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歷史和西方歷史有哪些不一樣?

中國歷史和西方歷史有哪些不一樣?

1.中國歷史人物多如牛毛,西方歷史出場人物較少。

讀過《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明朝那些事》等書的人都知道,其中的歷史人物太多了,多到令人髮指,讀三五遍還是有很多人名記不住,很多人名還含有不認識的字。

當然,以上幾本書都不是嚴肅的歷史書,而是通俗歷史讀物。

而真正的歷史書,包括正史、野史、地方檔案等,收錄的歷史人物就更多了,數不勝數。

反觀西方歷史,人物則少的多。

西方近代史上人物還是很多的,歷史記錄也比較真實。

而西方的古代史,尤其是文藝復興之前的歷史,記錄的歷史人物則少很多。

對於文藝復興之前的歷史,西方人側重於講經濟、政治、文化、科學技術、軍事等各方面的發展演變。其中只有一些關鍵的歷史人物,並不像中國歷史那樣包含很多歷史人物。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西方文藝復興之前的歷史是後人根據文物古迹杜撰的。

古代西方人非常貧窮,沒有記錄歷史的習慣,中國的造紙術也還沒有傳播到西方。

我們今天看到的西方歷史其實是近代西方列強崛起後,重新構建的歷史,其中充滿資產階級的價值觀,比如自由民主科學等,還把日耳曼人的歷史與古希臘羅馬的歷史進行了融合。

中國歷史是古人寫的,西方歷史是近代人寫的,這就是為什麼中國歷史人物多,西方歷史人物少的原因。

2.中國古代史漫長,西方近代史漫長。

1840之前的幾千年,都是中國古代史。分分合合,打打殺殺,很漫長的一段歷史。

中國古代史之所以漫長是因為科學技術、制度、文化的發展陷入相對停滯,沒有巨大的突破和創新。

而西方古代史則比較短。

西羅馬滅亡後,近代西方人的祖先日耳曼蠻族登上歷史舞台。日耳曼人本來連文字都沒有,他們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禮,從基督教那裡學會了羅馬人的拉丁文,以拉丁文為基礎創立了本民族文字。

西羅馬是476年滅亡,幾百年後日耳曼人就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墨洛溫王朝,以及加洛林王朝(即法蘭克王國)。

法蘭克王國最強盛的時期就是查理大帝時期。查理大帝把帝國分給三個兒子,這就是法國、德國和義大利的前身。

查理帝國滅亡後,歐洲進入天主教神權統治時期。

後來就是人們熟悉的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大航海、工業革命等。

從476年西羅馬滅亡到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西方只用了一千年時間就完成了從原始社會到近代社會的跨越。

而中國從夏商周到1840年,用了差不多三千年時間。

西方文明是為近代而生的文明。

中國古代史漫長,近代史則非常短。現在中國的發展已經步入正軌,鑒於中國的體量優勢,在未來可能擁有比西方更大的發言權。

3.中國是統一的,西方是分裂的。

英國歷史學家本尼迪克?安德森曾說「中國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

在西方人的概念里,一個文明會分成多個國家,文明是比國家更大的一個單位。比如西方文明、伊斯蘭文明都分成幾十個國家。

而中華文明則是統一的。中國不但體量比歐洲大,內部還囊括了很多不同文明。中國就是一個自成一體的世界。

4.中國古代盛行帝國法則,西方則是叢林法則。

中國古人是生活在中華帝國的內部,必須遵守「王法」。只有皇帝一人是至高無上的,其他人都是臣民。從某種角度來說,中國古代只有兩種人:皇帝和臣民。

中國的這種模式就是西方人霍布斯所說的「利維坦」模式。

而西方人呢?

古代西方與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特別像,分成上百個小國。西方人做生意經常出國,而外國法律優先保護本國人的利益。

也就是說,西方人只要一出國很可能就面臨沒有政府保護的狀態,必須自己想方設法進行自我保護。

中國人受王法保護,西方人一出國就沒有任何保護,感受到的是叢林法則。

所以,中國人和西方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樣的。

西方人更善於爭取自己的權利和維護自己的利益。而中國人則比較被動,出國後不知道主動爭取自己的權利。

帝國王法之下的中國人更講究仁義禮智信,強調道德約束。

叢林法則下的西方人則具有兩面性:對本國人和基督徒比較文明友好,對外國人和異教徒則比較野蠻殘酷。

歡迎關注,大家也可以說下自己的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棟哥歷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西方側重研究歷史規律,而中國人側重研究歷史是非?

TAG:棟哥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