系韓國的「核心技術」。這是一種危險的行為,顯露出韓方的真實態度就是切斷一切技術轉移的渠道。長期以來,韓國一直努力維持對大陸的技術領先地位,但這種優勢日漸縮小,讓韓方陷入焦慮,於是就開始使出這種陰招。

在韓國太陽能產業位列第3的現代重工綠色能源近日宣布低價生產線停工,主要原因就是難以抵抗大陸太陽能企業的攻勢。由於韓企的單價普遍高出大陸產品10%——20%,2017年韓國有將近10家太陽能面板企業倒閉,2018年的形勢也不樂觀。因此韓方今後將集中力量生產太陽能電池和高效能面板。據韓方統計,在其國內的太陽能面板市場里,國產貨的比重從2014年的接近83%降至2018年9月的67%,國際上很多客戶為了降低成本和維繫訂單,越來越傾向於使用大陸產品,這或許是韓國市場也不斷「淪陷」的重要原因。


更讓韓方擔憂的是,最大一棵搖錢樹也面臨罡風。據韓媒11月21日報道,三星電子、SK海力士和美國美光在2018年5月31日遭到大陸方面的調查。如果這三家公司被判定涉嫌壟斷和濫用市場支配力,將各被徵收25億美元罰款(以2016年之後的晶元銷售額為基數)。其中,2家韓企(三星和海力士)將被罰50億美元(近350億人民幣)。11月16日,相關調查取得了大量證據,而韓方對此幾乎無計可施。2017年,韓國對華出口了近1800億美元的商品,其中晶元佔比超過25%,達到463億美元,也是順差的最大來源。韓國內部由此出現了批評青瓦台軟弱無能、消極應對的聲音。



除了直接維護秩序外,競爭對手還在實施彎道超車戰術。11月29日,大陸方面傳來消息,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宣布「超分辨光刻裝備研製」項目已經通過驗收,成為全世界第一台利用紫外光源實現22納米解析度的光刻機。作為集成電路製造業的核心,尖端光刻機領域一直被荷蘭ASML公司所壟斷。該公司的EUV光刻機使用13.5納米的極紫外光源,加工極限為7納米,不僅價格達到3000萬,還必須在真空下使用。目前,使用深紫外光源的光刻機成為主流,分辨極限為34納米。而進一步提升解析度需要多重曝光等技術,成本昂貴。中科院光電研究所的光刻機在加工方面結語深紫外級和極紫外級之間,解決了不少用戶的痛點。


擁有超分辨光刻鏡頭、精密間隙檢測、高深寬比刻蝕等多個核心專利的光電研究所保證「技術完全自主且可控,在超分辨成像光刻領域已經漸漸處於領先位置。」而自主設計製造的「華睿2號」晶元橫空出世,不僅是「國家隊」的高調展示,還樹立了對國貨的信心。

從目前來看,美國在半導體產業依然是巨無霸,無論在生產設備、晶元設計軟體還是晶元架構領域都處於絕對領先。甚至韓國在90年代接受美國的製造技術轉移之後,都能在存儲晶元領域(DRAM和NAND)佔據70%的全球市場份額。況且,在自主架構、晶元設備(光刻機、蝕刻機、薄膜沉積)、硅圓晶材料生產、製造技術、封測技術這一超長產業鏈里,還有不少領域依然難以望其項背。而西方國家通過低價傾銷、大打「專利戰」等手段拚命扼殺競爭對手發展相關產業。再加上「瓦森納協定」的限制,很多國內廠商很難獲得先進設備。



唯一欣慰的是,我們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場、更擁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和決心。發展半導體產業(包括集成電路、光電子、分離器和感測器)就是21世紀的「兩彈一星」工程,必須傾全國之力才能逐步打破西方壟斷。如今,在美國供應鏈體系下一直吃香喝辣的韓國人再也坐不住了,並非因為競爭對手應足夠強大,而是他們看到了未來的趨勢。現在韓國人已經開始幫助美國「剿殺」東亞大國的高科技產業,因為他們明白,大水一來,可能只淹到美國人的胸口,卻會讓供應鏈中下游的國家沒頂。韓國經濟研究院的調查顯示,韓國8個核心產業里有7個將在3年後會被競爭對手壓制,從半導體、石化、船舶、汽車、鋼鐵、顯示器等都會落於下風,唯一還能佔據優勢的恐怕只有船舶製造。而失去7個方面的產業優勢之後,韓國恐怕只能接受成為亞洲二三流國家的命運。


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這就是殘酷的國際競爭。大國的存儲晶元怎能受制於一個曾經的藩屬?韓國感覺到了這種壓力,卻不願放棄本不屬於自己的地位,反而要緊緊抱住美國的大腿,遏制鄰國的高科技產業。夏蟲不可以語冰,在全球建立「紅色供應鏈」之後,這些小角色將重新回到屬於它們的角落。(完)

註:本文系「海外探客」原創稿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探客 的精彩文章:

印度日本不再無條件給川普捧場?「印太戰略」只符合美國最大利益

TAG:海外探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