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文化蚌埠,讓「樂博會」別無選擇!

文化蚌埠,讓「樂博會」別無選擇!

倒計時只有一天了!

12月1日到2日,一場今年底最具盛況的中外交流盛事將在安徽蚌埠舉行,大會的名字較長——中國國際樂器交流博覽會暨第二屆商貿與文化交流國際論壇。

這是繼上海「進博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之後,不到一個月時間,再次在中國舉辦一場世人矚目的國際盛會。「樂博會」可謂「進博會」的接力和延續。

這場盛大的國際展覽和論壇,將有來自30多個國家的駐外使節、30多個國家的商協會代表參加。為期兩天的會展時間,將有來自「一帶一路」多個國家的珍貴民族樂器,以及歐美國家一批典藏級天價小提琴,和中國宋朝、明代的珍寶級古琴參展,一個兼商並文、舉重若輕的國際友誼「大Party」即將上演!

如此重要、隆重的國際展覽和論壇,為什麼沒有選擇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偏偏相中蚌埠這樣一個中國的三線城市?很多人可能對此不解。但凡有此疑惑的,大多是對蚌埠這個城市缺乏足夠了解。

一般國際性的大型展會,尤其蘊含文化主題的,選擇在哪兒辦是大有講究的。除了要考慮影響力、便利性等一般因素外,另外一個重要考題就是文化契合度,也就是所謂的調性要匹配。

由此從國際上看,其實很多規格極高的國際盛會都會選擇文化契合度更高的地方,而不是城市越大越好。如在印尼舉辦的萬隆會議、在中國舉辦的博鰲論壇等,很多對世界影響深遠的會議、論壇都選擇了並不是很大,但「很有文化味兒」的城市。

蚌埠正是這樣。素有「禹會諸侯地,淮上明珠城」之稱的蚌埠,是淮河文化發祥地之一,距今7300年前雙墩文化遺址出土的刻畫符合,被確認為我們文字的重要起源之一。治水英雄大禹曾在此劈山導淮、召會諸侯。垓下之戰亦在此演繹了「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別姬」的千古絕唱。

流傳至今的民間舞蹈——花鼓燈,被列為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從某種意義上講,蚌埠是中華民族「國」的誕生之地。夏是中華民族第一個王朝,它的締造者禹和啟皆出自以塗山為中心的蚌埠地區。蚌埠是我國中華民族原始社會最後一個首領大禹的第二故鄉,是他結婚、生子、會諸侯的地方,蚌埠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帝王啟的家鄉和誕生地。

而傳說中大禹時期的第一首「國歌」——《候人兮猗》,也誕生在塗山為中心的蚌埠地區。從文化底蘊上來講,蚌埠可謂歷史悠久、根性深厚。

再看即將舉行的國際樂博會和商貿文化國際論壇,絕不僅僅是一場絲路音樂的嘉年華,其更深的要義還是「共享、共興、共融」、世界一家親。這就需要在文化上「尋根」,尋找人類共同感情的最大公約數。

而在蚌埠這樣一個「國」和「國歌」的誕生地,舉辦這樣的音樂文化大Party,似乎沒有比蚌埠更合適、更有意義的地方了!(文/伯毅,圖/修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輿 的精彩文章:

生動展示華僑華人為改革開放做出的重要貢獻,「華僑華人與改革開放」主題展在北京開幕

TAG:華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