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首家外資控股券商誕生,瑞銀證券拔得頭籌

首家外資控股券商誕生,瑞銀證券拔得頭籌

11月30日晚間,證監會發布消息稱,於近日依法核准瑞銀(UBS AG)增持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比由24.99%增加至51%,核准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變更實際控制人。這是《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發布實施後,證監會核准的首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5月2日,證監會受理瑞銀證券的《證券公司變更5%以上股權的實際控制人審批》;7月17日,證監會第一次反饋意見。至11月30日核准股權變更,共歷時212天。

據悉,瑞銀將收購中國國電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以及中糧集團有限公司分別持有的12.01%及14%瑞銀證券股權。此次股權收購交易完成後,瑞銀證券的股東方及持股比例將相應變更為:瑞銀集團(51%)、北京國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33%)、廣東省交通集團有限公司(14.01%),以及中國國電資本控股有限公司(1.99%)。

瑞銀證券原股權結構

「在監管機構與股東方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很榮幸瑞銀在中國的發展歷程上再創『第一』。控股瑞銀證券後,我們能更好地實現中國資本市場的機遇,以期為瑞銀集團作出更大的貢獻。」瑞銀證券總經理錢于軍先生表示。

瑞銀集團亞太區總裁施許怡敏女士認為,對於瑞銀來說,這是一個值得驕傲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瑞銀中國業務戰略的重要一環。「瑞銀證券是我們在國內的投資銀行業務平台。未來我們與瑞銀證券更緊密的聯結將加強亞太區內業務協作,這對我們為客戶提供全面解決方案非常關鍵。

據了解,瑞銀集團以全球的財富管理以及在瑞士的銀行為核心,2017年公司290.67億瑞士法郎(約合291億美元)營收中,55%來自於財富管理業務, 是全球最大的財富管理公司。

而從其全球財富管理業務的管理資產分布情況來看,亞太地區財富管理規模佔比不斷提升,2011年佔比僅為22%,到2017年已經提升至33%,已成為目前亞太地區資產管理財模最大的外國財富管理公司。公司也在17年年報中指明了在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的巨大市場潛力與機遇,將中國市場列為戰略核心。

「拓展中國業務是我們的戰略重點。中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對瑞銀在中國的業務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機遇,包括旗下財富管理,投資銀行以及資產管理三大業務。自1989年正式在中國內地市場開展業務,瑞銀一直以來都是外商投資中國的領跑者。控股瑞銀證券印證了我們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我們將繼續尋求更多業務機會。」瑞銀集團首席執行官安思傑先生表示。

事實上,謀求控股地位一直是大多數外資機構在華髮展業務的一大訴求。

2017年初,摩根士丹利和瑞銀集團獲准對其在華證券合資企業(分別為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和瑞銀證券)增持股份比例至49%, 這已經是當時的監管上限。

2018年4月28日,證監會公布《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允許外資持股比例最高可達51%,同時宣布,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根據該辦法和服務指南的要求,向證監會提交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或者設立合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

5月2日,瑞銀向證監會申請將瑞銀證券的股權比例從24.99%增至51%,成為首家在中國內地申請控股證券公司的外資機構。

隨後,野村控股株式會社、J.P. Morgan Broking (Hong Kong) Limited等多家海外機構先後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設立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擬持股比例均為51%。目前,上述兩家的申請材料均已獲得證監會第一次反饋意見。

平安證券非銀分析師陳雯認為,由於分支機構網點的限制,外資券商在個人經紀業務方面沒有優勢,而對於高凈值客戶的財富管理將會成為其主攻方向,同時擁有銀證牌照的外資投行更具優勢,並對研究業務提出要求;創新業務、跨境併購以及外匯交易業務方面外資將具有明顯優勢,而資管業務以及信用類業務也將會成為部分券商發力點。

「整體來看外資券商的衝擊影響有限,我國現有業務的市場規模和較強的監管會對外資券商產生影響,而對於資本金的需求將會成為制約外資券商擴大業務規模的重要因素。」她表示,「此外資源基礎的先天不足也會使得外資券商存在木桶效應,缺乏發展成為綜合型券商的能力。預計未來行業集中度會有進一步提升的趨勢,中小券商的競爭加劇需警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誰在惡作劇?讓本該「靜音」維修四年的倫敦大本鐘突然響了
聯捷科技完成A輪融資 英特爾投資領投

TAG: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