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這家台灣拍賣界的新星即將呈現一場近300件的精品拍賣會!

這家台灣拍賣界的新星即將呈現一場近300件的精品拍賣會!

古董珍玩

本季藝珍藝術2018年秋季拍賣會推出「古董珍玩專場」可謂陣容強大,涉及廣泛,不乏有時代經典代表的青銅重器,還有巧作天成的上自文化期下至明清時期,蒐羅恆誇千年玉雕文化。各類古董珍玩拍品既有宮廷舊藏,也有徵集來自海外知名人士的舊藏之物,來源清晰傳承有序,拍品風格多元、數量可觀、質量上乘,件件矚目!藝狐君帶您一覽本場更多精彩拍品!

Lot 109 漢 青玉陰刻狩獵圖(一對)

尺寸:25x10.2/25.1x10cm

起拍價:500,000 新台幣

說明:長方形玉板一對,青玉玉料,局部受沁帶有黑、褐色沁斑。正面以陰刻雕琢狩獵主題,人、熊、鳳鳥組合成生動的題材,充滿動感。獵人做狩獵狀,手執捕獵工具,熊紋刻畫靈動,鳳鳥呈展翅狀,反面光素無紋。玉板在戰國時期出現在中山國地區,多以龍紋為主題。本組漢代玉板全器以細陰刻、深陰刻線條交錯構成華麗紋飾,內容也較戰國時期豐富多樣,加入漢代經常可見的熊紋,布局緊湊,結構複雜,風格怪誕離,神秘又美觀。

Lot 111 宋-元 玉瑞獸

尺寸:6.1x4.2cm

起拍價:500,000 新台幣

說明:白玉玉料圓雕而成,局部受沁帶有褐色綹紋,玉質溫潤光澤、晶瑩潤白。瑞獸其狀若獅,獸首正面寬闊,雙眼圓睜直視,獸耳伏貼側邊,眉毛刻畫細緻,張口露齒,下連髯毛,生動立體。獸呈卧狀,四肢粗壯有力、屈曲收於身下,,背部微隆,細琢大連弧脊柱,如脊骨筋絡。再以浮雕勾勒腿部線條,展現肌肉力道。尾巴回卷貼臀,以陰線裝飾毛流,縷細如絲。

參閱:宋代玉獸,高4.9cm,現藏杭州歷史博物館。

Lot 125 戰國 玉蟬(一對)

尺寸:2.7x3.2/2.8x3.5cm

起拍價:5,000 新台幣

說明:玉蟬一對,大小略有差異,為一對圓雕展翅玉蟬。玉蟬質地相當細潤,輕透帶光澤,器表周圍局部帶有黑色沁斑。玉蟬正反兩面皆琢刻紋飾,身體渾圓略厚,翅膀輕薄精緻。雙目圓睜略凸,後頸陰刻短稜線,背部中間微隆,細琢道道刻痕表示蟬身,翅膀刻畫細膩、富層次,以陰刻線條細琢網紋、雙勾雲紋裝飾,兩瓣翅膀紋飾相同。胸腹圓鼓,上琢略粗凹槽表現身體線條,形象逼真、寫實生動。頭尾兩端對鑽通天孔,可繫繩配戴。本對玉蟬紋飾繁複別緻,翅膀上所琢刻的網紋,在戰國時期中原地區已不見,是為南方玉器的裝飾紋飾,如湖北棗陽九連墩2 號墓出土的戰國玉透雕虺龍珮,即可見以網紋裝飾虺龍後頸。除此之外,龍足所雕琢的勾連雲紋也與本對玉蟬相似,類此紋飾在戰國時期皆是南方的獨具特色。戰國玉器題材豐富、技藝精湛、姿態萬千是中國玉器史上的代表年代,而南方楚國玉器在戰國時期更是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Lot 148 春秋 玉蟬

尺寸:高3.2cm

起拍價:150,000 新台幣

說明:黃白色玉,局部受沁帶有褐、黑色沁斑,玉質溫潤縝密。本器為圓雕玉蟬,略呈橢圓形。在蟬首兩側雕琢凸出大眼,後頸部陰刻線條,蟬翼上的葉脈紋纖細秀麗,長長斜線紋中加飾陰刻短紋,典雅秀麗。蟬的腹部細雕數隻腳,細膩寫實。東周時期制玉工具更為進步,玉雕技術大為提高,設計繁複,本器幾乎無空白,相當華麗,時代特徵鮮明。

Lot 161 清乾隆 黑白玉御制詩羅漢山子(雙面工)

尺寸:高18cm

起拍價:3,600,000 新台幣

說明:本件山子以整塊黑白玉巧雕而成,白玉瑩潤如脂,周圍略帶黃色;黑玉略有深淺,溫潤細膩。本器碾琢一羅漢坐於岩洞盤石,羅漢神情專註,右握經書,焚香冥會。岩頂壁上留白處以陰刻技法提詩,畫面意境悠遠,顯露乾隆皇帝鍾愛作詩之情。匠師尊形惜材,巧借天然玉色、自然的形態安排構圖,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立體感極強,情景交融。清乾隆時期玉雕作品開創了玉器史上另一個輝煌時期,「乾隆工」即是這是其精美玉器的代名詞。本件玉器用料上乘,工藝精湛,利用玉色呈現出奇巧構思,結合詩、書、畫三絕於一體,實為陳設器中的「畫意玉器」。清代宮廷玉器之精美,尤其乾隆工的精湛更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今年香港蘇富比推出的乾隆高士圖山子以台幣三百多萬成交,香港邦翰斯也推出相似作品,可見類此作品的受歡迎程度。本件玉雕無論工藝細膩度、質地縝密度,都是傳世藏品中罕見之宮廷玉器。

參閱:1.香港邦翰斯,2018/11/27,Lot0077,清乾隆 青白玉雕御制十六羅漢贊山子,估價HKD 600,000-800,000。 2.香港蘇富比,2018/10/3,Lot0121,清乾隆 青白玉浮雕山水高士圖山子,成交價HKD 600,000。

Lot 168 清代 玉如意觀音

尺寸:高17.3cm

起拍價:1,200,000 新台幣

說明:本件玉雕觀音以整塊白玉細雕而成,觀音神態寧靜安詳,雙眼微闔,眉間細琢白毫,挺鼻、小嘴,雙頰豐腴,栩栩如生。髮髻高挽,頭戴風帽,髮絲刻畫絲絲入扣。身披禪衣,衣飾寬垂,手持如意,結跏趺坐於蓮花座之上。蓮花瓣琢刻的層次分明,排列規矩工整,作工精細。本器玉料溫潤,細膩如凝脂。工藝精湛,衣紋呈現的婉轉流暢,全器精美莊嚴,純淨色勻。

參閱:保利廈門,2018/7/15,Lot0711,白玉雕藥師佛擺件,高15.5cm,估價RMB900,000-1,600,000。

Lot 184 清代 青玉山子

尺寸:高14cm

起拍價:300,000 新台幣

說明:山子取整塊上選青白玉雕成,玉質純淨縝密,溫潤油亮,圓雕呈山峰形。一面巧雕聳立山崖,陡坡峭壁,山勢險峻。崖下流水湍急,運用細陰線雕琢出層層波浪,加以凸雕技法表現迭起浪花,栩栩如生。河面上透雕一翁駛著遊船游湖,船上人物談笑觀景,徜徉山水之間,意境悠遠。另一面運用高浮雕、透雕蒼松挺立繁茂,山前崖上設一亭,亭前老翁憑欄談笑觀浪,悠閒自在。

參閱:1.北京保利,2018/12/19,Lot6169,清乾隆 白玉浴馬圖山子擺件,長19.3cm,成交價RMB 828,000。 2.北京保利,2018/6/20,Lot5963,清中期 白玉赤壁夜遊圖山子,高18.5cm,成交價RMB 805,000。

Lot 187 清 乾隆 白玉高士山子

尺寸:高21cm

起拍價:2,000,000 新台幣

說明:本件高士山子取整塊上好白玉運用圓雕、浮雕、透雕、陰刻等多種技法細雕而成,玉料厚實盈潤,質地油亮細密,呈山峰形。一面雕蒼山靄靄、松樹林立,枝幹刻畫遒勁,奇石峻岭,層次分明。四位高士站於松樹下、兩兩高士座於奇石上談笑,孩童在旁觀溪。沿著石級而上,一條蜿蜒小溪順流而下,中間以陰線表現流動之感。高處一飛簷小亭立於山崖之上,鱗瓦刻畫清晰,雕工細膩。另一面雕琢也同樣費工,三兩高士賞畫談天,松葉層層疊疊,是清代呈現手法,與宋、元、明時期松葉較疏且葉脈呈放射狀不同,另外松針同心外射中有一圓凹如臍,此種雕法也是清代特徵之一,與故宮博物院現藏清代玉採玉山子表現手法如出一轍。所謂「玉不琢不成器」,山子是玉雕文化中最能展現中國文人社會的代表作品,源於宋,盛於清,除了需要有鬼斧神工的雕琢技術外,更需要有巧奪天工的構思設計,把中國山水之畫意在立體圓雕玉器上展現得淋漓盡致。本件作品布局合理,線條粗細、雕工深淺掌握到位,立體感、透視感皆具,其遠近景表現的比例適中,意境十足,清麗脫俗。

參閱:1.清 玉採玉山子,高15.4cm,現藏國立故宮博物院,資料識別故玉002880N000000000。 2.香港邦翰瀚斯,2017//11/28,Lot10,十八世紀上半葉 御制白玉巧雕仙童祝壽山子 「如南山之壽以介景福」、「春和」篆書,寬11.3cm,成交價HK 7,900,000。

Lot 202 宋以前 玉辟邪

尺寸:寬8.2cm

起拍價:1,500,000 新台幣

說明:玉呈灰青色,獸首、四足等局部帶黑色,質地細膩潤澤,玉色柔和別緻。本件作品為一圓雕玉辟邪,卧伏在地,微昂首,獸首刻畫憨態可掬,生動傳神。頭頂雕獨角後伸,兩側有翼,翼上陰刻羽紋。左前足略往前伸,其餘三足卧於身下,動感十足。此器造型壯碩渾厚,刀工流暢,工匠運刀如筆,神韻兼備。辟邪是傳說中的神獸,形體似獅子,肋帶雙翼。古人深信辟邪可驅邪除穢,佑福兆祥,極受人崇敬,更是中國玉文化中獨特的經典代表。本件玉辟邪承襲漢代風格,可參考現藏於咸陽博物館《漢代玉辟邪》,姿態與本件相近。

Lot 243 西周 青銅隱簋

尺寸:高16cm

起拍價:5,800,000 新台幣

說明:簋作為資盛器,在商代初期以降,逐漸進入商代貴族禮儀生活的視野,在西周時期,簋與鼎成為穩定的禮器組合,受到周代貴族的重視,所謂的列鼎列簋制度,亦即鼎、簋的數量代表相應的貴族禮儀身份,《詩經?伐木》記載的「陳饋八簋」,即是該禮制的反映。本簋侈口厚唇,豎頸圓鼓腹,高圈足,雙耳飾獸首,下曳扁方垂珥。頸部飾一周鳳鳥紋,浮雕獸首居中,兩側各有一隻鳳鳥對望,鳳首微揚,冠呈多齒狀,長尾上卷,華麗生動。其間並以雷紋襯地,由地紋以至高浮雕,烘托出豐富的視覺層次。腹部光素,唯圈足上有兩道弦紋。長尾鳳鳥紋一般被認為流行在西周中期,為周人特有的審美創造,可以作為本簋年代的證據。同類的簋見於兩岸博物館重要的青銅器收藏:台北故宮的「縣妃」簋、上海博物館的「保員」簋,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輔師」簋,皆可茲比較。

器內底共有銘文42字:唯四月,王執魏駒,至於冀,內光 宮,休無尤, 敢對揚天子光,用作朕文考日癸寶簋,其子子孫孫萬年永寶。大意是說,在四月的時候,周王在魏(今山西)地舉行執駒禮,爾後在冀地光臨 的宮室,一切無恙, 稱揚天子的榮光,為亡父日癸作簋一件,以茲紀念。

執駒禮頗見於文獻,《大戴禮記?夏小正》:「四月……執陟攻駒。執也者,始執駒也。執駒也者,離之去母也。陟,升也,執而升之君也。攻駒也者,教之服車,數捨之也。」 駒指的是剛滿兩歲的成年馬,令其離開母馬,即是「執駒」,「攻駒」則是對成年馬展開訓練,教牠學習駕車。對於以軍事立國的周人而言,馬政是周王而相當重視的一環,根據統計,目前紀錄執駒禮的銅器有六件,無一例外皆是由周王主持,可見執駒禮的重要性。周王在典禮結束後,造訪了 的宅邸,這讓 倍感光榮,因此才製作銅簋來紀念此事。再者,根據學界的認識,魏、冀皆是山西周代的封國,透過本簋銘文,這兩處可能與周王的馬政據點有密切的關係。值得一提的是,本簋是唯二記載在四月行執駒禮的銘文(另一器為「作冊吳」盒,見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適與《大戴禮記?夏小正》的記載相符,不僅表明了本簋銘文的歷史價值,也可以映證本簋的年代,應與「作冊吳盒」相近。在西周中後期,經歷了學者稱之為「禮儀革命」的劇變,商代以來流行在貴族禮儀生活中的部分器物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日益森嚴的列鼎列簋制度。與該制度相應而生的,是西周后期大幅增加的鼎、簋數量。職是之故,在藝術市場上,西周晚期以前的鼎、簋更受歡迎,比如紐約蘇富比在2014年拍出一件「伯」簋,與本簋擁有相似的器形、裝飾佈局,以及齒冠鳳鳥紋,以逾30萬美金的價格成交。西令印社也在2017年曾拍出一件年代相仿、形制、裝飾模式相同的「史述」簋,以276萬人民幣的佳績成交,本簋的估價合理,銘文所承載的歷史價值,意義非凡,實為不可多得的西周青銅珍品。

來源:1.香港私人舊藏。

2.香港嘉德,2016/5/30,Lot. 558。

著錄: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編》,編號:0438。曹錦炎,〈 簋銘文考釋〉,《出土文獻》第八輯,2016。

中國地區與喜馬拉雅山區域佛教藝術

佛教藝術包羅萬象,形態萬千、千姿百態,大可齊樓,小至盈寸,在萬千姿態中各放異彩,本次佛教藝術專場精品輩出,其中焦點拍品「明代銅鎏金大威德金剛像」以西藏和尼泊爾造像的圖像與風格為基礎,加入大量漢地元素,鎏金醇厚飽滿,工藝精湛細膩,裝飾繁縟,造型繁複,將大威德金剛威猛恐怖的氣勢掌握得恰到好處,氣韻生動,充分體現出漢藏融合的精髓。另一件焦點拍品「15世紀尼泊爾銅鎏金因陀羅與因陀羅尼像」,其類此主題造像相當罕見,在博物館中多見濕婆神與其妻子帕爾瓦蒂的雕像,而因陀羅與因陀羅尼則甚為少見,是一件十分罕見珍貴的尼泊爾造像佳作。藝狐君帶您一覽本場佛教藝術更多精彩拍品!

Lot 314 17世紀 銀蓮花生大士像

尺寸:高10.5cm

起拍價:5,000 新台幣

說明:蓮花生,也被尊稱為蓮花生大士,是一位8世紀的印度佛教大師。雖然歷史上也有蓮花生大士,但他除了依照藏王赤松德贊的遺願,幫助西藏在桑耶建造第一座佛教寺院,在之後不久,他即離開西藏,並沒有留下其他記錄。然而,許多關於蓮花生的傳說和事迹,在周遭逐漸蔓延開來,在西藏、尼泊爾、不丹和印度的喜馬拉雅地區,他被廣泛尊崇為「第二佛祖」,相傳蓮花生大士為阿彌陀佛的化身。寧瑪派的傳統則相信蓮花生為其創始人。本尊造像具備不丹風格,線條流暢、刀法利落,卻在細節處掌握得宜的17世紀銀質小型佛像。整像銀質細緻,蓮花生頭戴帽飾高豎之蓮花帽,面部漆金,容貌慈善篤實,眼睛及耳鐺局部上彩,更凸顯其尊貴氣息。此外,身著櫻珞裝飾之袈裟與肩配,衣折自然垂落、曲直疏密有度,更是強化不丹風格造像,摹寫莊嚴肅然之特殊手法。蓮花生雙手分持金剛杵及嘎巴拉碗兩件法器,是判斷其造像之標淮配件,加以如雲朵般層層包覆堆迭之仰蓮台座,地域風格強烈,極具收藏價值。參閱:清代蓮花生坐像,收錄楊新、王家鵬編,《中國藏傳佛教雕塑全集》(北京:北京美術攝影,2002),no.245。16-17世紀銅鎏金蓮花生大士像,高18.8cm。倫敦大英博物館藏,1992,1214.49。16th-17th Century Padmasambhava.H18cm,British Museum,1992,1214,49

Lot 337 17世紀 銅鎏金蓮花生大士

尺寸:高14.5cm

起拍價:300,000 新台幣

說明:蓮花生,又尊稱為蓮花生大士,是西藏密宗寧瑪派創始人,吐蕃時期應藏王赤松德贊之邀入藏傳經,建立被譽為「西藏第一座寺廟」的桑耶寺,為藏傳佛教中極重要的祖師,是藏傳佛教前弘期傳承的重要人物。本尊蓮花生大士頭戴帽冠,雙目炯炯有神,眉目縮往眉心中間,神情不怒自威,五官表現相當寫實,展露出蓮花生大士超然智慧的顯現,右手結期克印,左手結禪定印,手指刻畫優美細膩。身穿交領式僧衣,層層套迭,衣紋自然流暢,塹刻細緻花紋,繁複華美。雙腿結全跏跌坐於單層蓮座之上,花瓣寬扁厚實,蓮台上蓮珠顆顆清晰,下接細刻直紋,層次分明豐富。與HAR - himalayanart.org編號61433「17世紀西藏蓮花生大士」蓮瓣表現手法相似,然HAR - himalayanart.org編號61433是以錘碟方式鑄成,本器是以銅鎏金手法鑄成,自然精緻細膩許多。整尊造像通體鎏金,經歲月洗禮已脫落了部分,可見古樸的原銅色,質地溫潤細膩,覆有濃厚包漿,古味甚濃。本件造像最特別之處在於製作之考究,面部寫實具有生命力,神韻掌握得入木三分。細節方面處理一絲不苟,衣飾的層次關係和衣褶紋路的婉轉流動,把錦緞略為厚重的質感將工匠精湛技術發揮的淋漓盡致。

參閱:紐約邦瀚斯,2016/3/15,Lot35,17世紀西藏蓮花生大士像,成交價:81250 USD。

Lot 350 14世紀 銅鎏金金剛手菩薩與不動明王像(丹薩替寺風格)

尺寸:高20.5cm

起拍價:300,000 新台幣

說明:本件造像主題為金剛手菩薩與不動明王,右側的金剛手菩薩為三折式站姿,姿態優美、比例和諧。菩薩頭戴五葉寶冠,頂結高髻,余發披於兩肩,眼瞼低垂,白毫原鑲有寶石(已佚) ,臉龐豐潤,耳際繒帶飛揚,面容安詳寧靜。左手持金剛杵置於胸前,右手輕捻蓮花莖,延手臂伸展,開展於右肩,盛開的蓮花中置一金剛杵。菩薩周身纏繞帛帶,全身戴滿櫻珞、臂釧、腳環等等,並鑲有寶石(部分已佚),華麗精緻。菩薩左側為不動明王,此尊不動明王為菩薩裝,頭戴寶冠,齜牙瞪眼,表情生動,與淡然寧靜的菩薩成對比。左手持慧件羅索,右手輕撫居中寶瓶,右腿弓、左屈膝著地貴於蓮花座上,是不動明王獨有的姿態。本尊造像大小、全身裝飾繁複,鑲崁綠松石等多種寶石,肌肉飽滿充實等都是丹薩替寺風格。丹薩替寺佛像據研究統計總數約100餘尊,量少珍稀。組合題材本就少見,偶可見金剛手菩薩與大成就者像,本尊金剛手菩薩與不動明王像則是難得一件的藝術珍品。再加上來源有緒,本尊曾在1999年紐約佳士得上拍,姿態優美、造型繁複又富有動態,體現出15世紀造像工藝的成熟與巔峰。

來源:紐約佳士得,1999/9/17,Lot179。

參閱:1.保利廈門,2017/6/25,Lot0936,14世紀丹薩替寺風格銅鎏金金剛手菩薩與大成就者像,高30.5cm,成交價:4370000 RMB。2.西令印社,2016/12/17,Lot3800,15世紀丹薩替寺菩薩與大成就者,高20cm,成交價:5750000 RMB。

Lot 357 尼泊爾 14世紀 銅鎏金因陀羅與因陀羅尼像

尺寸:高17cm

起拍價:300,000 新台幣

說明:因陀羅信仰起源於上古印度的吠陀時代,屬於印度教文化範疇,據《吠陀經》所記載,因陀羅漢譯名為帝釋天,為眾神之首,在吠陀時代,祂是強大的雷電之神、戰神,更掌管三十三天諸神居所,主宰空界,是天界諸神中最有能力的主宰。而祂的妻因陀羅尼,又稱舍脂,在《梨俱吠陀》中的相關描述甚少,但在後期的史詩當中,則被描寫為阿修羅王補盧摩的女兒。因陀羅將詛咒祂的補盧摩殺死後,奪取其女舍脂為妻。因陀羅的圖像特徵非常鮮明,即是額間的第三隻眼,與佛教造像中在額頭有第三隻眼最大不同的是因陀羅眉間的眼為橫向,佛教造像中大部分的皆為豎向。本尊因陀羅頭戴寶冠,寶冠上鑲有紅寶石,雙目下視,嘴角微微上揚,面容安詳寧靜。 佛像配飾繁複,項鏈、櫻珞、釧環等裝飾華麗,左肩上盛開的蓮花中有一金剛杵,為因陀羅的另一圖像特徵,在在說明了作品所刻劃的即是眾神之首因陀羅。右腿自在屈立,左腿自然盤坐,姿態優雅閑逸。因陀羅尼臉微向右側,雙手執蓮莖,一手置於膝上,一手於胸前,刻畫富有美感。類此主題造像相當罕見,在博物館中多見濕婆神與其妻子帕爾瓦蒂的雕像,而因陀羅與因陀羅尼則甚為少見。在知名的喜馬拉雅藝術學者Jeff Watt,也是以收藏喜馬拉雅藝術而聞名的魯賓博物館的創館策展人與重要學者(1997 - 2007),在雪莉與唐諾魯賓基金會所發起的虛擬博物館「喜瑪拉雅藝術資源(Himalayan Art Resources)」網站上,羅列了全球各大博物館與搜藏家藏品中的傑出作品,此類題材則少少幾件,可知本件作品的珍稀程度不言而喻。本尊造像型態生動自然,身體比例和諧優美,肌肉塑造寫實勻稱,蓮瓣古樸飽滿,背光雕飾細緻華麗,工藝繁複,更為整件作品增添細膩華美。本件銅鎏金佛像歷經歲月洗禮,原金光閃閃的鎏金已經褪去,露出原有的古銅色,銅質細膩潤澤,是一件十分罕見珍貴的尼泊爾造像佳作。

參閱:1.銅鎏金因陀羅與因陀羅尼,HAR:22155。 2.14世紀銅鎏金因陀羅與因陀羅尼,HAR:30113。 3.銅鎏金因陀羅與因陀羅尼,HAR:11209。

Lot 365 明中期 銅鎏金大威德金剛像

尺寸:高13.5cm

起拍價:1,500,000 新台幣

說明:大威德金剛是文殊菩薩的怒相化身,是藏傳佛教無上瑜伽續部的重要本尊之一,備受藏傳佛教各派和信徒的信奉。格魯派尊大威德金剛為該派三大本尊之一加以供奉,其地位非同一般。大威德金剛造型眾多,按藏傳佛教經典和現存造像而言,有一面二臂的單尊造型,也有多面多臂的複雜造型。本尊造像分為九面三層,三十四臂,十六足,是大威德金剛眾多造型中最複雜的一種。本尊大威德金剛主面為牛頭,牛首象徵閻王,三目圓睜,卷眉向上,呈憤怒像。頭戴骷髏冠,長角突出,鼻孔賁張,張口露齒,表情生動威猛、極具張力。最高佛首則是文殊菩薩本像,寓意大威德金剛為文殊菩薩的化身,面容微微帶笑、祥和寧靜,象徵慈善和平。金剛主臂分別持嘎巴拉碗和金剛鉞刀並擁抱明妃,展左姿立於蓮座上。其餘三十二臂分置左右,呈扇形分布,手持不同法器。十六足由左右各八足組成,其中右八足彎屈,左八足伸展,足下各踏神靈和各種飛禽走獸。蓮座為仰覆蓮座,上、下邊緣飾連珠紋一周,蓮瓣圓潤立體,底沿外卷,有明顯的時代特色。自13世紀始,藏傳佛教大規模傳入中國以來,政府大力扶持與宣揚藏傳佛教,並設立專門機構創作佛教藝術,藏傳佛教藝術與漢地相互融合,創造出明代大放異彩的藝術成就。本尊明代大威德金剛以西藏和尼泊爾造像的圖像與風格為基礎,加入大量漢地元素,鎏金醇厚飽滿,工藝精湛細膩,裝飾繁縟,造型繁複,每個細節交代得清楚不馬虎,最重要的是題材少見,比例拿捏得宜,整體舒展自然,將大威德金剛威猛恐怖的氣勢掌握得恰到好處,氣韻生動,充分體現出漢藏融合的精髓。明代造像一直深受藏家青睞追捧,2017年香港保利秋拍,三尊明代宮廷造像扛著顯赫收藏家Speelman旗號,吸引全球藏家矚目,掀起一陣熱潮。2006年,Speelman珍藏佛像在香港蘇富比「佛華普照」專場上陣,如今這三尊備受矚目的宮廷造像闊別十多年後再度登場,大威德金剛當年以約HK 4,100萬成交,如今以HK 13,216萬成交;喜金剛當年成交價約HK 1,860萬,現以HK 5,546萬易主;勝樂金剛當時以HK 1,260萬成交,如今以 HK 6,254萬落槌,顯見明代造像魅力歷久不衰。本件明代造像精工細做,明亮深厚的金色,威而不怒的表情,清楚明確的細節表現都是此件造像珍貴之處。

參閱:香港保利,2017/10/2,Lot 3206,明永樂銅鎏金大威德金剛,高20cm,成交價:132160000 HKD。

Lot 366 8世紀 銅釋迦牟尼像(那爛陀寺風格)

尺寸:高19.3cm

起拍價:5,000 新台幣

說明:帕拉王朝肇建於八世紀中葉,雄踞今日的東北印度、孟加拉國一帶,有數代君王竭誠護持佛教,將國家塑造為印度佛教的最後一個聖地,其中又以菩提伽耶、那爛陀寺為當時的信仰中心,那爛陀寺作為當時的大學,尤其興盛,那爛陀寺的藝術風格也獨樹一幟,在後笈多時期的基礎上吸收、改造,標誌著帕拉藝術風格走向成熟。釋迦牟尼持說法印,結全跏趺坐於雙層蓮台,帶卵形背光,通體光素,僅飾兩周連珠紋,外緣則環繞一圈火焰形裝飾,背光上方有一傘蓋。蓮台之下為一方座,正面以兩雄獅為飾。儘管因為本像表面覆蓋一層漆金與常年煙垢,面部細節並不清晰,考慮到其圖像學上的特點,諸如卵形背光、肥大蓮瓣,皆反映典型的早期帕拉風格特點。2015年紐約佳士得一尊泛亞收藏、安思遠舊藏的9世紀寶生佛,不論面部刻畫、蓮瓣、背光裝飾皆與本尊若合符節,學者指出,該寶生佛身軀、四肢顯得格外修長,如實反映以那爛陀寺為代表的早期帕拉藝術風格,並不似晚期鑄造對於肌理的過度強調與精確寫實。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收藏的蓮花手菩薩,年代與本尊相仿,亦可作為本尊年代的參照。

參閱:1.9世紀寶生佛像,紐約佳士得,2015/3/17, Lot 12,成交價:269000USD。 2.9世紀蓮花手菩薩像,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藏。3.9世紀金剛手菩薩像,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Lot 389 東北印度 11世紀 黑石雕綠度母坐像

尺寸:高74cm

起拍價:500,000 新台幣

說明:帕拉王朝於8世紀掘起於東印度,繼承笈多時期對於佛教的尊崇,在歷代君主的護持下,佛教發展興盛無似,也是印度最後的佛教凈土,尤其爛那陀寺、超戒寺更是鄰近諸國如尼泊爾、西藏、克什米爾、中國等朝聖之所,在12世紀末穆斯林入侵以前,在汲取笈多藝術的基礎上,形塑出獨特的藝術風格,為後世保留舉凡石雕、銅像在內的眾多佛教文化遺產。這是一幅布局縝密,裝飾華麗的帕拉風格石雕,外圍輪廓描繪如廟堂宮殿,綠度母居中,頭戴三葉寶冠,釧飾遍滿全身,右手執與願印,左手捻持烏巴拉花,呈遊戲坐於雙層蓮台。綠度母著薩爾納特式天衣,輕透貼體,肌理起伏若現,頭光上方,象徵宮殿拱門之上則有小尺寸的五方佛相伴護持。連台兩側,各有一護法浮雕隨侍在側。蓮座下方刻有兩位功德主造像,虔誠跪求。藉由本造像的裝飾布局、內容與工藝細節,可以推知應屬於皇室供養之用。造像比例勻稱,肌理寫實自然,眼睛圓睜,雙唇豐腴,面容以南亞土著臉孔為摹本刻畫,輔以繁複華美的裝飾,這些皆是公認帕拉後期典型的藝術風格,我們都可以在本尊綠度母身上找到,尤其綠度母手持的烏巴拉花,以及蓮座旁的藤蔓,極其華麗擬真,反映本尊石雕製作的時代、風格。一直以來,帕拉造像因其高超的工藝技巧與藝術表現,受到全球公司收藏機構的歡迎,2017年紐約佳士得春拍一尊高達147cm、如真人大小的12世紀黑石雕觀音菩薩,以逾2400萬美金的高價拍出,打破了佛教藝術拍賣的世界紀錄,也將帕拉石雕的熱潮提升到另一個境界。今年三月份的紐約春拍,佳士得也推出一尊時間略早的黑石雕杜爾迦像,其本尊女體的肌理表現,面目特徵,裝飾風格,皆與本尊綠度母若合符節,該像最後也以912,500美金成交,兩者的時代、產地相仿,保存的狀況也堪稱完美,可以引為本尊綠度母的參考。

參閱:1 .紐約佳士得,2017/3/15,Lot 233,12世紀黑石雕觀音菩薩像,高147.4cm,成交價:24,663,500 USD。2. 廣州華藝,2017/5/26,Lot 1009,12世紀黑石雕觀音菩薩像,高59cm,成交價:828,000 RMB。3. 紐約佳士得,2018/3/21,Lot 317,10-11世紀黑石雕杜爾迦像,高131cm,成交價:912,500 USD。

Lot401 宋代 銅自在觀音像

尺寸:高27.4cm

起拍價:1,350,000 新台幣

來源:台灣著名藏家蔡辰男舊藏。

出版:《蔡氏藏珍》,頁74。

說明:宋代的佛教藝術,無論在造像題材、風格、表現手法、或是材質的選取方面,皆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其中又以觀音菩薩與羅漢最為流行。本尊菩薩雲髻高聳,頂戴雲花寶冠,呈自在坐像,右腳抬放在座上,左右下垂,右手擱置膝上,姿勢舒坦自在,輕鬆閑適,既不失莊重,又富有人間的生活情感。衣紋寫實簡括,呈現端莊大方的氣質,平易近人的裝束,簡淡中見慈悲,為當時佛教世俗化的具體表徵。本尊的櫻珞、裝飾風格反映宋、元時期流行的風尚,類似的例子可參考倫敦佳士得2012年春季拍賣會Lot262的13世紀銅漆金觀音菩薩。本尊菩薩過去為台灣著名藏家蔡辰男收藏,來源可征,實為不可多得的宋代藝術珍品。

Lot 405 李查維王朝11世紀 銅鎏金度母像

尺寸:高13cm

起拍價:300,000 新台幣

說明:本尊度母造像為尼泊爾早期李查維時期佛像,頭戴寶冠,寶冠以圓形珠子裝飾,邊緣加飾連珠紋。雙眼為杏仁狀,鼻樑小巧挺拔,雙唇飽滿厚實。造像右手結施願印,左手牽蓮枝,蓮花倚於左肩。左肩蓮花相當特別,花瓣細長,不同於常見的蓮花,這是蓮花的另一種形式,在古印度叫做泥盧缽羅花(Nilotpala),類此表現手法可見於布達拉宮所藏的10-11世紀尼泊爾風格文殊菩薩。度母結全跏趺坐於蓮座之上,身形挺拔,腰身鮮明渾圓,上身裸露佩戴項鏈,下身著裙,紋飾刻畫細膩別緻。蓮座相當特別,上沿有一周細密的連珠紋;蓮瓣扁平,每瓣蓮花中間有陰刻線裝飾,表示蓮瓣的脈絡;上下蓮瓣交錯排列,是早期尼泊爾造像所特有的藝術特徵。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造像背面有兩縷如鈴鐺形狀的波浪狀秀髮自腦後垂於雙肩,這亦是尼泊爾早期李查維王朝造像特徵之一。公元4-6世紀是李查維王朝時期,是尼泊爾歷史上第一個文化藝術的黃金時期。約在公元300年,李查維人自印度入侵,統治了加德滿都谷地,開始了尼泊爾連續紀年的文明史,也帶來尼泊爾藝術文明第一個輝煌時代。十世紀時,尼泊爾的李查維王朝(約400-879年)雖已滅亡,但其在文化藝術領域所開創的繁榮局面及其所創造出的藝術範式,為後來加德滿都谷地的紐瓦爾藝人所繼承。在藝術品市場中,尼泊爾的李查維王朝造像精品十分少見,2016年中貿聖佳秋,推出一尊14.8cm造像以人民幣460萬元成交;去年初,龘藏一尊16.2cm造像以人民幣240萬元成交。此時期造像尺寸皆不大,本尊造像13cm,細節處理細膩,時代風格鮮明,造像優雅、風格古樸,為同時期作品之精品。

Lot 408 清康熙 釋迦牟尼五方佛(八如來)經書一套

尺寸:高80.5cm

起拍價:650,000 新台幣

說明:本套經書為清康熙時期所著,保存完整,上、下兩層護經夾板為木胎髹朱漆,描金繪有八寶花紋,刻版精細,內表面上、下各彩繪四尊佛像為八如來,構圖具章法,色澤鮮艷飽滿,線條自然生動,精緻細膩,宮廷氣息濃郁。經文為藏文以硃砂書寫,貝葉夾裝,以供宮廷日常教活動時所用。佛經為記錄佛法的書籍,依佛所說的言教,所致的僧團戒律及佛教徒對教理的注釋,分為經、律、論三藏。佛經在市場上並不多見,今年年初香港蘇富比春拍一件「明宣德御制大般若經」以港幣2.39億刷新佛教文獻拍賣紀錄。

參閱:清不空羂索經,長73、寬24cm,出自清宮藏傳佛教文物,圖93、頁127,紫禁城出版社。

Lot 423 明代 薩迦派二祖唐卡

尺寸:40X44.5cm

起拍價:2,925,000 新台幣

本幅唐卡筆觸細膩,結構嚴謹,以明快而多樣的色彩,描繪出薩迦派寺院俄爾寺(Ngor)兩位上師的譜系,為明代唐卡的傑出之作。唐卡以藏青色為地,畫面中央位於左側的是俄爾寺第九世住持拉科僧格(1468-1535),右側為第十世住待康格倫哲(1497-1557),二者結跏趺坐於仰蓮座上,身後繪頭光與背光,映襯在紅色背景內,上師中央與兩側各繪有精緻的支柱,其上滿布珠寶,將上師置於廊柱中,營造出向內縱深的立體結構。在兩位上師上方正中,描繪紅閻魔敵與明妃雙身像,其左側為文殊菩薩坐像,右側為文殊菩薩憤怒尊。在紅閻魔敵上方左右兩位為大成就者毗盧巴與東比巴。唐卡最下方描繪八位供養女神。這種上師對坐的雙主尊唐卡相當罕見,藝術價值不可言喻。2015年紐約邦瀚斯曾拍賣一幅相同年代、題材的唐卡,可以作為本幅唐卡參考。參閱:紐約邦瀚斯,2015/3/16,Lot15,薩迦派俄爾寺九世、十世住持唐卡,85.7 x 76.3公分。

本次佛教藝術專場會為藏家展示精美隨身佛,其中焦點拍品「尼泊爾 15世紀 銅鎏金金剛手菩薩像」造像形制雖小,但製作精美,服飾、冠發刻畫細膩,雕工一絲不苟,十分難得。藝狐君帶您一覽本場部分隨身佛的風采!

Lot 315 尼泊爾 15世紀 銅鎏金金剛手菩薩像

尺寸:高5cm

起拍價:5,000 新台幣

說明:本尊金剛手一面三目,眼睛圓睜,直視前方。上身袒露,頸掛項圈、櫻珞,下身著獸衣皮裙,紋飾精細,腰間系有寶帶。右手持金剛杵高舉,雙腿左展右弓,立於仰覆蓮座之上。蓮座上沿飾一層連珠紋,連瓣寬扁古樸。主尊后設拱型背光,其上鏨刻紋飾,線條流暢自然。整體造像健壯有力,四肢粗碩,氣勢渾厚。本件造像為紅銅鎏金,經年累月下表面已形成了斑駁痕迹,可見原銅質細密。尼泊爾造像所用紅銅純度極高,因此鎏金過程中金、銅之間無法完全咬合,成就了這歷史的韻味,成為尼泊爾造像的典型特徵。

Lot 316 尼泊爾 15-16世紀 銅鎏金濕婆與帕爾瓦蒂像

尺寸:高5cm

起拍價:5,000 新台幣

說明:本尊造像是以濕婆Shiva和他的妻子Parvati為題材,Shiva左手環繞於Parvati腰際,Parvati坐在Shiva左膝之上,身形微側向對方,兩者對望,相當親密。主尊濕婆帶有頭光,裸上身,掛有項鏈、櫻珞,姿態閑適優雅。在隨身佛中類此題材較為少見,本尊造像經長久撫摸Parvati面部已有些模糊,部分鎏金已脫落呈現原本細膩的銅質,整件作品歷史韻味濃厚,不難想見人們隨身帶著佛像虔誠膜拜祈求之心。

Lot 317 明代 銀大成就者

尺寸:高3cm

起拍價:5,000 新台幣

說明:本尊佛像為純銀打造大成就者像,是一件相當細膩的明代作品。上梳球狀髮髻,睜眼、鼻隆、厚唇,雙耳掛有圓形耳飾,胸前戴一圈項鏈,系櫻珞,雙腿微盤坐於蓮花座上,蓮瓣寬厚渾圓。左手指向天空,顯示他以手指定住太陽的法力,腹部圓滾,肌肉飽滿。整體造像雖小,但頗具氣勢,比例合宜。銀制佛像市場上較為少見,去年紐約蘇富比一尊17世紀銀喇嘛坐像,以四十多萬美金成交,可想見銀製造像的珍稀程度。

參閱:紐約蘇富比,2017/3/15,西藏17世紀早期銀喇嘛坐像,高12.5cm,成交價USD432,500。

Lot 336 尼泊爾 17世紀 銅度母像

尺寸:高5cm

起拍價:5,000 新台幣

說明:本尊度母面容祥和寧靜、神情專註,頭飾精美細膩,長發盤曲於後,十分典雅。雙脛交叉,姿態優雅閑逸,身段阿娜多姿的端坐於蓮花座上。蓮瓣寬扁,瓣尖微卷,古樸素雅。本尊造像在隨身佛中造型特殊,十分少見,帶有克什米爾風格,且銅質溫潤細膩,刻畫線條流暢,實乃一精品之作。

參閱:古天一,2016/12/7,Lot2074,銅合金妙音天女,成交價:437,000 RMB。

Lot 367 清代 銅鎏金金剛手菩薩像

尺寸:高4.7cm

起拍價:5,000 新台幣

說明:金剛手形象威嚇,雙目炯炯有神,眉毛上揚立體,方闊的國字臉,呲牙咧嘴,鬚髮上豎,是藏傳佛中金剛手常見的形象,為忿怒型。佛像上身袒胸露腹,胸前佩飾項圈、櫻珞,披帛自身後繞過兩臂華麗繞圈至雙膝兩側揚起,飄帶流轉。全身孔武有力,軀體壯實,四肢短粗,右手持金剛杵高高舉起,左手置胸前結期克印,展現菩薩殊勝力量。下承仰覆式蓮花座,上緣飾以一圈連珠紋,花瓣寬扁立體,瓣尖微卷,層次分明。整尊造像充滿力度,通體鎏金,金光閃閃,裝飾繁複,工藝一絲不苟,而且品相完整,為難得一見的清代精品小佛。

參閱:14世紀紅銅鎏金舞樂菩薩像,高7.5cm,《止間妙相》,頁154。

Lot 371 清代 紫金琍瑪騎馬護法像

尺寸:高4.7cm

起拍價:5,000 新台幣

說明:「紫金琍瑪」源於清宮對六世班禪贈與乾隆壽禮中、一種特殊銅質佛像的稱呼,「琍瑪」是西藏對合金銅的統稱,「紫金」則是清宮對該銅質顏色的形容,色紫而含金。由於紫金琍瑪燒制的年份較短,且多數為清宮所藏,故流通量即小,市場上更鮮見其蹤,向來受到公私收藏機構的喜愛。本尊右手持劍,左手持吐寶鼠、旗幟,跨坐駿馬之上,底為覆蓮式蓮座,後設一鏤空火焰形背光,體積雖小,但刻畫生動。本尊的整體造型設計,舉凡背光、蓮座的配置,皆與北京故宮藏的乾隆官造紫金琍瑪吉祥天母相仿,只是其具體而微的表現,說明兩者可能屬於同一時期的作品,珍貴非凡,收藏價值不言可喻。

參閱:北京故宮藏,清乾隆吉祥天母像。

Lot 374 尼泊爾 11-14世紀 銅鎏金瑜珈母像

尺寸:高4.8cm

起拍價:5,000 新台幣

說明:整體造像充滿動感,造型特殊,雙眼微睜,眉間白毫立體,臉龐豐腴。上身赤裸,配以項鏈、櫻珞,下身著裙。以搖擺的舞姿貫穿整體,帶有儀式感,左腿僅腳尖著地,刻畫相當寫實。雙層俯式蓮瓣、和諧優美的比例,皆符合該地區與時代特徵。而其少有的題材、兩側揚起的飄帶、活靈活現的舞姿,都是本尊造像亮點之

參閱:14世紀紅銅鎏金舞樂菩薩像,高7.5cm,《止間妙相》,頁154。

Lot 319 15世紀 銅鎏金上師像

尺寸:高:5.6cm

起拍價:70,000 新台幣

Lot 370 清早期 銅鎏金釋迦牟尼像

尺寸:高:6cm

起拍價:5,000 新台幣

本尊造像螺發密結,寶珠頂嚴,相容祥和,胸間寬厚,比例合宜,身著袒右式袈裟,左肩覆搭衲衣邊角,衣緣鏨刻紋飾。左手托缽結禪定印於臍前,右手施願印,手指關節交代清楚。全跏趺坐於蓮花座上,蓮花座相當特別,層次分明,蓮瓣寬扁肥大,瓣尖飾有如意紋,工藝精湛。此件造像雖僅6公分,然細節刻畫細膩程度遠不遜於大件佛像,脖子三橫頸紋、衣緣紋飾、手指關節、蓮花瓣都處理得相當精緻,實為小佛中的精品之作。

Lot 369 帕拉時期11世紀 黃銅嵌銀嵌紅銅蓮花手觀音像

尺寸:高:10.3cm

起拍價:100,000 新台幣

參閱:紐約邦瀚斯,2017/3/13,Lot3065,高13.3公分,成交價:68750 USD

Lot 390 17世紀 雪堆白銅鎏金度母像

尺寸:高:10.3cm

起拍價:5,000 新台幣

參閱:16-17世紀雪堆白銅鎏金菩像,巴黎佳士得,2011/11/7,Lot 360,高12公分,成交價:27400 EUR。

拍賣日程

預展時間

12月13~14日

拍賣時間

12月15日

展拍地點

台北.光點

(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8號)

圖片致謝藝珍藝術官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狐在線 的精彩文章:

香港佳士得中國書畫板塊斬獲4.7億港元 表現強勁!
致真簡樸—蘇軾《木石圖》蘊含的文人畫精神!

TAG:藝狐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