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為何道經中說「人心皆散亂」,我們又該如何修證純真一念?

為何道經中說「人心皆散亂」,我們又該如何修證純真一念?

每日恭誦「早晚功課經」,這是一名學道人的必備修行。經書中有一句話曰:「人心皆散亂,一念便純真。

這是說世人多沒有一顆堅定的心去修道,當只為了各自的利益奔忙,才會使人人都生活在爾虞我詐的環境中。

想脫離這樣的環境,或是想要去改變人們既有的言行和起心動念,就要剝除掉附著在人心上的種種慾望,棄繁就簡,保持住心底的一念真性,才可以實現道教所求之「真」。

針對這句經文,不免要產生兩個問題:其一,為什麼祖師會認為世上人心多散亂之態呢?其二,如何才能從繁雜的念想中保持「純真一念」呢?

人心散亂的原因,也正是逆推於人心純一的方法。(資料圖)

其實,這兩個問題只不過是同一個問題的因和果。人心散亂的原因,也正是逆推於人心純一的方法。道教崇尚清靜,更崇尚萬物應該復歸於各自的本性。

當天地萬物皆處於陰陽有序的狀態中,這是最合於道的表現。然而人生天地之間,只因比萬物多了一份靈性,

在心中生就會生起無窮盡的慾望,因此便不再安穩於自身的所需與所得,而是想要去佔有更多的資源。

面對五彩斑斕的花花世界,少有人能夠定得住心性。一旦放縱了心中的野馬,就難以收住純真的情志。

古人曾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儉和奢,不只是表現在吃穿住用行上,更體現在每一個人用什麼樣的心態去觀照世間萬物、觀照芸芸眾生以及如何觀照自己。

道教認為,人們慾望從生的原因在於無法內守住心中的真清真靜。心,是一切慾望生長和寂滅的根基。

《陰符經》中曾寫道:「天道,人也;人心,機也。」道生萬物,天地之間有千千萬萬種不同的道化表現,人則是天地靈秀的集大成者。

所謂萬物靈長,在於人類有主動去思考人之為人的能力。這份思考與觀察,是在透過萬物表相去參悟大道生化的玄妙之功。

道祖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對天地之道的思考,往往需要從自身的所感、所知入手,從自我之自然開始探索。

所以曰「天道,人也」,是講從人和人道的層面上可以感知到天道的運行法則。

因為人道與天道同效法於「自然」,能找到自我生存狀態下的本然之相,也就能悟出自身的道在哪裡。

怎奈世人多跨越不了「我執」這一關,於是就成了那一葉障目的愚痴。(資料圖)

去感知人及人道的樞機,只在於一個「心」字。大道無形、無名、無情,悟道不是用外在的感官去參透,而是用內在的心機去體悟。

每個人心中的所知與所想不同,這會鮮明地影響到人們對客觀世界的看法。你看到的,永遠都是自以為的世界。

若每個人都站在自以為正確的角度去看問題,心中自會對他人、他事產生無窮盡的是是非非。是非一旦生起,也便有了執念。

修行路上最大的魔障即是兩個字,曰「我執」,是自我,是執念。當人人皆執著於自我,把以「我」為中心的個人之道當作是普世的眾生之道、乃至於天地自然之道,這是以小論大、以偏概全。

當心中充滿了「我認為是」的態度,這等於主動切斷了精進的路。就像是裝滿了水的瓶子,你若想要回到本真,就需要不斷地把瓶子中的水清空,以空虛的心去面對世界。

放下自我,這是修行的初始,其後的路也必然會充滿苦楚。

能歷劫者,會把身邊的所有遭遇都視為修真的善緣,因此會以無上歡喜心去面對一切人和事。唯有用心去生活,才能明白當下正是修行時的深意。人生天地之間,是最具有修行緣分的。

《陰符經》中還有一句話曰:「立天之道,以為人也。」是講大道興行天下本是以人為基礎,脫離了人本去談論道,也就脫離了認知和實踐的根基。

但在現實的世界中,因為人人皆犯有我執和是非,因而才使得原本清靜的環境變得物慾橫流。「智慧出,有大偽」,這一切的根本,在於「我」;「我」之根本,則在於「心」。

心中多了小聰明和小機巧,每個人的真性都不自覺地掩蓋起來,從而使君子之交淪沒於爾虞我詐之間。

怎奈世人多跨越不了「我執」這一關,於是就成了那一葉障目的愚痴。面對此情,慈悲祖師必然要慨嘆人心散亂和大道既廢的世況。

息心寡慾,這是通往真一之道的唯一途徑。(資料圖)

道祖曾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指當人們都沉浸在對物質的貪圖和對自我享樂的追求上時,就很容易被眼前的五光十色蒙蔽了視聽,只看得到轉瞬即逝的歡娛,卻參不透清靜恆常的大道。

正是把世間無常當成了人生常態,所以才會哀嘆終日營營卻絲毫不能得。

心一旦亂了,何來清靜之念?「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息心寡慾,這是通往真一之道的唯一途徑。

道教倡導的去欲,是在講如何對合理的慾望進行引導,而非絕對禁止。同理,道教講的修行,是在告誡人們如何先去做好一介凡人,然後再去行證道成真之事。

脫離了人道而妄去談論天道,不僅絲毫不能得其真髓,甚至還可能會對超出認知之外的道與理妄生污衊。

古語有言,天堂和地獄的分水嶺就在「善」「惡」一念之間。

這一念,便在於我們在面對與自我認知不符的境況時,是否能夠保持如同初學者的恭敬與謙卑。道教修行又稱為修真,此真,是內外合一之真。

修道人遵循的是不染塵俗的真心,而不是被慾望與自我牽引的凡心。

在浮躁的社會中,若總是隨波逐流,就容易丟失了自己。修行是對自我真心的凈化。我們需要剋制住對紅塵世界的追逐,驅逐掉自身對人生、對自我的執念。

學著去清空自己,用無欲、無求、無為的自然本體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是是非非。

人之法天地、法自然,在於效法天地之間四時有序的德性、在於遵循不同事物內在本有的法則,其重點則在於不妄用、不亂用、不縱慾、不私情。

待到心中無是非,才可發現萬事、萬緣皆當我之修行。此一念,生的必將是修行的果。

(編輯:如風)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通真達靈表六合 天人合一契道符
修道這些事兒:修行要發隨緣心,淡看世間平常事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