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NASA重返月球拋出26億大單,為啥沒有SpaceX參與?

NASA重返月球拋出26億大單,為啥沒有SpaceX參與?

美國商業航天地盤再度擴容,從近地軌道擴展到地月軌道。

就在今天凌晨(美國當地時間下午),NASA發布了重返月球計劃新動向:未來10年,9家公司有資格爭奪26億美元合同,用於向月球表面發送快遞,為載人登月備足料,鋪好路。


先來看看9家公司到底是誰?

宇宙機器人技術公司(Astrobotic Technology)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

深空系統(Deep Space Systems)科羅拉多州利特爾頓

德雷珀(Draper)馬薩諸塞州

螢火蟲航空航天公司(Firefly Aerospace)得克薩斯州

直觀機器公司(Intuitive Machines)得克薩斯州休斯頓

洛克希德·馬丁太空公司(Lockheed Martin Space)科羅拉多州利特爾頓

馬斯廷太空系統公司(Masten Space Systems)加利福尼亞州莫哈韋

月球快車(Moon Express)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

超越軌道(Orbit Beyond)新澤西州

看得出來,這9家公司涵蓋了從創新公司到老牌巨頭,從無名小卒到大名鼎鼎……

但,沒有風頭正勁的SpaceX,這是為啥?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捋清思路——


NASA為啥拋繡花,讓這9家公司爭搶26億美元大單?

簡單來說,重返月球計劃不會重蹈阿波羅登月的老路,不再「舉國體制」大玩插旗揚威,因為沒了強勁敵手。

要知道,阿波羅登月計劃從1961年至1972年,動用40萬人,動員數千家機構,耗資254億美元(相當於2016年1070億美元),最終換來12名宇航員登月,以及一大堆追憶資料。

所以,重返月球計劃的最大特點就是官助民辦,商業外包。NASA不再擼起袖子自己干,而是總設計師、發包方,由各太空公司競標,爭奪承包方席位。既省錢,又高效,還免責。

就像已經在搞的國際空間站貨運補給任務、美國商業載人航天任務一樣,重返月球計劃也不例外。


這次外包任務叫什麼?主要幹什麼?

NASA官方稱為Commercial Lunar Payload Services (CLPS),直譯為月球載荷商業服務,你不妨理解為月球快遞外包業務,從地球表面到月球表面,門到門的太空快遞。

快遞包裹:重返月球使用的各種科學儀器、技術設備。


NASA拋繡花,誰是最大贏家?

從這次外包業務來看,這次入選的9家公司,毫無疑問最大贏家就是洛·馬。

我們知道,洛克希德·馬丁太空公司(Lockheed Martin Space)屬於美國洛克希德·馬丁集團四大業務板塊之一,母集團可是全球最大國防承包商、軍火商。2017年總收入510億美元,員工數超10萬。

單獨看看洛·馬太空公司,也是頂牛。

最近最火的洞察號探測器就是人家製造的,之前負責開發的花名冊更是鼎鼎有名——美國太空梭機體、哈勃太空望遠鏡、斯皮策太空望遠鏡、鳳凰號火星著陸器、奧德賽火星探測器、MRO火星偵察軌道器、火星全球測量師探測器、NASA下一代深空飛船獵戶座飛船……

洛·馬擁有其他8家無法企及的王牌:手握髮射系統——ULA美國聯合發射聯盟旗下所有火箭。要知道,ULA是由兩大航空航天巨頭:波音 + 洛克希德·馬丁兩家太空發射部門合併而成的,歷來就是NASA主要發射商。


關鍵問題來了,這次競爭26億美元奔月大單,為何沒有SpaceX?

論快遞能力,SpaceX是太空快遞一哥。無論是現成的重鷹火箭,還是即將橫空出世的BFR/Starship,都是繞月登月的可靠運輸工具。更何況,最早2023年SpaceX還將發射首班環月之旅。

論發射報價,SpaceX是價格屠夫。發射價基本是ULA一半甚至更低。論公共關係,NASA是SpaceX最大金主,已經拿下26億美元大單,關係自不一般。

論創新整合,SpaceX是超凡者,不斷自我迭代的「死磕俠」。復用回收火箭、貨運飛船,載人龍飛船,超級星際運輸系統(BFR/Starship),全球覆蓋超高速互聯網……一再證明超能力「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可行」。

但,這些都只是SpaceX的競爭優勢,並不是競爭理由,更不是什麼動力。別忘了,SpaceX是為了馬斯克的火星夢而生,終極目標是殖民火星,而不是改道月球。

最終要在火星退休的馬斯克,早已在布一個大局,可以說是史上最大一局:殖民火星世界,打造火星時代。

不管叫BFR還是Starship,其實是飛往火星的諾亞方舟。

沒油沒氣的火星世界,最靠譜的能源就是太陽能,於是布局太陽城SolarCity主攻太陽能技術;最現實的交通工具就是純電汽車,因此特斯拉主攻純電驅動。

最早的火星世界無疑屬於地下時代,於是創立鑽孔公司Boring Company專事鼴鼠特長,主打超級地下交通系統Hyperloop。

要想立足異星世界,人工智慧必不可少,創建OpenAI主攻人工智慧最前沿;人機結合是未來趨勢,腦機介面技術則是看得見的未來,Neuralink神經科技創業公司正在低調研發。

看得出來,與其說馬斯克是在做火星夢,不如說是在造夢。

無論夢想最終能否成功,馬斯克都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加速器、未來即來的時空推進者。更何況,他之前的夢想都已兌現。

結論:有錢只是夢想成真的金枕頭,但不是夢想本身

這就是NASA重返月球,SpaceX為何缺席的根本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體引力波 的精彩文章:

中國火星車啥時登陸?2021年4月23日

TAG:三體引力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