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蔡邕書論《篆勢》《筆論》《九勢》

蔡邕書論《篆勢》《筆論》《九勢》

蔡邕(公元133-192年),東漢文學家、書法家。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杞縣)人。漢靈帝時為議郎,因上書論朝綱闕失,被誣流放。董卓擅權,被迫任御史,拜左中郎將。卓被誅,為王允所捕,死獄中。邕通經史、音律、天文,善辭章,工篆隸,尤以隸書著稱。能吸收前人用筆經驗,結體謹嚴,點畫俯仰,體法百出,有「骨氣洞達,爽爽有神」之譽,對當時及後世影響頗大。熹平四年,他寫定六經文字,親自書丹刻石立於太學前,碑凡46塊,這些碑稱《鴻都石經》,亦稱《熹平石經》《熹平石經》,前往觀摩者的車輛填街塞巷。相傳曾於鴻都門,見工匠用掃白粉的帚在牆上寫字,受到啟發,歸而創「飛白書」。這種書體,筆畫中絲絲露白,似用枯筆寫成,為一種獨特的書體。原有《蔡中郎集》,已佚,後人有輯本。唐張懷灌《書斷》評論蔡邕飛自書時說「飛白妙有絕倫,動合神功。」

書論著作,流傳下來的有《筆賦》《篆勢》《筆論》《九勢》四篇。其中《筆賦》大部分內容為唐宋類書引用而得以保存,只是少有闕失;《篆勢》為衛恆《四體書勢》全文引錄;《筆論》、《九勢》兩篇為宋代陳思《書苑菁華》所輯錄。我們今天擬介紹後三篇。

這三篇文章講了書法美學的三個方面。

一是是講「形」。崔瑗《草書勢》說「觀其法象」,許慎《說文解字序》提出「依類象形」。蔡邕把「法象」、「象形」的美學思想作了很好的發揮。他在《篆勢》中指出篆書「要妙入神」,「或象龜文,或比龍鱗」,用一系列生動的自然形象來比喻篆書「法象」、「象形」的美。在《筆論》中更提出「為書之道,須入其形」,並結論「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然此「形」,又不是自然物形的照搬照抄,書法乃至整個藝術不可能也不需要這樣做。藝術來自現實又不等於現實,所以《篆勢》在說了「遠而望之,若鴻鵠群游,絡繹遷延」之後,接著又說:「迫而視之,湍滌不可得見,指不可勝原。」意即像激湍的水流,不可得見物象,很難找到它的本原。蔡邕講「形」,是在追求書法藝術的生動、自然而富情趣。後來講筆意,講「韻」,與「形」密切相聯繫。

二是講「散」。《筆論》開端就說:「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散」,就是開心;「散懷抱」,就是抒發情懷。而且要「任情恣性」,放縱自己的性情,「然後書之。也只有如此作書,才會表現出性情來。蔡邕的思想,主導面是儒家的,但在藝術上則接受了道家思想的影響,尊重創作個性,懂得藝術的特徵和規律。所以他又說:「若迫於事,雖中山兔毫,不能佳也。」作書,就是不能迫於世事,而且要把世俗的塵俗雜念統統排解掉,有一個虛靜的審美心胸。因此他又說:作書要「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且「沉密神彩,如對至尊」。心中只有書法,把書擺到了「至尊」的位置,用今天的話說,很有些藝術至上了。但蔡邕認為:如此作書,「則無不善矣」。這樣講「散」,抒發情性,可說是開啟了魏晉南北朝尊重藝術創作個性的先河。

三是講「勢」。《九勢》側重講這一點,講的明確、透徹而完整。「勢」,首先是書的形勢。書法是有形體可以觀感的空間藝術,其勢就從形體上表現出來。《九勢》開始就闡述形勢的來源:「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先秦及兩漢哲學,都講陰陽二氣是天地萬物的本原,陰 陽相剋相生,便產生天地萬物。書肇始於自然事物,自然事物體現了陰陽,由陰陽而書的形勢也就出來了。書法比任何一種藝術都更明確、更充分地運用事物矛盾的兩極相剋相生的方法以取形勢。筆橫行而先勒,筆欲下先引努,筆欲趯而先蹲,欲揚先抑,欲起先伏,欲申先縮,這樣便「形勢出矣」。由陰陽而產生形勢,同時也產生了「力」。力是書勢的生命。所以《九勢》接著說:「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力在字中」,有如生命的活力在健康的人的肌膚中,惟因如此,才使人感到肌膚是美麗的。由陰陽而生形勢,同時又產生了筆力,這力就成了「勢」的動因。因此《九勢》又指出:「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蔡邕由此而將作書的九種筆法歸結為「九勢」。循此「九勢」,作書「即造妙境耳蔡邕三篇文章講「形」、講「散」、講「勢」,三者都是書法藝術的重要美學範疇,故為後世書法家所遵循。

《筆論》和《九勢》都被收入宋代陳思的《書苑菁華》一書,才得以保存流傳至今。

蔡邕因負盛名,所以後世把一些碑刻和論著附合成蔡邕名義的偽作也不少。據說其真跡在唐時已經罕見。

蔡邕-熹平石經

篆勢

字畫之始,因於鳥跡,倉頡循聖,作則制文。體有六篆,要妙入神。或象龜文,或比龍鱗,紆體效尾,長翅短身。頹若黍稷之垂穎,蘊若蟲蛇之棼緼。揚波振激,鷹跱觶鳥震,延頸協翼,勢似凌雲。或輕舉內投,微本濃末,若絕若連,似露緣絲,凝垂下端。從者如懸,衡者如編,杳杪邪趣,不方不圓,若行若飛,蚑蚑翾翾。

遠而望之,若鴻鵠群游,絡繹遷延。迫而視之,湍漈不可得見,指撝不可勝原。研桑不能數其詰屈,離婁不能睹其隙間。般倕揖讓而辭巧。籀誦拱手而韜翰。處篇籍之首目,粲粲彬彬其可觀。摛華艷於紈素,為學藝之范閑。嘉文德之弘蘊,懿作者之莫刊。思字體之俯仰,舉大略而論旃。

篆勢今譯

文字筆畫的開始,起因於鳥獸足跡。蒼頡遵循黃帝的旨意,制訂規則創造文字。體式有六篆,都精妙入神。有的像龜背紋彩,有的類似龍鱗。屈體放尾,長垂的翅翼短短的軀身。

落下如黍稷之穗下垂,積聚如蟲蛇錯綜盤旋。像是揚起波濤振動激蕩,像鷹聳立身子鳥岀現驚惶,伸長頭頸協調以翅膀,勢必要凌空飛翔。有的筆畫輕捷地舉起向內投去,如交接於樹榦,枝梢很濃艷;那交接似斷若連,筆畫似露珠緣線路旋曲下流,最後靜靜地垂在下端。直的筆畫好像弔掛著,縱的筆畫如同連綿的。有的筆畫飄逸斜趣,不方也不圓;它們若行若飛, 行的徐緩,飛的遲慢。

對它們遠遠望去,像是一群鴻鵠在天空往來不絕,優遊倘佯;迫近看看,那圓轉的筆勢又如湍急衝擊的流水,想指出它的來源已不能窮盡源頭。研桑這樣有名善計數的人也不能數出那筆勢的曲折,離婁這樣有名的明目者也看不出那字結體的間隙。般錘這樣有名的巧匠對之要推讓而辭去巧名,籀誦這樣有名的創造文字的大師對之也要拱手而擱筆。我安排書籍的篇目,感到鮮明美好極可觀賞。鋪陳華艷的字體在那潔白精緻的細絹上,是學習書寫書藝的典範。我要嘉許禮樂教化的豐富蘊含,讚美這篆書創製者的莫大手筆。念文字形體的情形,這裡只舉其大略說說而已。

筆論

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若迫於事,雖中山兔豪,不能佳也。夫書,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對至尊,則無不善矣。

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雲霧,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

《筆論》今譯

寫字,是閑散的事。要寫字先要放開胸襟,放縱情性,然後去寫。如果是迫於事務(而書寫),就是有中山兔毫(這樣的好筆),也是寫不出好字來的。大凡作書,先要默坐(下來)靜靜地思考,任情適意,不與人交談,心氣平和,神情專註,有如面對皇上,(這樣)就沒有(寫)不好(字)的了。

寫字的準則是心裡要有字的形象。像坐像走,像飛像舞,像往像來,像卧像起,像愁像喜,像蟲子吃樹葉,像利劍長戈,像強弓硬矢,像水火,像雲霧,像日月。縱橫都有物可象徵的,才可以稱之為書法呢。

九勢

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矣,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尾,畫在其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

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

轉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目孤露。

藏鋒,點畫出入之跡,欲左先右,至回左亦爾。

藏頭,圓筆屬紙,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

護尾,畫點勢盡,力收之。

疾勢,出於啄磔之中,又在豎筆緊趯之內。

掠筆,在於趲鋒峻趯用之。

澀勢,在於緊駃戰行之法。

橫鱗,豎勒之規。

此名九勢,得之雖無師授,亦能妙合古人。須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九勢》今譯

這字體發端於自然,自然在字體中確立後,陰陽也就產生了,而陰陽產生後,字體的形勢也就出現了。作書起筆和收筆要藏鋒,使力在字中,下筆用力,字體才會有如人的肌膚一樣美麗。所以說:勢來不可阻止,勢去不可遏制,惟有這筆毫柔軟才出現的奇異現象呢。

凡下筆結構字體,都要使上部覆蓋下部,下部承接上部,使字體形遞相照應關聯,不要使形勢相背離。

轉筆,應使筆毫左右圓轉間斷又注意相連續,不要使間斷處孤立地顯露出來。

藏鋒,表現在筆畫的起筆和收筆的筆跡上,筆畫欲左行先要右,到筆畫運至左盡頭亦向右回筆。

藏頭,筆毫逆落藏鋒後順勢按捺下去,平鋪紙上,令筆心常在點畫中運行。

護尾,畫點筆勢盡時,用力回收筆鋒。

疾勢,出於短撇和波畫之中,又在那豎畫的緊趯之內。

掠筆,在長撇的趲鋒和峻趯中用它。

澀勢,在於緊張快速戰鬥向前推進的辦法之中。

橫畫如現魚鱗平而實不平,豎畫如勒馬韁放鬆中又時時緊勒,這就是橫畫、豎畫的規則。

這些名叫九勢,得到它雖無尊師傳授,也能與古人相妙合。必須筆墨功夫深厚,就可進入書法之妙境了。

熹平石經殘石

中國書法家論壇官方微店小程序

直接購買更方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家論壇 的精彩文章:

蔡邕:這樣方可稱為書法
錢鍾書:不怕俗,就怕裝

TAG:書法家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