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淞滬抗戰第一個為國捐軀的皖籍將領,死前最後一道命令讓人敬佩

淞滬抗戰第一個為國捐軀的皖籍將領,死前最後一道命令讓人敬佩

「國難至此已到最後關頭,國將不保,家亦焉能存在?」這是著名的的抗日將領蔡炳炎將軍為愛妻趙志學所寫的最後一封信上的字句。言辭間時刻流露出與國家共存亡之心,幾天之後,身為國民黨陸軍第十八軍六十七師二0一旅少將旅長的蔡炳炎就壯烈的犧牲在了保衛國家的淞滬戰場上,死時只有35歲。這也是當時第一位為國捐軀的皖籍將領。

蔡炳炎,安徽省合肥市人,自幼就接受了文化教育,1923年的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招生的時候,蔡炳炎就趕到廣州考進了黃埔軍校的步科,黃埔軍校第一期的名氣很大,我們大概說一下,校長是蔣介石,政治部副主任是周恩來,教授部副主任是葉劍英,杜垏明、陳賡等都是第一期的學員,和蔡炳炎都是同學。

黃埔軍校第一期的學員都很受重視,5月蔡炳炎剛考進,10月就跟著黃埔軍校的學生軍鎮壓了當地商團的叛亂,11月結業後在黃埔教導二團出任了排長。1925年,蔡炳炎已經是連長,跟著部隊參加了兩次討伐陳炯明的東征,平定了陳炯明余部的叛亂。

1926年,蔡炳炎從軍校部隊下連長轉任為國民革命軍的連長,參加了北伐戰爭,因為屢立戰功,到1928年,蔡炳炎就已經升任為第二師五旅十團團長。1929年初,他調往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一期學習,1930年蔡炳炎是衛立煌所屬的45師135旅268團團長兼徐州警備司令。抗戰爆發前,蔡炳炎在南京陸軍軍官學校學習後,晉陞為了陸軍少將,第18軍67師201旅旅長。

兒子和蔡炳炎照片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開始的日子,這是全面抗戰開始後的第一次大規模對日軍的戰役,國民黨共出動兵力70餘萬人。這場持續了三個月的會戰大致可以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主動出擊,第二階段相互對峙,第三階段全線撤退。

蔡炳炎加入戰鬥的時間是在第二階段開始之前,進入戰場的時間是8月22日的晚上,負責防守的範圍是羅店以西的陣地。上面所說的那封絕筆信就是在開戰之前所寫。蔡炳炎所部剛開始也是打退了幾次日軍的進攻,可是隨著日軍的大批增援和飛機、坦克等大批重型武器的出動。

蔡炳炎在得不到有效的物資和人員補充情況下,到了最後不得不和日軍肉搏戰。26日中午,蔡炳炎發出的最後命令是「本旅將士誓與陣地共存亡,前進者生,後退者死,隨後在最後的沖陣中,蔡炳炎被日軍的子彈射中,壯烈犧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馮趣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抗戰小故事:母親為救回17歲女兒,用菜刀怒砍鬼子兵!

TAG:老馮趣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