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研山銘》:范曾說是偽作,石開說字字精彩,真假傻傻分不清!

《研山銘》:范曾說是偽作,石開說字字精彩,真假傻傻分不清!

米芾《研山銘》,絹本手卷,行書,卷縱36厘米,橫136厘米,用南唐澄心堂紙書寫行書大字三十九個。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研山銘帖》是米芾書法精品中的代表作。此帖沉頓雄快,跌宕多姿,結字自由放達,不受前人法則的制約,抒發天趣,為米芾大字作品中罕見珍品。

釋文:研山銘。五色水,浮崑崙。潭在頂,出黑雲。掛龍怪,爍電痕。下震霆,澤厚坤。極變化,闔道門。寶晉山前軒書。

《研山銘》,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米芾用南唐澄心堂紙書寫的三十九字:「五色水,浮崑崙。潭在定,出黑雲。掛龍怪,爍點痕。極變化,闔道門。寶晉山前軒書」。第二部分為手繪研山圖,篆書提款:「寶晉齋研山圖,不假雕飾,渾然天成」。研山是一塊山形硯台,在研山奇石圖的各部位用隸書標明:「華蓋峰」、「月岩」、「方壇」、「翠嵐"、「玉筍」、「上洞口」、「下洞三折通上洞予嘗神遊於其間」、「龍池遇天欲雨則津潤」、「滴水小許在池內經旬不竭」。第三部分為米芾之子米友仁的行書題跋:「右研山銘,先臣米芾真跡,臣米友仁鑒定恭跋」。米芾外甥金代王庭筠題跋:「鳥跡雀形,字意極古,變態萬狀,筆底有神,黃華老人王庭筠」。清代陳浩跋:「研山銘為李後主舊物,米老平生好石,獲此一奇而銘,以傳之。宜其書跡之尤奇也,昔董思翁極宗仰米書,而微嫌其不淡然。米書之妙,在得勢如天馬行空,不可控勒,故獨能雄視千古,正不必徒從淡求之。落此卷則樸拙踈瘦,豈其得意時心手兩忘,偶然而得之耶,使思翁見之,當別說矣。乾隆戊子十一月,昌平陳浩題」。周於禮跋:「研山銘,驕驕沉雄,米老本色,如是如是。亦園周於禮題」。日本前首相犬養毅題引首「鳶飛魚躍,木堂老人毅」。

此手卷流傳有序,曾經入北宋、南宋宮廷。南宋理宗時,被右丞相賈似道收藏。遞傳到元代,被元代最負盛名的書畫鑒藏家柯九思收藏。清代雍正年間,被書畫鑒賞家、四川成都知府於騰收藏。及至近代,令人慨嘆,竟流落日本。鈐印有:內府書印(三次)、宣和、雙龍圓印,賈似道,玉堂柯氏九思私印等二十多方。

2002年年3月,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從從日本徵集到《研山銘》。國家文物局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組織專家依法對《研山銘》進行了鑒定、評估。專家們一致認為此件確屬米芾真跡,並建議文物部門與拍賣公司協商,由國家優先購買。2002年12月6日國家文物局在拍賣會上以2999萬元出資收購,每字摺合人民幣76.9萬元。它成交價超過了不久前拍賣的北宋徽宗《寫生珍禽圖》的2350萬元成交價,創下中國藝術品拍賣新的世界紀錄。拍賣結果後,《研山銘》交由故宮博物館收藏。不過,千年書壇盡人皆知的《研山銘》能價值千萬,並不因這些。

其珍,珍在它是中國書法頂級宗師的代表作。米芾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宋四家」,是開宗立派的書法大家。五千年來,此等人物屈指可數,也就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張旭、柳公權、懷素、米芾、趙孟兆頁等寥寥十數人。其中,米芾又以筆法「八面出鋒」極盡變化,最難寫又最能抒發個性,卓然獨樹一幟。蘇軾就曾由衷推崇米芾當與書聖王羲之「並行」。而米芾僅存在世的幾幅作品中,《研山銘》被認為最具代表性,號稱堪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並提,是「天下第一難書」。

其珍,珍在它震爍古今的書法藝術。中國書法家協會會長沈鵬告訴記者,《研山銘》字字珠璣、筆筆難書,他最為推崇「下震霆」的「震」字一撇:陡然一筆細如蠶絲又穩如磐石,險絕筆法登峰造極。「有人說是敗筆,我看恰是妙在巔毫。正如打乒乓的擦邊球,又像足球彈在門框上再進網,妙不可言!就像孔子論人生最高境界———既『從心所欲』,又『不逾矩』。」

其珍,還珍在它是「海歸」———收藏它的日本某私人博物館因經濟困頓而出售,而我散落海外的絕品多藏各國國立博物館,此類良機恐難再有。

所以,《研山銘》身價當非尋常!

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啟功先生,曾經說「我此生見不到米芾的《研山銘》,將死不瞑目!」啟功先生早在1986年出版的《書法概論》中就說:「《研山銘帖》是米芾真跡精品中的代表作。米芾的行書成就最高。此帖下筆揮灑縱橫,跌宕多姿,不受前人羈勒,抒發性情天趣,在他的大字墨跡中,應推為上品。」

關於《研山銘》真偽問題。

《研山銘》在定向拍賣前,雖經過了國內文物界和書法界多位著名專家(其中不乏頂級人物)的鑒定,參與鑒定的專家們一致認為《研山銘》是米芾所書真跡,過去也曾多次影印出版。雖然原作無書者名款,但因為帖後有米芾之子米友仁的鑒定跋語,認為是米芾所書,所以人們一直把《研山銘》當作米芾的傳世作品,無人關注其中是否存在真贗的問題。然而,就在《研山銘》定向拍賣十天以後,《中國文物報》(2003年1月1日出版)發表了一個《來函照登》,參與鑒定《研山銘》的專家傅熹年在函中更正說:「王庭筠、米友仁書都是後配的仿本」。

時隔不久,《中國書畫》2003年第3期發表了著名畫家范曾先生的《塵埃洗盡辨媸妍——米芾(研山銘)辨偽》一文,范先生在文中稱《研山銘》後半部分「直為市井惡札,豈會出自米芾之手」。范曾先生也指出《研山銘》卷後米友仁的跋鑒,應是依照米芾所書《草書九帖》後米友仁跋仿造的。還有人認為《研山銘》存在著整體章法問題。分析一件書法作品的優劣及真偽,章法行氣至關重要。《研山銘》的章法結構十分怪異,幾行字大,幾行字小,字間氣脈不暢,整篇一盤散沙。排字做作,行列歪斜。天頭不齊,地腳不順。與米芾書法筆勢連貫,行氣順暢的章法特徵有較大差距。這種無序的章法構成不像是自然書寫出來的,可能是集字拼湊所致。《研山銘》是一件無款的書寫風格類似米芾的後仿書作,與明代嘉靖、萬曆前後出現的一些贗作用筆有相似之處,是該時期仿造。

最後,《南方周末》(2003年7月17日出版)刊出了記者翟明磊《故宮突購「國寶」之疑》一文,文中指出:「對《研山銘》,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楊新已站出來證明,認為『在前一段時間,友鄰本《研山銘》被國寶回歸的光環所籠罩,被炒得火熱,現在塵埃落定,是該冷靜思考的時候了,不要一錯再錯,讓世界看笑話,貽誤後人』。」

從眾口一辭到疑聲四起,《研山銘》的真偽問題變得複雜起來了。《研山銘》真偽問題,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

米友仁跋

王庭筠跋

塵埃洗盡辨媸妍——米芾《研山銘》辨偽

作者:范 曾

這真是令千古文人墨客嘆惋的悲劇,以煙霞痼疾、泉石膏肓聞於朝野的米芾,一旦失去他的愛石研山,比丟掉烏紗更讓他哀傷。他朝思暮想,再一見研山而不可得,昔日的知友薛紹彭,成了「忍人」;因為米芾已用研山與他換了寶物,既已作研山之主,他深知米芾裝痴賣乖不擇手段而索取寶貝的伎倆,當然不敢再給他看到。你拗不過米顛的耍賴,他有天才,又痴迷得真醇,會使你不忍心看到他的失望,那惟一的辦法是作一次「忍人」,讓他去孤泣吧。元末明初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對此有所描述,所幸其文不長:「此石是南唐寶石,被道祖易去。仲美舊有詩云:研山不易見,移得沁翠峰。洞色書幾,隱約煙朦朧。岩自有古,獨立高崧。安知無雲霞,造化與天通。立壁照春野,當有千丈松。崎嶇浮波瀾,偃仰蟠蛟龍,蕭蕭生風雨,儼若山林中。塵夢忽不到,觸目萬慮空。公家富奇石,不許常人同。研山出層碧,崢嶸實天工,淋漓山上泉,滴瀝助毫端。揮成驚世文,立意皆逢原。江南秋色起,風遠洞庭寬,往往入佳趣,揮灑出妙言,願公珍此石,莫與眾物肩,何必嵩少隱,可藏為地仙。予亦有作云:研山不復見,哦詩徒嘆息。惟有玉蟾蜍,向予頻淚滴。此石一入渠手,不得再見,每同交友往觀,亦不出視。紹彭公真忍人也。予今筆想成圖,彷彿在目,從此吾齋秀氣當不復泯矣。崇寧元年八月望,米芾書。」既然「忍人」無情如此,童心未泯的米芾在百無聊賴中的辦法是憑記憶畫出了這稀世的案頭清供。這段文字一直為後來的文人在筆記中輾轉抄錄,最近翻閱明末天啟五年(1625)版的《蘇米志林》,幾乎一字不落地轉載此事,足見這一文壇私案,牽引過幾百年來文人的情思,這其中包含著感同身受的對一切可珍惜的事物失去後的懷戀,我們不妨稱之為「研山情結」。

這「研山情結」在21世紀初的中國演出了《研山銘》回歸故國的軒然喜劇。

先是國內忽傳米芾之真跡《研山銘》自日本歸國拍賣,以天文之價被故宮購得,苟果有米芾之真跡在900年間寂然無聞、歷盡兵燹蟲蠹、人世滄桑,忽見天日,並且東渡復歸,這種發現的可能性當然少之又少,這不啻是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億萬光年外的恆星。人們的欣喜、奔走相告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當米景揚先生將一卷《研山銘》的複製品送到我眼前時,我的心不免涼了半截。

迎面而來的是一股從《研山銘》捲軸中透出的忸怩偽態,且不說這銘文從南宋至明清未見諸任何典籍筆記,單從銘文本身看,也殊乏詩意,倒頗似道家的符偈,前言不搭後語,境界闕如,一定說這是「天下第一等人」(蘇軾贊語)米芾的作品,並強作解人,把這陋詩吹到天上去,難免有些滑稽。顯然作偽者會用十個謊言圓一個謊言,於是在卷中出現了《研山圖》,這《研山圖》緊跟於《研山銘》之後,當然是希望人們相信這是米芾「筆想成圖」的那幅《研山圖》,但是,它卻完成了我們對《研山銘》的第一審問。

首先,《研山圖》筆力柔弱如小女子作,而《寶晉齋研山圖》六字及「不假雕琢,渾然天成」八字篆書幼稚如初學,隸書更非宋人風骨,以顛狂恣肆如米芾者決不會畫出、寫出這樣的東西。我們無幸親見米芾的「米點山水」,才氣過人的米芾詩文書翰的妙絕是不容懷疑的,然而繪畫一項卻是需要顛狂者耐著性子下一點「應物象形」上的功夫的,這一點米芾大概做不到,而平日又口出狂言,縱橫點評,藏拙應是米芾的上策。縱然如此,米芾的下筆大概還是可觀的,過去只見過《珊瑚帖》上那根枝杈橫斜的珊瑚,那線條還是如金剛杵不同凡響的,與這《研山圖》比較,真有天壤之別。我心裡的涼意,驅使我冷眼轉向對《研山銘》的第二審問:米友仁鑒定書的真偽。

大小米的書法淵源上溯王獻之,王獻之的書法比乃翁圓融不逮而犀利過之,這在大小米的書法中可見消息,他們的字都有剛艮不馴的一面。而《研山銘》後米友仁的鑒定證書,則用筆拖沓疲軟,面目可憎,進一步細審之,則看出依樣描摹而非直抒胸臆的痕迹,如果這直覺八九不離十的話,那當我們將此兩行小楷與米友仁其他為乃翁真跡若《簡尺並珊瑚帖》、《苕溪詩卷》、《草書九帖》所作鑒定比較,立刻證明了本人作為藝術家直覺之敏銳無誤。毫無疑問,米友仁這兩行字乃是拙劣之極的摹擬,用筆的遲疑來自看一筆寫一筆的狀態,而線條的拙笨,純屬摹寫者的低能。最露出馬腳的事終於出現了,試看《研山銘》後米友仁的鑒定跋文,與《草書九帖》後的字跡何其相似乃爾,字距、筆畫長、粗細、傾斜程度幾近克隆術,有一點鑒定常識的人,都會毫不猶豫地指出其中必有一件為偽。自古真偽同冰炭,真者自真,偽者自偽,《研山銘》後米友仁的跋文偽態畢露是意料中事。再看那「恭跋」二字的撇捺,簡直令人大噱,而「研山銘」三字因無範本,則生硬硬、死敦敦跳入視線,這假得離譜的字,國中鑒定諸家,難道看不出嗎?

好了,現在我們揮師討伐《研山銘》,這是在徹底心灰意冷的情態下的討伐,當然掃卻了一切不負責任的熱情,此時只有冷峻而凌厲的辨判精神。前25字自「研」至「澤」尚有可觀,「澤」後掉「厚坤」二字不談,後面的12字與前者比較,顯見非一人之手筆,不僅墨色有異,連毛筆也更換了。前25字所用筆剛柔相濟,羊毫中兼以狼毫,故偶有提筆細畫者。而後面的字則笨拙無以復加,「前軒書」三字,直為市井惡札,豈會出自米芾之手?前面已判定米友仁之證書為偽,則米芾《研山銘》似可以為贗品無疑,為的是有過證偽而跡真的先例,所以我們有必要作上述的辨析。

對《研山銘》的三審過後,此書為偽是毋庸置疑的,除此,我們還可以提出一些低一層次的追問,譬如金人王庭筠的題跋,顯為與《研山銘》牛頭不對馬嘴的插科。試問,王庭筠那是在談米芾的字嗎?似乎是在稱讚一幅鳥蟲篆,故有「鳥跡雀形,字意極古,變態萬太,筆底有神」之說,作偽者不知從何處割來一段名人手跡,非惟無助其真,更顯其偽。又《研山銘》上鈐蓋的兩方「內府書印」騎縫章,既然米友仁跋文為偽,此兩印無須再辨,而其篆法筆畫上的差異與前面《研山銘》上的那一方「內府書印」是十分明顯的,尤其「內」字上端的方圓弧度。

收藏界沉寂太久之後,需要一些刺激的因素吹皺一池春水,前半年的沸沸揚揚是到了該冷靜的時刻了。對於一些突發的收藏事件,全社會的從眾心理是必然的,個個都對《研山銘》翹起了大拇指。而鑒定家的目光在被熱情洗禮之後,嚴苛化為了寬容,那明顯的支離破敗如《研山銘》後12字(不包括「厚坤」二字),則以為米芾才高八斗故有此跌宕不羈的險筆。我們切莫被書畫史上的顛者、狂者蒙蔽,大體那是一種生存藝術,一種韜光養晦的策略,米芾、張旭、懷素都不能逃此法眼。因為他們的作品告訴我們,他們絕對有冷靜的審美判斷以控制奔突的創造熱情,他們再顛狂的作品中幾乎無一敗筆,便是鐵證。真正神經出了問題的是徐渭,在他天才俊發的作品中時不時地來一二敗筆令人扼腕。米芾可能嗎?當然不會。

靜言思之,倘若故宮專家們驗定「內府書印」、「封」、「悅生」諸印為真,那麼我們現在大可拿出福爾摩斯偵破疑案的推論術,來作一次900年來的巡視:最初,發現一張類似米芾的字《研山銘》,沒有落款,到了宋內府後,蓋上了「內府書印」;再後到了權相賈似道手,他是天下的大玩家,眼力當屬不俗,對此字有所懷疑,所以雖蓋了「封」和「悅生」葫蘆印,但未收入其《悅生所藏書畫別錄》之中。這幅字從宮廷流傳到民間應在宋末,一切作偽者都在元後,因為有了前面的鈐印,穿鑿附會之想是難免的了。又過相當時日,則補納湊合的有米友仁偽跋的米芾《研山銘》終於問世,此是米友仁已歿百餘年後事,其後越元、明、清,附庸風雅的文人對書道不甚了了,題兩段廢話,蓋幾枚印章,則不在本文辨析範圍之內,可作兒戲觀。可惜此幅贗品沒有到董其昌這些厲害角色前,苟然,今天的一切爭論恐怕都是多餘的。

附詩一首:

辨《研山銘》

研山一失劇堪憐,大米曾經抱石眠。

滴淚無籌寒月下,揮毫寄想畫圖前。

銘文恐是閑人筆,印璽原為過眼煙。

拭目煩君追遠古,塵埃洗盡辨媸妍。


石開:拜讀《研山銘》斷想

中國書畫的鑒定一般有兩個途徑,一是考證,一是鑒賞。考證者,考其創作時間,創作背景、人事交往、以及文字內容和創作材料、裝潢、流傳證明等等。而鑒賞僅僅是對作品的藝術內容進行比較分析,然後作出合符情理的斷想而已。考證與鑒賞都需要理性和科學的精神,但相對而言,鑒賞與考證同步進行,那麼這鑒定工作就比較完善了。當代學寫米芾的書法家甚多,其中寫得有品味的大約有四、五十人。當代研究米芾的學者,海內外大約也有三、五人,人數雖遠不及學米字的,但他們的研究水平之高,卻是千年來罕見其匹的,其中堪稱專家的首推曹寶麟先生,而曹氏又是專攻米字的書家。既擅考證,又精鑒賞,他的意見就有分量了。

米芾是中國書法史上最傑出的的書家之一,如果按時下流行的排名榜,他至少也在前五名之內。他之所以被歷史承認,既非官銜,也非道德文章人品所致,是純粹以卓絕的筆下功夫立身的,他下筆精準,活脫,神采奕奕,點畫的「含金量」十足,幾達完美之境。千年來學米的書家無數,但未聞可以亂真者,主要是因為亂真不易。米芾「偽造」《中秋帖》,有賴於他的一手神技,同樣道理,要偽造米芾也得一手神技,而斯人之後未見來者。

《研山銘》字字精彩、筆筆神奇。最讓我傾倒不置的有:山、色、水、浮、崑崙、頂、掛、痕、下、震、澤、道、寶、晉、前、軒等字。這些字不僅點畫有極高的難度,結字也軒昂得勢,可謂儀態萬方、天機一派。有人以其未入清內府而疑其偽,流入日本後,又以其未被日人著錄而提出疑問,殊不知米字之神奇,摹之可也,偽之則不可。《研山銘》的每筆每畫自己會說話。

細審此卷,也不是完全沒有疑點,王庭筠的題跋顯然是表層被人揭去,如今留在卷內的只是原跡的第二層紙,所以自己模糊不清。估計《研山銘》也被揭去一層,揭去的第二層經過填墨,接上王庭筠的第一層原跡,不就成了《研山銘》雙胞胎?這也是前人造偽的手段之一。但此卷米書明顯是原跡無疑。從王庭筠的二層似乎也可反證此卷為真。怎麼說?如果造假王庭筠還不容易,何必揭去一層留下破綻?

此卷流入日本後,日本國名人犬養毅在卷首題了「鳶飛魚躍」四字,實在水準太差。此卷若被國人夠得,建議請高明的裝裱師挖去卷首,改請當今名家題寫。當然,這是件很慎重的事,請當今名家題端,固然無法配得上米老,但比那日本人強。如果此事定下,選擇名家也要慎重,我以為條件只有兩條,一是字要好,二是要為歷史負責,要看準百年之後,題字此公還是赫赫的名家。

石開《研山銘贊》 2002年

高清逐字放大

五色

掛龍

厚坤

軒書

HOTRECOMMEND

書/法/網/推/薦/單/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大字學誰?文徵明:我們父子倆都學他!
寫好草書,繞不過的15部經典!

TAG:書法網 |