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柴達木盆地氣候的「前世今生」,以前曾是廣闊水域……

柴達木盆地氣候的「前世今生」,以前曾是廣闊水域……

柴達木盆地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省西北部,大部面積位於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內。

盆地略呈三角形,面積達到257768平方千米,是中國三大內陸盆地之一。

1

乾旱缺氧

柴達木盆地屬高原大陸性氣候,氣候特點以乾旱為主。

這裡風力極為強盛,年8級以上大風日數可達25~75天,西部曾出現過40米/秒的強風,風力蝕積強烈。柴達木盆地年降水量自東南部的200毫米可以逐漸遞減到西北部的15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最小可低於5%。

這裡氣溫變化劇烈,絕對年溫差可達60℃以上,日溫差常在30℃左右,夏季夜間的氣溫有時可以降至0℃以下。常年風沙四起,乾旱缺氧是詮釋這個地區最恰當的詞語。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2

獨特的「雅丹地貌」

柴達木盆地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微傾,海拔自3000米逐漸降至2600米左右。

自邊緣至中心,洪積礫石扇形地(戈壁)、洪積粉砂質平原、沖積粉砂黏土質平原、湖積淤泥鹽土平原有規律地依次遞變。

地勢低洼處廣布著鹽湖與沼澤,盆地內湖泊水質多已咸化,共有大小鹽湖20餘個,著名的茶卡鹽湖察爾汗鹽湖分別位於柴達木盆地的東北部和南部。

茶卡鹽湖

這裡的鹽鹼灘由於受強烈風沙的侵蝕後裂縫越來越大,將原來平坦的地表發育成許多不規則的壟脊溝槽,順盛行風方向伸長,溝槽越來越大,壟脊越來越小,出現許多不連接的土墩,形成了戈壁灘上特有的奇觀「雅丹地貌」,這是在極其乾旱的條件下才可以形成的一種地貌現象。

3

由濕潤多水到乾旱的轉變

許多專家學者經調查研究後,認為柴達木盆地曾經是一片廣闊水域,這裡不僅出現了生活在300萬年前的伍氏獻文魚類化石,在柴達木盆地東沿的諾木洪地區還發現了瓣鰓類和腹足類生物貝殼堆積層,這些曾經的生命記錄下了遠古柴達木的氣候特徵。

科學家對伍氏獻文魚類化石和瓣鰓類腹足類生物貝殼堆積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後推斷,柴達木盆地持續乾旱化由來已久,並且一直延續到了今天,現代鹽湖的形成,依然是柴達木盆地持續乾旱,湖水逐漸消失最直觀的表現。

遠古時期的柴達木曾經濕潤多水,由於持續乾旱導致了湖泊逐漸鹽化甚至消失,那麼問題出現了,柴達木的乾旱氣候是如何形成的呢?

已有的研究表明,柴達木盆地是從古海演化形成的內陸封閉的盆地,距今5000萬年前,印度版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相撞,隨著青藏高原的隆升,柴達木盆地逐漸形成。

青藏高原的隆起對全球氣候存在一定的影響,柴達木盆地的氣候變化較為明顯,這裡四周山脈眾多,因此,深處內陸的柴達木盆地沒有濕潤的季風氣候,這裡的蒸發量遠遠高於降水量。高山阻斷了來自印度洋的水汽,青藏高原北部的氣候持續變干,原本濕潤多水的柴達木盆地逐漸蒸發成了戈壁以及形狀各異的鹽湖。

如今的柴達木盆地更像是一片巨大的沙漠,到處遍布著碎石和沙礫,這裡不時會出現揚沙甚至是沙塵暴天氣。

當地政府正通過禁牧、休牧和劃區輪牧等多種手段,加快生態治理步伐,使這裡的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近年來,通過各方共同努力,柴達木盆地的綠洲面積在不斷擴大。

據衛星遙感監測顯示,柴達木盆地沙區風蝕荒漠化程度趨緩,近幾年荒漠化面積明顯減少,荒漠化土地面積較2009年減少42.3萬畝,實現了林地面積和森林覆蓋率「雙增長」、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雙減少」。隨著植被情況的好轉,柴達木盆地的野生動物數量也在大幅增加。

很多人說如果沒有青海湖,柴達木的風沙會吞噬半個中國,柴達木盆地從遠古的水域成為如今的荒漠化盆地,不僅僅是因為青藏高原的隆起,還有很多讓我們深思的原因,希望若干年後這裡不會出現「裸鯉」的化石,更希望若干年後這裡依然天高雲淡,草綠湖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理知識精選 的精彩文章:

不同類型的氣旋,你了解多少?颱風是哪種?
為什麼會出現方太陽?

TAG:地理知識精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