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被堂姐冒名頂替上大學?警惕畸形的媒體思維

被堂姐冒名頂替上大學?警惕畸形的媒體思維

11月24日,有媒體報道稱,河南長葛女子黃偉霞稱,25年前被堂姐黃風玲冒名頂替就讀師範院校,而自己被誤一生。報道隨即引發熱議,並在新的傳播形態下發酵,網友紛紛對黃偉霞表示同情,並憤怒地批評「冒名頂替者」黃風玲。然而,隨著事件原委不斷浮出水面,此事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30日,長葛市教體局公布調查結果顯示:黃偉霞曾用學籍名為黃海霞。1993年中招考試中,黃風玲頂替黃海霞學籍名參加中招考試,冒用學籍情況屬實,但黃風玲中招成績系本人考試取得。

長葛市教體局30日在官方微信通報事件調查結果。

因此,黃風玲冒用學籍的事實已經確鑿,本人目前已被停職處理,她也必將承擔自己行為釀成的苦果。只是黃氏姊妹的是非恩怨,外界已難下一個非此即彼的斷言。然而,公眾的情緒為何一再跑偏?一是,事情本身有其複雜性的一面;再者,與報道中的不嚴謹和不專業有關,值得媒體反思。

讓我們回過頭來,重新審視出現在互聯網上的新聞。標題《河南女子被堂姐冒名頂替上大學,十幾年後得知真相痛哭》,前半句是一個事實判斷,然而,這個「事實」經不起推敲。從現在的調查結果看,這是在事件詳情不明的情況下貿然作出的結論。後半句的「真相」更讓人感覺莫名其妙,事件調查都未開始,何來「真相」一說?

再看新聞文本。報道一開始就說,「寒窗苦讀,無非是想考個好學校。長葛市的黃海霞,1993年以498分的成績考取許昌師範,卻一直沒收到錄取通知書!」而後續的官方調查已表明,黃海霞並沒有參加那場考試,而參加考試並「以498分的成績考取許昌師範」的,正是被指控冒名頂替的黃風玲。報道中「寒窗苦讀,無非是想考個好學校」一句,在字裡行間帶有明顯的感情色彩,對本應客觀、公正地呈現事實的新聞工作來說,似有不妥。

另外,在新聞報道須充分展現事件各方的情況和觀點,使讀者全面了解相關信息,以免在報道中出現偏向。在這則源頭性的報道中,只有當事人黃偉霞的一面之詞,另一外當事人黃風玲則始終處於缺席狀態。但如果恪守新聞報道準則,在聯繫不到黃風玲的情況下,應耐心等待或者儘可能保持中立。

之所以會生產這樣的新聞產品,其實不難理解。「被冒名頂替上大學」、「十幾年後得知真相痛哭」都是足夠吸引眼球的要素。黃偉霞痛哭流涕、大聲控訴的場景,更容易引來廣大讀者的共鳴。至於「再沒有比這親的大伯能做到這份上」等語句,極易在網友的情緒添上一把火。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聞寫作必須適應新媒體的要求和標準,這是不爭的事實。不過,客觀性和真實性,永遠是新聞報道不可或缺的基石。紅極一時的「標題黨」、「震驚體」雖然已被時代拋棄,作為媒體人,黃偉霞事件所引發的風波也需要引起我們的自我警醒,警惕某些畸形的媒體報道思維。如果對此類思維的滋生和傳播坐視不理,最終受害的,將是整個中國新聞事業。

文丨李勤余

編輯丨張尋

本文為紅星新聞(微信號:cdsbnc)原創

如果您發現本新聞有虛假不實等問題

歡迎向我們後台留言舉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星新聞 的精彩文章:

焦慮的童星夢:簽了15年約,想解約要賠500萬
日本女子遺棄老年痴呆症父親被捕:他被警察保護起來比由我照顧好

TAG:紅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