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軍被俘後吃好喝好,歸隊後卻基本會選擇自盡,其動機究竟是啥?

日軍被俘後吃好喝好,歸隊後卻基本會選擇自盡,其動機究竟是啥?

眾所周知,抗日戰爭期間,我軍向來以優待俘虜而聞名,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一些被俘期間受到優待的日軍士兵在歸隊之後,就算不被其長官擊斃,也基本會選擇剖腹自盡,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日本士兵切腹舊照

這還要從換俘說起。在抗戰時期,有時候存在雙方交換俘虜的現象,因此這些被俘的日本士兵就是在這種條件下重新返回先前的部隊。按照常理而言,這些「撿回了一條命」的日本士兵應該會更加珍視自己的生命。但實際情況是,很多士兵在回到軍營後,情緒愈發低落,甚至視自己的俘虜經歷為「恥辱」。在抑鬱了一段時間後,他們中的大多數就會選擇自殺進行了斷,而且在日本軍官內部,也有著「要好好教育士兵,一旦他們成為俘虜,就應有自我了斷的覺悟」的規則。

日俄戰爭繪畫

不過在幾十年前,日本軍官們卻從來不會這樣對待被俘士兵。比如二十世紀初的「日俄戰爭」,就有上千名日本士兵被俘,戰爭結束後約有1800人被沙俄政府釋放。在接受日軍相關機構的審訊調查後,他們便被分別遣送回家,並未遭受牢獄之災,更不要說什麼槍斃之類的刑罰了。然而隨著武士道精神在軍隊中逐漸推廣,再加上軍國主義開始在日本瀰漫,日軍上下最後總結出「為天皇戰死才是無上光榮」這句名言。在這種極端思想下,普通士兵最渴望的是「光榮戰死」,如果不幸被俘也應該抓住機會「玉碎」以避免受辱。假如有人活著回到部隊,軍隊里的其他人會視其為「懦夫」和「叛徒」,平時對他的排擠歧視是少不了的,而上級也會對其多加刑罰,致使性命堪憂。

侵華日軍劇照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在1929年公布日內瓦第二公約《關於戰俘待遇的公約》時,日方為何會拒絕在文件上簽字。因為在那種扭曲的心態下,他們連自家被俘虜過的士兵都是加以虐待折磨,更何況其他國家的俘虜。可以說,日本的這一行為擺明了日軍將在以後的戰爭中懲罰俘虜,而在二戰之中,他們確實也是這麼做的。

《日內瓦公約》中文本

相比而言,八路軍對於日本戰俘就要好得多。不僅是不殺俘虜,還會給他們吃連幹部都吃不上的白米細面,每月還會配發一定數量的香煙。如果戰俘受傷或者生病,隨軍醫務人員還會加以精心治療。此外,八路軍還建立相關學校,對這些戰俘進行培訓教育。在一些俘虜歸隊之時,八路軍甚至還會發給他們盤纏和路費。一開始,人們以為這樣一來可以打破日方所謂「被俘後會被處死」的謠言,引起日本士兵的反戰情緒,從而儘早結束戰爭。結果卻不料這些士兵歸隊後,就在武士道的洗腦之下相信自己「玷污了皇軍名譽,萬分抱歉」,只能以死殉國,希望以此得到救贖。

接受治療的日本俘虜

至於那些沒有自殺的日軍戰俘,歸隊後不僅損害了所在部隊的聲譽,還會令得自己家族名聲一落千丈。這些日軍戰俘家屬通常會被周邊鄰居稱為「國賊家屬」,不僅一輩子都抬不起頭,而且在各項事務中都會遭到全社會的排斥歧視。據相關資料顯示,這些士兵家屬直到上世紀70年代,才領到日本政府發放的撫恤金。至於那些被俘後加入反戰聯盟的日軍士兵,在參加活動時也一律使用假名,為的就是日後免遭受他人報復。

參考資料: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非洲此國又窮又小,還被地區大國徹底包圍,屹立至今究竟靠的啥?
近代中國有一兵工廠,贏自賭桌實力傲視亞洲,卻落入日寇手中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