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的一日》:茅盾,一九三六年,一個報社策劃的全國行動

《中國的一日》:茅盾,一九三六年,一個報社策劃的全國行動

《中國的一日》:茅盾,一九三六年,一個報社策劃的全國行動

這本書來頭有點大,是當年,由鄒韜奮策劃、茅盾主編的我國第一部大型報告文學集。一九三六年春天鄒韜奮受高爾基的「世界的一日」啟發,決定在全國範圍內徵稿,內容是記錄下當年五月二十一日的見聞感想,作為當日中國的橫斷面。

一開始收到了三千多篇文章,六百多萬字,後來精簡後收錄了伍佰來篇,約八十萬字。除了當日的新聞摘抄,其餘都是民眾投稿,作者有陳獨秀這樣的名人,有政府職員、獄中犯人、工人學徒、學生老師、普通老百姓等等,題材和體裁多種多樣。

文字真實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剪影。上層社會衣香鬢影、歌舞昇平,下層民眾衣食無著,四川災民甚至已經到了賣兒鬻女、挖屍而食的地步。當時輿論封鎖還沒到最嚴密的時候,所以可以看到很多人筆下說的實話,能看出整個社會情緒都焦躁不安,對自身、民族、國家的未來都很焦慮。

聯繫一下歷史,就知道當時離九一八事變已經過去五年,日本已經佔領了東北,並妄圖染指華北。老蔣還在「安內」,老毛剛回到陝北,第二年七七事變全面抗戰才開始。所以三六年的五月,整個民族都在風雨飄搖中,大家的心裡必然惶惶。

其實從文字來看,可讀性強的不太多,有些學生日記什麼的沒啥意思。這跟編輯意圖有關,徵文本意是如實記錄當日見聞感想貴在鮮活真實,讓我們能穿越到戰火燃燒的前夜,一窺當日中國人的日常。

生活在和平當下的我們,從這些文字里看到當時社會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心情跟著沉重,一方面也當感恩如今的太平歲月。這樣的文字,放到今天就更顯珍貴。當時出版社一定想不到他們正在做一個影響未來中國近百年的大事件。

我們來看在國共尚未合作,抗戰並未全面打響,第二次世界大戰尚在綏靖期時,中國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首先對當時當日,中國南北都關注的是兩則新聞:一是日軍繼續增兵華北,政府無奈譴責,日方不為所動;二,是胡漢民日前逝世,各地正派員參與悼念。

雖然全書是各地不同階層人所記述的,但有幾個共通的特點:國難當頭,呼籲民族當自強。這幾乎是每篇里都能感受得到,只是有人寄希望於教育,有人奮力於實業,有人奔波於農村,還有人在努力讀書學習,更多人忙碌於生計無望長吁短嘆。

民生凋敝,幾乎各行各業都是一片哀嚎,或因為稅重,或因收成不好,或因官員橫行貪贓枉法,或因進口貨物擠壓;在亂象中各地也有些正常的教育、比賽、文藝及商界活動,但整個社會像一個萬花筒,混亂不堪,正是讓有識者心憂的時代。

這本書不管是不是起到憶苦思甜的作用也罷,但近百年後的我們看來也不禁會為緊接其後即將到來的二戰和內戰心頭一緊,三六年就是一個國家破碎窮困積弱難返的時代,我們也就可能為後來的歷史多一分理解和寬容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的精彩文章:

《我的前半生》:溥儀,康熙殺鰲拜,先賜給他一個三條腿的椅子?
《苦妓回憶錄》:馬爾克斯,女人不會原諒,對她第一次不屑的男人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