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以美國的技術水平,能夠在2030年前把宇航員送上火星嗎?

以美國的技術水平,能夠在2030年前把宇航員送上火星嗎?

技術上完全沒問題,經濟壓力很大,風險還是有的!

經濟上

要讓美國在2030年實現登錄火星,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美國的確有錢,在2017年美國財政支出3.32萬億美元,其中NASA預算是195億美元,占財政支出的0.587%。

美國每年在航天領域的支出,超過其他國家的總和,這也是美國在航天領域擁有霸權的保證之一;美國要想實現登錄火星,給NASA的預算起碼得增加十倍,財政佔比將達到阿波羅登月時期的4.5%以上。

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算上通貨膨脹,到2030年就相當於3000億美元的預算,美國人口也就4億不到,而且美國是制度最完善的民主國家,要想4億納稅人同意把他們交的大部分稅花在航天領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算美國總統想干,也得看看美國國會的臉色!

技術上

我們不看資金談技術的話,是完美沒問題的。美國早在五十年前發展的土星五號推進器,起飛重量就達到了2950噸;而美國現在發展起來的太空發射系統,超過土星五號的運載能力,其技術更加成熟和先進。

而且空間站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安全性得到大大提升,在空間站中逗留的人,最長時間超過2年(747天),密閉空間的人類生存問題已經不是難事。

而且美國對火星的了解也是非常多的,甚至比對月球的了解還多,從上世紀到現在,美國向火星發射的探測器有:水手1、2、5號,海盜者1、2號,火星觀察者號,環球勘探者號,火星氣候探測器,極地著陸者等等。

登陸火星的著陸器有:勇氣號、機遇號、好奇號、洞察號等等,為人類探尋火星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數據。

如果要載人登錄火星,最大的難點就是飛船補給系統變得非常龐大,不過空間對接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無論在地球軌道上組裝然後飛往火星,還是飛到火星後再組裝,都是可以實現的。

國際空間站總質量400噸,相當於一個足球場大小;載人去火星的飛船,中間要飛行7個多月的時間,飛船起碼還得比國際空間站大數倍,才能保證數人在數年內的補給生活。

所以單從技術上看,美國載人去火星是完全沒問題的;而且特斯拉的創始人馬斯克,還創立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也計劃在2025年左右登錄火星,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好啦!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伯史密斯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小於普朗克長度後,就變得沒有意義了?

TAG:艾伯史密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