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的時代(8)同是寒門鳳凰男,為什麼曾布會被范仲淹甩開八條街?

宋的時代(8)同是寒門鳳凰男,為什麼曾布會被范仲淹甩開八條街?

原標題:宋的時代(8)同是寒門鳳凰男,為什麼曾布會被范仲淹甩開八條街?





北宋有兩位鳳凰男:范仲淹和曾布。


范仲淹大家耳熟能詳。曾布則不一定清楚,不過他的哥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都會有所耳聞。倆人同處一個時代,都因改革出名,出身貧寒、官至重臣,經歷也很相似,但價值取向不一樣,所採取的路徑不一樣,導致結果完全不同。

1對待出仕路徑:一個投機取巧,一個耐住寂寞。


曾布的家庭生活很不幸,父親死的早,家境也不怎麼好,全靠母親朱氏吃盡千辛萬苦才將孩子們帶大,且嚴督功課,親自查書。曾布從小就跟著哥哥曾鞏混日子,但他根本受不了苦,更吃不了苦。不過,這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懂得鑽營,擅長投機。曾家跟王安石都是江西人,他們兩家祖上就有姻親關係。哥哥曾鞏早就和王安石牽上了線。所以,當王安石祭出變法大旗後,曾布覺得機會來了,抱上了王安石這隻粗腿,飛黃騰達指日可待。嗅覺靈敏的曾布積極鼓吹變法思想,聲援王安石變法。王安石正在用人之際,就投桃報李,大力提拔曾布,一直將他提拔到三司使的職務上,主管國家財政。


范仲淹的出身也很糟糕。小時候生活十分清貧,父親很早就過世,母親因受不了生活的壓力而改嫁。范仲淹只好到廟裡去學習。他每天用兩升小米煲粥,隔夜粥凝固後便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拌著腌菜、醋汁就食,這樣的日子,過了整整三年。從春至夏,經秋歷冬,不避寒暑,連歲苦讀,夜半和衣而眠。數年後,這個貧寒的學子,習得一身本領,談吐行止,莊重沉穩,儼然大家風範。一天,皇帝巡查地方,浩浩蕩蕩的車隊經過商丘,舉城轟動,人們爭先恐後聚攏觀看。唯獨他閉門不出,埋頭讀書。有個要好的同學特地跑來,急切地說道,快去看,千載難逢的機會啊,千萬不要錯過!范仲淹淡淡地說,將來再見也不晚。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開始了從基層做起的仕途生涯。


2對待從政政績:一個靠取悅上司,一個不使一路哭。


范仲淹和曾布都喜歡政績,其實,當官的喜歡政績也沒什麼只要你因為喜歡政績而給老百姓干實事,就比尸位素餐的垃圾官僚強。

不過,曾布靠唯上司是從獲得政績。剛開始,曾布和王安石通力合作,變法伊始,面臨很多阻力,宋神宗很是猶疑。王安石非常煩惱,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候,曾布就給宋神宗打了一劑強心針,他對宋神宗說,「推赤心以待遇君子而厲其氣,奮威斷以屏斥小人而消其萌」,你得強硬起來,殺一兩個阻撓者,新法自然就推行下去了。王安石是君子,殺人的話他說不出來,但是曾布能說。曾布的話效果很好,它讓宋神宗堅定了變法的思想,為新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助推力。


王安石有一個弟弟叫王安國,堅決反對王安石變法,到處說變法的壞話,肆意攻擊王安石變法。作為哥哥,王安石不好說什麼,也不能拿弟弟怎麼樣。後來是曾布出面,狠狠地批評了一頓王安國,教訓他說,變法是國家大計,你一個小小的公務員憑什麼說三道四?別以為你是宰相的弟弟就沒人管得了你?這個情商很高的人自然獲得皇帝和王安石的青睞。


范仲淹則不一樣。他任興化縣令時,負責治理水患。他的幾個前任都是簡單地修修堤壩應付而已,范仲淹卻親自去海邊,與當地居民商討良策。民工們開始修堤築壩時,范仲淹不是坐在高堂之上而是現場指揮,不僅勸勉民工們要同心同德將壩修好,還將自己的薪俸拿出來,為民工們改善生活,民工們深受感動。


范仲淹擔任參知政事後,推行「慶曆新政」。新政措施其中一條,就是對官吏的調整,對那些做官憑關係、陞官拍馬屁的官員一律撤換。范仲淹派了一批按察使,到各地去了解情況,然後寫出書面報告,將一些不能勝任、昏庸無能的官吏的名姓,從登記簿上劃掉。樞密副使富弼看見范仲淹拿著硃筆一道一道地塗抹,動了惻隱之心,就對范仲淹說:「您拿筆塗這麼一道杠子容易,可不知道這一筆下去,一個家庭的老小都得抱頭痛哭呀!」范仲淹停下筆,對富弼說:「唉,一家哭,總好過一路(「路」是宋代的行政區劃,接近於現在的「省」)哭吧!我這樣一筆一筆划下去,是為了讓一路的百姓不再哭。」最後,范仲淹還是把這批官員逐個撤職了。


3對待職務變遷:一個靠混圈子,一個順其自然。

王安石變法越來越深入,觸動了更多的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反對它的人也越來越多,甚至於宋神宗的老媽和奶奶都出面干涉,宋神宗終於頂不住壓力了,決定暫時收手,罷免了王安石。王安石主導的熙寧變法失敗後,作為變法派的主力隊員曾布馬上改頭換面,站在守舊派的立場攻擊王安石變法,就給自己找好了後路。所以,當宋神宗薨逝,新上任的宋哲宗年齡太小而由他奶奶高太后執政的時候,舊黨得勢,新黨式微,其他的新黨派都被狠狠地打擊,而曾布卻還能夠被舊黨所接納,在中央當上戶部尚書,甚至於大守舊派司馬光都向他伸出了熱情的手。


沒過幾年,高太后終於老死了,宋哲宗親政。政治風向又變了過來。宋哲宗是宋神宗的親兒子,他要繼承老子未竟的變法大業,奶奶搞的那一套,他要推倒,奶奶用的人,他要扔掉。舊黨的噩夢到了,司馬光死了都要遭受清算,新黨的春天再一次到來。作為碩果僅存的改革派曾布,又使出四川絕技——變臉,混進了新黨的圈子,並迅速上位。


在慶曆新政中,范仲淹上疏仁宗「再議兵屯、修京師外城、密定討伐之謀」等七事,並奏請擴大相權,由輔臣兼管軍事、官吏升遷等事宜,改革廣度和深度進一步增加。


新政實施後,恩蔭減少、磨勘嚴密,希圖僥倖的人深感不便,於是毀謗新政的言論逐漸增多,指責范仲淹等是「朋黨」的議論再度興起。六月,邊事再起,范仲淹請求外出巡守,仁宗任命為陝西、河東宣撫使。

隨後,反對聲愈加激烈,范仲淹請求出知邠州,仁宗准奏,遂罷免其參知政事之職,改為資政殿學士、知邠州,兼陝西四路緣邊安撫使。冬十一月,范仲淹因病上表請求解除四路帥任、出任鄧州,以避邊塞嚴寒,仁宗升為給事中、知鄧州。級別連降四級。范仲淹抵達任所鄧州,並沒有氣餒,更沒有怨天尤人,而是踏踏實實做好地方事務,重修覽秀亭、構築春風閣、營造百花洲,並設立花洲書院,閑暇之餘到書院講學,鄧州文運大振。


4對待朋友:一個翻手是雲覆手是雨,一個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為了和王安石劃清界限,曾布迅速調整立場,第一個站出來攻擊新法,說有人以變法的名義大肆撈錢,收剮民脂民膏,他在大街上做了一項調查,隨便叫住幾個人,問他們對王安石變法的看法,他們都是流著眼淚控訴新法,可見王安石變法是多麼不得人心啊。


一個輪迴過後,後新黨派章惇上台,作為副手的曾布放低姿態,始終維護章諄的一把手形象,但是卻一個勁攛掇他幹壞事。曾布對章諄說,想當年那幫子舊黨分子害的咱們多慘啊,將咱們的王安石大人活活氣死了,如今咱們得勢了,一定要反攻倒算,務必要痛打落水狗,一個都不寬恕,一個都不放過。章惇也恨舊黨,於是就羅織罪名,將舊黨分子清理出朝廷,貶到地方。


范仲淹原先跟梅堯臣相交甚好,兩人因觀點不同,從而變成了陌路人。范仲淹生性耿直,看到朝政過失都要理直氣壯的批評,連上四章論斥宰相呂夷簡,被朝廷貶為饒州知州,後又幾乎貶死嶺南。范仲淹妻子李氏病死在饒州,他自己也得了重病,在附近做縣令的梅堯臣,寫了一首《啄木》詩和一首《靈烏賦》給他,勸范仲淹學報喜之鳥,不要像烏鴉那樣報凶訊而「招唾罵於里閭」,從此拴緊舌頭,不要多事。范仲淹立即也回寫了一首同樣題目的《靈烏賦》給梅堯臣,他在賦中斬釘截鐵的寫道,無論如何他都要堅持正義,堅持真理,不管人們怎樣厭惡烏鴉的啞啞之聲,他始終都是「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盡顯為民請命的凜然大節。


5對待婚姻:只有新人笑,那聞舊人哭?一個相濡以沫家風流傳。


曾布的妻子魏玩是宋朝有名的女詞人,出身名門之前,他和魏玩還是很恩愛的,可是,自從有了功名,步入仕途,曾布就將夫人丟在家中,長期冷漠。魏玩成了一個怨婦,天天思念自己的丈夫,可是自己的丈夫卻不見回家,「為報歸期須及早,休誤妾,一春閑」。曾布為什麼要將夫人在老家呢?因為曾布是一個薄情的人,他另有了新歡。看上了一個姓張的女子,後來就成了曾布的小三。曾布將他調教得上得廳堂,下得廚房,還能經常出入皇宮大內充當曾布的「密探」,早已將夫人忘到了九霄雲外。直到曾布當上了高官,才將夫人接到京城來。這個時候,魏玩早已人老珠黃,對曾布再也沒有吸引力了。只好沉浸在遣詞造句之中,不久就病死了。


范仲淹跟妻子李氏同甘共苦,患難見真情。她支持丈夫設置義田義莊,就是將每年「所得租米,自遠祖而下,諸房宗族,計其口數,供給衣食及婚嫁之用」。為了讓義田義莊擴大並持續下去,范仲淹夫婦先後數十次增補義田,增加收入,以達到正常運行。范家的善行,一直為百姓們所推崇。李氏還協助丈夫先後編寫《戒諸子及弟侄》、《六十一字族規》、《義莊規矩》等家訓、族規,以訓誡范氏子弟和族人。


有了這位賢內助的相濡以沫,范仲淹為政清廉,世稱范文正公,而他的言傳身教,也為子女們營造了良好的家風,這是一種以清廉奮進的家風,為萬世敬仰。


權力面前,一個潰敗腐爛,一個出淤泥而不染。同是底層出身,曾布簡直就在被范仲淹吊打,他輸了,輸在格局,也輸在根深蒂固的投機思維。



一言以蔽之,他倆的距離就在於:一個人不管你生前當多大的官,倘若對人類的事業、社會的進步、百姓的幸福沒有什麼建樹,你就是一文不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指尖上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指尖上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