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轉型期的宜家集團最新財年銷售額緩慢增長,巨額投資致凈利潤同比下跌40.6%

轉型期的宜家集團最新財年銷售額緩慢增長,巨額投資致凈利潤同比下跌40.6%

瑞典家居巨頭IKEA Group(宜家集團)日前宣布,因大幅投資以加強線上供應、優化配送服務和增開更多城市中心小型門店,全年利潤以兩位數下滑。

宜家首席財務官 Juvencio Maeztu 指出,考慮到宜家集團此前一直是實體零售商,2017/18財年的銷售額增幅其實並不算差。未來數年,宜家集團的利潤將基本保持不變,銷售額增長的部分將會與高額投資相抵消。據他推測,宜家集團有望在2022年實現利潤恢復增長,並強調,儘管整體零售大環境艱難,集團的銷售額還在持續增長。

2017/18財年,宜家集團的線上業務增長顯著:過去一段時間,宜家將其大部分的倉庫改造成了面向線上訂單的分銷中心。Juvencio Maeztu 指出,14個用於處理線上訂單的新分銷中心,佔據了上一財年絕大部分的投資,當前財年還會新增20個新的分銷中心。「我們做了相當大的努力,為全渠道商業模式做足準備。」

上一財年,宜家集團在其30個市場中的多數呈增長趨勢,中國是增速最快的市場之一。此外,集團還新開了12家宜家門店,包括印度首家門店。2018年8月底,宜家首次在中國開通了電商功能,目前已在中國149個城市提供有償配送服務——小件包裹9.9元,大件包裹69元。

目前,宜家還在其多數門店實行 Click & Collect 線上服務,該服務允許顧客線上下單門店取貨,美國是該服務的最大市場。上一財年,宜家集團還收購了跑腿平台 TaskRabbit,為顧客提供傢具安裝等靈活便利的服務。TaskRabbit 服務現已覆蓋美國和英國市場,今年會擴展至加拿大。

宜家集團首席執行官 Jesper Brodin 表示:「我們知道,80%的顧客開始在線上購物,門店則在整個購物體驗中承擔著重要角色,如提供傢具專業知識和靈感。我們正加強在上述方面的力量,力求為更多人提供更好的日常生活。」

2016年底,宜家集團進行了大規模的內部機構改革,以52億歐元的價格,將負責管理宜家供應鏈,承擔設計、採購和生產所有宜家傢具任務的子公司出售給Inter IKEA Holding BV。目前,總部位於荷蘭Delft 的Inter IKEA擁有IKEA品牌的所有權,宜家集團則擁有品牌的多數門店。(詳見《華麗志》此前報道:瑞典家居巨頭 IKEA內部組織結構大變革,負責產品開發和供應鏈的主要子公司以52億歐元易手)

截止到2018年8月底的2017/18財年,宜家集團關鍵核心財務數據如下:

銷售額同比增長2%至370億歐元,按不變匯率計,零售銷售額同比增長4.7%

稅前利潤同比下滑36%至21億歐元

經營利潤同比下跌25.7%至22.5億歐元

凈利潤同比下跌40.6%至14.7億歐元

線上銷售額同比大漲45%

30個國家的門店訪客量同比增長3%以上,達8.38億人次

網頁瀏覽量同比增長10%至240萬次

為適應消費者不斷改變的購物習慣,越發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城市化進程發展,宜家開始主動轉變其商業模式。除了在城市中心開設小型門店外,伴隨消費者自己動手 DIY 的興趣減退,宜家還在開發速度更快、價格低廉的配送和安裝服務。

另外,宜家集團推出的小型門店也有不同的玩法:斯德哥爾摩門店包含集成式廚房展廳,倫敦門店則提供定製化室內翻新改造服務,馬德里門店有一個起居室傢具展廳。此外,集團計劃2019年在巴黎開設一家全品類傢具展廳,2020年繼續在東京推出一家。未來,這些小型門店還會落戶紐約、上海和利雅得。

Juvencio Maeztu 表示:「全球範圍正掀起零售變革,這也是我們投入大筆資金的原因。」宜家集團表示,截止到2018年8月底的2017/18財年,公司在門店,分銷,客服網路,購物中心,可再生能源等方面投入了28億歐元。Juvencio Maeztu 指出,當前財年的投資會高於2017/18財年,此後將維持在同一水平。作為可持續發展項目的一部分,集團收購了芬蘭和葡萄牙的風力發電場,拉脫維亞和美國的森林。

宜家正準備大幅裁員,到2020年共計減少7500個職位,以徹底改變數十年來臃腫管理層結構,同時打造能更靈活應對艱難零售環境的組織結構。Juvencio Maeztu 表示:「我們正處於為期四年的轉型期,過去75年,我們一直沿用相同的商業模式,2018~2022年,我們將徹底改變公司,為下一個75年作準備。」

宜家指出,裁員的多為辦公室職位,而在未來兩年,為了更好的實現公司加強數字化能力及新增30家小型門店的目標,會創造11500個與電商和配送相關的崗位。

Juvencio Maeztu 指出,儘管去年原料成本逐步增加,但公司並未通過上調價格來解決這一問題,未來也不會。「(利潤下滑)在預料之中,我們一年前就決定不讓顧客為我們的轉型買單。通過下調利潤來支持業務轉型是一個明智的決定,我們希望未來三年能保持當前的利潤水平。」

除了高額投資和成本上漲以外,宜家還面臨著更多競爭,德國線上傢具零售商 Home24、美國的 Wayfair 等同行正處於快速擴張期,另一面還有亞馬遜(Amazon)、傳統百貨店等綜合性零售商擴展至家居裝飾品類。

截至2018年8月底,宜家品牌在全球50多個國家擁有422家門店,共計11個特許經銷商,其中最大的是宜家集團,運營有367家門店。每年,這些授權經銷商需要向宜家的品牌所有方 Inter IKEA 繳納與3%年銷售額相當的授權費。

Inter IKEA 11月中旬公布的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8月31日的12個月內,Inter IKEA 總銷售額同比增長11.2%至255億歐元,這些收入包括宜家的特許經銷商向 Inter IKEA 購買產品的費用,加盟費及其它收入,凈利潤14.5億歐元。(詳見《華麗志》此前報道:宜家2018財年銷售額同比增長11%,但原料成本和關稅上漲導致利潤下滑)

丨消息來源:路透社、《金融時報》、《衛報》

丨圖片來源:宜家官網

丨責任編輯:劉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麗志 的精彩文章:

奢侈品牌需要爆款嗎?橙灣大學校長余燕解析 Longchamp 案例

TAG:華麗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