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國主戰坦克發展史

美國主戰坦克發展史

美國坦克的發展,經歷了從挫折到大發展的重大轉變,其代表性的產品便是MBT70主戰坦克和M1主戰坦克。

MBT70主戰坦克

60年代末到70年代,是冷戰雙方嚴重對峙的時代。北大西洋公約和華沙條約兩大軍事集團,在歐洲集結了大量的兵力。當時,華約國家在坦克的數量上佔有壓倒優勢,北約和華約在歐洲地區部署的坦克數量為1:4,從坦克的質量上看,華約的T-62坦克和北約的M60、「酋長」坦克在性能上不相上下。蘇聯及東歐各國的坦克,成為懸在北約頭上的「達摩克利斯劍」。為了對付蘇聯坦克的巨大威脅,當時北約的軍事頭面人物甚至考慮在必要時動用小型戰術核武器。但是,不到萬不得已時是不會動用原子彈的。北約一方當務之急是研製一種性能先進的主戰坦克,在冷戰的對峙中,佔有優勢,起碼應取得均勢的地位。這就是MBT70主戰坦克研製的背景。

MBT70主戰坦克

MBT70主戰坦克的研製,有兩個突出的特點。第一它是美國和德國合作的產物。第二它是「洋冒進」的產物。由於這兩點,使得MBT70主戰坦克在研製的過程中,就中途天折。但是,它在美國和德國的戰車發展史中,都佔有較重要的地位,成為戰後第二代坦克向第三代坦克過渡的一個重要的插曲。

美國是頭號經濟大國和軍事大國,而德國則在現代坦克的研製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由美國和德國這兩個坦克大國兩強聯合研製一種新型主戰坦克,意義重大。美德力圖將「高、大、精、尖」技術一股腦地用到新型坦克上。提出的戰術技術指標的確令人驚異,包括:戰鬥全重50,單位功率為25hp/t,乘員3人,裝自動裝彈機,主要武器是152mm兩用炮管,具有遠距離作戰能力,先進的火控系統,具有較高的首發命中率和夜間作戰能力,裝三防裝置,等等。

美德雙方商定, 34個總成中,美國負責6個,前西德負責18個,美德共同負責的為10個。可見,在研製過程中,前西德一方是出了不少力的。至1967年10月,雙方都製成了幾輛樣車。單從MBT70坦克樣車上所採用的一些新技術看,你就會對「洋冒進」的提法領略二三。戰鬥全重50t,乘員3人,帶自動裝彈機,裝152mm火炮/導彈兩用炮管,先進的火控系統, 1480hp高增壓風冷發動機,液氣懸掛裝置,三位一體式的乘員布置方案,駕駛員遙控操縱裝置,複合裝甲,等等。在60年代末,這些新技術一上,無疑使MBT70坦克成為「豪華型」坦克。這樣一來,不僅使研製費用大幅度上升,單車採購費用也在100萬美元以上,是當時M60主戰坦克的3倍,而且還使這種新型坦克的可靠性相當差,操縱麻煩,故障頻發。上面提到的這些先進技術,在80年代的主戰坦克上,如M1、「豹"2主戰坦克,許多已經變成現實。

車長、炮長、駕駛員三名乘員都位於炮塔內,駕駛員坐在一個與炮塔旋轉方向相反的「反旋轉裝置」中,始終面對前方,通過遠程遙控操縱裝置來駕駛川克。由於反向旋轉,駕駛員常常有種「暈船」的感覺。152mm兩用炮管的射擊操作十分麻煩,可靠性不高,這說明主要武器類型的選擇,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欲速則不達。貪大求新,只能適得其反。1969年,美、德兩國決定終止MBT70坦克的研製計劃。結果,這種號稱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坦克」,只能以失敗而告終。

對於二戰後美國坦克的發展,歷來有「漸進論」和「躍進論」兩種觀點。如果說,從M26到M48,再到M60,反映了漸變發展觀點的話,那麼, MBT70坦克則是典型的躍進發展的代表。一位美國軍事專家說得好:"M60A1坦克代表了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坦克時代以來的經驗積累,而M551,M60A2和MBT70坦克的失敗,則說明過分依賴未經驗證的技術的危險性。」

不過,對MBT70坦克也不能完全否定。MBT70坦克上的許多部件,經過改進和完善,用到了M1主戰坦克上。而MBT70坦克"洋冒進」的經驗教訓,也使M1坦克的研製工作走的是一條比較穩健而紮實的發展道路。M1坦克的研製階段,從1973年1月開始立項和招標,到1981年1月列入美軍裝備,前後用了8年時間。在和平時期,這一研製進度並不算很慢。日本的90式坦克,用了15年的研製時間;而法國的「勒克萊爾」坦克,則用了9年時間。

M1主戰坦克,無論從外觀上,還是戰術技術性能上,都與上一代的M60坦克有相當大的不同,如果說, M60坦克上還能見到M48甚至M26坦克的「影子」的話,那麼, M1坦克便給人「面目一新」的感覺。M1主戰坦克,開創了美國坦克發展「新的起點」,使美國坦克進入了"M1主戰坦克時代」。

M1主戰坦克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經受了戰火的考驗,贏得了聲譽。在近年來的世界坦克排行榜上, MIA2坦克始終名列三甲,顯示了良好而穩定的性能。不過,M1坦克上以燃氣輪機為動力裝置這一點,卻始終遭到一些非議。當時世界上只有M1和俄羅斯的T80坦克採用了燃氣輪機為主動力裝置,而且,美、俄兩家都有在下一代坦克上採用柴油機的計劃。

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共裝備M1系列主戰坦克8500多輛。到目前,美軍現裝備和儲備的M60主戰坦克還有上萬輛,而美陸軍後備役部隊中,甚至還有少量M48A5坦克。「三世同堂」,M1和M60並駕齊驅,這就是美軍坦克裝備的現狀。

在美國陸軍各種裝甲車輛的發展上,70年代至90年代,也是一個穩定發展的時期,各種裝甲車輛配套成龍,型號統一,有較強的獨立作戰能力。在美軍裝甲師和機械化師的武器裝備中,坦克是清一色的M1系列和M60A3坦克,步兵戰車則以M2/M3戰車為主,其餘的裝甲車輛有:M113裝甲輸送車、M109自行榴彈炮、M270多管火箭炮、「陶」式反坦克導彈反射車、「阿達茨」防空一反坦克導彈發射車等。由於型號統一,裝備的品種少,為後勤保障和訓練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不過,在美國陸軍中,戰鬥車輛幾乎清-色是履帶式的,輪式戰鬥車輛極少,而美國海軍陸戰隊則裝備了許多LAV輪式裝甲戰車。這一趨勢也許會在未來的歲月里有所改變。

二戰以後,美國陸軍的編製也幾經變化。其中比較著名的是1986年編成的86型師,包括86型裝甲師和86型機械化師。86型裝甲師,共有人員19700人。主要作戰武器裝備有:M1主戰坦克348輛,M2步兵戰車216輛, M3騎兵戰車92輛,M109自行榴彈炮72輛, 203mm自行榴彈炮16輛,M270多管火箭炮9門, 「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射車48輛, 「阿達茨」防空一反坦克導彈發射車60輛, AH-64武裝直升機50架,其他飛機96架。可以看出, 86型裝甲師配套比較齊全,具有較強的獨立作戰能力。

冷戰結束以後, 美國陸軍的編製規模也相應縮小。1989年時,陸軍員額為77萬人,有18個師,包括:裝甲師4個,機械化師6個,步兵師1個,空降師2個,輕型步兵師5個。裝甲師和機械化師為重型師。到了1996年,陸軍員額只有49.5萬人,有11個師這11個師分屬於第1軍、第3軍、第5軍、第18空降軍。其中,第1軍、第3軍、第18空降軍駐美國本土,第5軍駐紮在聯邦德國。此外,在韓國還駐紮有第2機械化師。海灣戰爭後,師的編製人數也有所縮小,裝甲師為13226人,機械化師為13708人,但師的武器裝備同86型師大體相當,仍然保持著較強的戰鬥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總說裝甲 的精彩文章:

TAG:總說裝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