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朝坐牢囚衣要自費,農忙時可回家幫忙幹活

秦朝坐牢囚衣要自費,農忙時可回家幫忙幹活

中國古代怎麼坐牢?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有個說法叫「身陷囹圄」,意思其實就是坐牢。「囹圄」與「圜土」,均是上古周代監獄的叫法。

在早前的夏代,監獄稱為「夏台」, 殷商叫「羑里」,春秋時改「狴牢」。和監獄的叫法不一樣,坐牢的規矩在古代各個朝代也不盡相同。

秦朝坐牢囚衣要自費,農忙時可回家幫忙幹活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牢房窗戶)

我在《北京晚報》「一方鉤沉」獨家專欄中,專門寫過一篇專稿,談古代坐牢的規矩。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是先秦時商鞅提出的司法思想。商鞅是法家人物,重視法制,戰國時用刑最厲害的就是秦國。坐牢在泰國相當恐怖。

《漢書·刑法志》有這麼一個說法,秦國是「赭衣塞路,囹圄成市」,來形容秦國的嚴刑,路上滿眼都是犯人,監獄連片。由此可見,秦國坐牢現象很嚴重,且可怕。

秦朝坐牢囚衣要自費,農忙時可回家幫忙幹活

((秦始皇塑像)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繼承了商鞅這套「重刑」司法理念,仍信奉「禁奸止過,莫若重刑」,進一步搞「廣獄酷罰」那一套。

在秦朝坐牢,一律穿赭色囚衣,這種顏色的囚衣分冬夏兩套,夏衣四至六月發放,冬衣九至十一月發放,逾期不再補發。

秦朝坐牢囚衣要自費,農忙時可回家幫忙幹活

(囚徒勞作)

這些囚衣可不是免費發放,而是由犯人自己出錢,成年男囚夏衣55 錢,冬衣110錢;成年女囚夏衣44錢,冬衣55錢。

秦朝犯人都要勞動,秦始皇修建自己的陵墓、建筑北方的長城,使用了大量囚犯。勞動時,囚犯也必須戴著刑具。

這種犯人勞動時也要戴刑具的制度,即便到了到了唐朝都沒有改變。

秦朝坐牢囚衣要自費,農忙時可回家幫忙幹活

(審訊室)

但秦朝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對以勞役抵償貲贖債務的刑徒,農忙時可以放假,在播種和田間需要管理時節,各可以回家20天。

這一做法有其進步性,有利於農業生產,為後來一些朝代所繼承。

漢朝時便有「縱囚歸家」的做法,每年的伏天和臘月,出於哀憐囚犯的考慮,一些地方官會釋放犯人回家,到期再返回服刑。

秦朝坐牢囚衣要自費,農忙時可回家幫忙幹活

(古代監獄)

《後代書·虞延傳》記載,當年虞延任細陽令時,「每年至伏臘之時,即遣所繫囚犯各使回家。」

「縱囚歸家」現象,在唐朝也曾有過。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年甚至將死刑犯全部釋放回家過年。 《資治通鑒》記載:「辛未,帝親錄繫囚,見應死者,閔之,縱使歸家……」

秦朝坐牢囚衣要自費,農忙時可回家幫忙幹活

(古代牢房)

此事發生在貞觀六年十二月,唐太宗在決定放他們回家與親人團圓,並同他們約定明年秋季按照法律規定的時間回來就死,即所謂「期以來秋來就死」。接著,唐太宗又做出一個驚人舉動,下令將全國的死囚都放了。

第二天,這些死囚全都如期回來受死,無一逃走,李世民乾脆將他們全部無罪釋放……

秦朝坐牢囚衣要自費,農忙時可回家幫忙幹活

(唐太宗畫像)

在李世民當皇帝期間,社會治安環境特別好,全國好多監獄都是空的,坐的人是中國曆朝最少的。

《 資治通鑒 ·唐紀九》記載,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全國一年「斷死刑才二十九人」,達到中國封建時代法學家所希望的最好效果——「刑厝」(有刑法而不用),創造了古代中國 盛世奇蹟。

秦朝坐牢囚衣要自費,農忙時可回家幫忙幹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梧桐樹下戲鳳凰 的精彩文章:

埃及新發現3500前木乃伊,金字塔以前古埃及貴族怎麼下葬?
盜墓者挖了中國民間右門神墓,出土文物還原真實身世

TAG:梧桐樹下戲鳳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