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藥王孫思邈真人給後世的忠告,長生術切莫向外求,健康人仰賴皆一字!

藥王孫思邈真人給後世的忠告,長生術切莫向外求,健康人仰賴皆一字!

藥王孫思邈真人對心理與生理、病理各個環節之間的密切關係,有頗為深切的了解,所以主張什麼事都不能太過,過則必有所傷,「凡言傷者,亦不即覺也,謂久則損壽耳」。

孫氏養生的另一要旨,就是特別重視一個「嗇」字。他以「焚膏用小炷與大炷」作為比喻,認為人的精神氣血是有限的,必須處處注意攝養愛護,要盡量減少它的消耗。——裘沛然摘自《壺天散墨:裘沛然醫論集》

在眾多的先賢之中,國醫大師裘沛然教授最推崇的人莫過於藥王孫思邈,他覺得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孫氏能年逾百歲而不夭,簡單是一個奇蹟。經過多年的研究,裘老將孫思邈的養生思想大體總結為兩點:一為「不肯低頭拾卿相」,二為「堅持一個『嗇』字」。

前者主要是從養心的角度來說的,其核心理念是:「養生首重在養生,而養心莫善於寡慾」,認為養生要摒棄私心雜念,不要慕求浮榮,不要患得患失,要有「不為利回,不為義疚」的精神。後者主要是從日常修養的角度來說的,下面我們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孫思邈認為,人的精神氣血有限,必須處處注意攝養愛護,要盡量減少對它的消耗。

他的這一思想是在《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的啟示下,認識到如果對聲色犬馬這類嗜好不知道節制,必然會耗傷精神氣血,進而「損年壽」。

裘老指出,孫思邈主「嗇」的養生思想,實際上也是宗法老子「治人事天其若嗇」的觀點。

《韓非子 解老篇》說:「書之所謂治人者,適動靜之節,省思慮之費也。所謂事天者,不極聰明之力,不盡智識之任。苟極盡,則費神多,費神多,則盲聾悖狂之禍至,是以嗇之。」

孫思邈論述養生有「十個大要」

孫思邈深通其微言要旨,故重視保護精神氣血,從而鄭重提出「人之壽夭,在於撙節(即節約)」的告誡。

裘老告訴我們,孫思邈論述養生有「十個大要」,即「一曰嗇神,二曰愛氣,三曰養形,四曰導引,五曰言論,六曰飲食,七曰房室(事),八曰反俗,九曰醫藥,十曰禁忌」。

其中,除嗇神、愛氣、養形、禁忌等都明顯寓有嗇的思想外,其餘言論、飲食、房事等內容也可以從《養性篇》的全面論述中歸納出其主要精神。如「眾人大言而我小語,眾人多繁而我小記」,即在言論時念念不忘一個「嗇」字,這正符合中醫所說「言多傷氣」的理論。

有關飲食、房事的問題,孫思邈也同樣強調撙節,比如:「非其食不食。非其食者,所謂豬豘、雞魚、蒜鱠、生肉、生菜、白酒、大酢大咸也。常學淡食。」他主張飲食「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面粳米等為佳」,認為飲食不宜多,最好在「不飢不飽之間」,提倡飽中飢、飢中飽的飲食法。

他還列舉所見聞的事實,用以證明飲食宜從儉嗇,提出菹醬可延年而珍饈能損壽之論。

如說:「關中上地,俗好儉嗇,廚膳餚羞,不過菹醬而已,其人少病而壽。江南嶺表,其處饒足,海陸鮭餚,無所不備,土俗多病而民早夭。北方士子,遊宦至彼,遇其豐瞻,以為福祐所臻,是以尊卑長幼,咨口食啖,夜常醉飽,四體熱悶,赤露眠卧,宿食不消,未逾期月,大小皆病……以至於死。凡如此者,比肩皆是,惟雲不習水土,不知病之所由,靜言思之,可為太息者也。」

裘老指出,孫思邈所倡導的飲食主張,有不少內容是與現代營養學相抵觸的,但這是他在飲食方面的長壽秘訣,又是調查觀察的社會實錄,應當引起我們的深思。另外,孫思邈論述房事,同樣突出一個「嗇」字,他提倡節慾,力主秘嗇精氣。如他引述彭祖之說:「上士別床,中士異被,服藥百裹,不如獨卧。」

孫思邈養生方法注意事項

裘老還指出,孫思邈養生方法中有許多注意事項。

如防止六個「久」(久立、久行、久坐、久卧、久視、久聽);

提出十個「莫」(莫強食、莫強酒、莫強舉重、莫憂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懼、莫跳踉、莫多言、其大笑);

倡導十二個「少」(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

反對十二個「多」(即與十二少相反的事)等。

所有這些,總的指導思想是要將精氣神的損耗降到最低限度,就是把「嗇」字全面貫徹和具體實施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最後,裘老指出,憂愁易傷生而娛樂可健身,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孫氏卻認為不管喜怒哀樂,一概以少為佳,「多笑則傷臟,多樂則意溢」,「忍怒以全陰,抑喜以養陽」。

他對心理與生理、病理各個環節之間的密切關係,有頗為深切的了解,所以主張什麼事都不能太過,過則必有所傷,「凡言傷者,亦不即覺也,謂久則損壽耳」。孫氏對於養生之道,可謂探究入微,而其關鍵仍在「嗇」字上下工夫。

長按下圖二維碼可快速添加道長微信,詳情諮詢或登記報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夢回大道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不會因為富有而長壽,也不會因為貧困而夭亡

TAG:夢回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